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處供水提升工程列入民生實事
市水務局昨天召開新聞通報會(hui) ,深入解讀《北京市推進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30處城鄉(xiang) 供水提升工程已列入今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年內(nei) 還將完成50個(ge) 山區村莊供水改造,涉及7個(ge) 生態涵養(yang) 區。
50個(ge) 山區村年內(nei) 供水改造
市水務局副局長李宇指出,當前,北京農(nong) 村供水發展不充分問題成為(wei) 製約首都供水現代化發展的主要矛盾體(ti) 現,也是實現城鄉(xiang) 供水一體(ti) 化、服務均等化工作的“短板”。
李宇介紹,多年來,農(nong) 村地區供水保證率始終在9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長期保持在99%以上。但自本市2008年完成農(nong) 村安全飲水工程以來,農(nong) 村地區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未曾有大範圍且專(zhuan) 項實施的建設投入,部分供水設施運行年限已接近15年,且設施運行專(zhuan) 業(ye) 化管理水平不高,個(ge) 別農(nong) 村地區出現了供水水量不足、水質下降等現象。
“為(wei) 此,我們(men) 在方案中從(cong) 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考慮供水安全。”李宇說。
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孫迪介紹,在市級財政部門大力支持下,將安排資金連續三年用於(yu) 支持山區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重點解決(jue) 農(nong) 村地區水質波動與(yu) 水量不穩定問題,全麵提升農(nong) 村供水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按照計劃,今年市水務局已將“完成30處城鄉(xiang) 供水鞏固提升工程”納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通過水源井更新、公共供水接入、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等措施,提高農(nong) 村地區供水保障水平。30處工程涉及平穀、門頭溝等山區,以及朝陽、大興(xing) 等平原區。工程實施後,區域供水設施基礎條件和城鄉(xiang) 供水均等化服務水平將得到顯著提升,超過5萬(wan) 居民將因此受益。
按照方案中確定的三年完成300個(ge) 行政村提標改造的目標要求,今年本市將率先啟動50個(ge) 山區村莊改造任務,全市7個(ge) 生態涵養(yang) 區均有所涉及。“今年主要聚焦山區水量保障不足、水質存在波動的行政村,從(cong) 供水設施標準化改造入手,針對井房年久失修、功能分區不全、調蓄設施缺失破損等問題,兼顧井房內(nei) 外布局的實用性與(yu) 美觀性,實施供水井房使用功能和利用效率的整體(ti) 提升。同時通過水源更新、安裝淨化設施等技術手段,把水更安全地送到老百姓家中。”孫迪說。
48個(ge) 小區“水黃”問題獲解決(jue)
自2014年南水進京以來,截至目前,本市城市供水水源70%為(wei) 南水,1500多萬(wan) 市民因此受益。在南水進京伊始,隨著城市供水水源的切換,部分老舊小區出現了自來水發黃現象,給市民生活帶來了困擾和不便。
李宇介紹,為(wei) 查清“水黃”根本原因,市水務局組織市自來水集團對“水黃”小區樓內(nei) 供水管線進行了截管檢測,共取樣286處。從(cong) 取樣現場看,供水管線材質均為(wei) 鍍鋅鋼管,管道外觀普遍發生較嚴(yan) 重腐蝕,管道內(nei) 壁鏽蝕更為(wei) 嚴(yan) 重。經多次組織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專(zhuan) 題研究分析,認為(wei) 出現“水黃”問題的小區建設年代久遠,加之管道內(nei) 壁鏽蝕結垢嚴(yan) 重,在水源切換的背景下,尤其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容易加速水中的鐵離子析出,進而引發“水黃”現象。市水務局在開展老舊公共供水管線更新改造時,將“水黃”問題小區優(you) 先納入改造實施項目,截至目前,已逐步分批解決(jue) 了48個(ge) 小區、3萬(wan) 餘(yu) 戶居民的“水黃”問題。
逐步降低城鎮管網漏損率
本市城鎮現有供水管網總長約1.9萬(wan) 公裏,城鎮管網漏損率低於(yu) 9.5%。未來三年,本市將從(cong) 提升技術水平、細化管理手段、健全管理製度等多方麵發力,力爭(zheng) 將城鎮管網漏損率降至8%以下。除了實施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推進智能水表更換,水務部門還將優(you) 化提升管網探漏技能,通過北鬥衛星探測和遙感技術等動態監測技術,主動發現並及時修複漏損管線。
市水務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楊進懷介紹,《北京市推進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和《北京市全麵打贏城鄉(xiang) 水環境治理殲滅戰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總投資280億(yi) 元,預計可以新增就業(ye) 5萬(wan) 人。同時還可以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nei) 生增長機製,其中,擬采取政府與(yu) 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方式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城鄉(xiang) 再生水廠(站)建設,吸引社會(hui) 資本100億(yi) 元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