江蘇規範建立村級組織黨建、民生“兩本賬”
取消退休工人住院幫困互助金台賬,由江蘇人社公共服務平台申請;取消高齡老人尊老金申請的紙質台賬,由民政綜合業(ye) 務平台申請;取消普法紙質台賬;取消扁平化工作日誌,改為(wei) 網格化手機APP管理;取消文明城市創建誌願服務台賬,由江蘇省誌願服務平台注冊(ce) 申報;取消巡河日誌,通過手機APP實施定位巡查;取消貧困對象的走訪台賬,用陽光扶貧平台進行走訪記錄……
1月28日,無錫市梁溪區北大街街道蓮蓉園社區事務工作站副站長潘曉玲向記者細數近兩(liang) 年來減下來的台賬。“確實減下來不少!”她說,電子台賬做起來方便快捷,很多紙質台賬已淡出視野。
台賬用好了,有助於(yu) 基層治理科學規範、精準高效;但用過了頭,容易給基層增添負擔。
“很長一段時間,台賬‘包袱’是基層最大負擔之一。”蘇南一位基層幹部告訴記者,台賬壓力來自留痕思維。基層工作千條線,件件要留痕,台賬自然就多起來。不少部門對基層工作的考核主要就是看台賬,重留痕、輕實效是導致基層忙於(yu) 做“紙麵文章”的主要原因。
有基層工作人員感歎,過去大家甚至形成一種觀念:“材料見高低,台賬論英雄”。誰的台賬厚實,誰的工作就紮實。結果,“台賬越堆越高,基層幹部卻越來越沒時間深入基層”。
2019年,江蘇出台20條措施為(wei) 基層減負,明確“不得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上報材料,不得簡單將有沒有領導批示、開會(hui) 發文、台賬記錄、工作筆記等作為(wei) 工作是否落實的標準”,堅決(jue) 糾正過度留痕,基層台賬工作壓力隨之得到緩解。去年2月,省級層麵出台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專(zhuan) 項工作機製的相關(guan) 意見,全麵整合各級各部門要求村級組織建立的各類台賬,規範建立村級組織黨(dang) 建、民生“兩(liang) 本賬”。
各地對照“兩(liang) 本賬”指導目錄建立台賬資料、嚴(yan) 控台賬總量,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基層幹部身心疲憊、工作熱情不高的問題。蘇州建立社區工作事項準入製度,村台賬由平均82本減為(wei) 19本,社區台賬由平均85本減為(wei) 17本。常州出台清單式、條目式的《持續為(wei) 村、社區減負十條措施》,將麵向村(社區)的黨(dang) 建方麵台賬由10餘(yu) 項壓縮至6項、民生方麵台賬由30餘(yu) 項壓縮至20項。去年3月,南通市海門區民政局明確村(社區)民生台賬目錄20項,其餘(yu) 一律取消。
台賬“瘦身”讓基層工作人員輕裝上陣。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駱婷說,過去每年要填報很多工作台賬,不少日常事務要在晚上加班處理,辦公桌被各種文件夾堆放得滿滿當當。自從(cong) 規範建立了“兩(liang) 本賬”,厚厚的台賬變薄了,檢查考核也精簡了,這極大地減輕了工作人員壓力。
“減負減到了實處,現在台賬隻是工作中很小的一塊。”常州市鍾樓區鄒區鎮安基村工作人員徐聞強舉(ju) 例,他負責的共青團工作,現在全程通過“網上共青團”係統操作,每次村裏辦團組織生活會(hui) 和團課,他隻要上傳(chuan) 兩(liang) 張照片,配幾句文字說明,台賬就做完了。建管台賬也是通過APP操作,去年6月,村裏搞危房排查,他一邊實地檢查,一邊在江蘇省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調查係統填寫(xie) 信息,不需要事後補紙質台賬。
徐聞強能輕裝上陣的背後,是數據在“多跑路”。常州建設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減負工作平台集成1038個(ge) 村(居)信息、整合32套係統,共享數據1065萬(wan) 條,做到數據隻采集一次、信息隻錄入一遍,持續推動業(ye) 務類信息平台向減負平台整合。
張家港市委辦公室主任孫建忠告訴記者,當地依托張家港黨(dang) 政通平台,實現台賬資料和數據報表電子化、信息化,各個(ge) 部門共享數據和信息,減少基層多頭報送、重複報送的情況。去年,張家港台賬總量同比下降約30%,電子台賬已占比近50%。
“以往台賬是年終考核的決(jue) 定性因素,現在則是參考因素。”張家港市後塍街道新塍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奚濤說,當地黨(dang) 建考核不再要求提供紙質台賬,而是以“日常信息報送+年終總結”方式匯報,年終總結是麵對麵匯報,村幹部短短幾分鍾講完今年工作、明年打算,精華濃縮在一個(ge) PPT文件裏。
常州市新北區衡山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明暉說,現在督查考核更注重實際成效和群眾(zhong) 評價(jia) 。比如,文明城市創建考核注重實地察看,考核組要看社區氛圍、小區環境,還要走進背街小巷、農(nong) 貿市場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考核中,考核組直接看電腦裏相關(guan) 活動的文字和圖片。
台賬“瘦身”了,村社幹部沉下去的時間多了。去年,徐州鼓樓花園社區組織黨(dang) 員先鋒服務隊,發動200餘(yu) 名社區黨(dang) 員、下沉機關(guan) 黨(dang) 員走街入戶,以發放調查問卷、上門征詢意見、召開座談會(hui) 等形式,收集匯總群眾(zhong) 意見建議400餘(yu) 條、急難愁盼問題30餘(yu) 項,解決(jue) 了困擾群眾(zhong) 已久的東(dong) 院斷頭路、老小區停車難等問題,打造“凝心工作室”“四點半課堂”“老年熱線站”“板凳講台”等項目,贏得居民一致好評。
“每個(ge) 村幹部心裏都該有一本社情民意的賬。”奚濤對記者說,新塍村劃分為(wei) 13個(ge) 片,2個(ge) 村幹部對接一個(ge) 片,他們(men) 的職責就是多跑多走多問。“村幹部腳下的泥多了,老百姓心裏的坎就少了。”(倪方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