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方式方法 促古長城保護(深閱讀)
河北省秦皇島市長城資源豐(feng) 富,市內(nei) 明長城全長223.1公裏,擁有入海長城、山地長城、平原長城、河道長城等多形態長城資源,沿線擁有26處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28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近年來,秦皇島市不斷創新長城保護方式,讓古老長城重綻生機。
科技助力巡護——
無人機、大數據、導航係統在長城保護中作用凸顯
打開天氣預報軟件,選擇預計未來一周內(nei) 天氣晴朗、能見度優(you) 、風力小於(yu) 4級的日期,做上標記,秦皇島市山海關(guan) 區長城保護員張鵬開始了新一周的工作。
山海關(guan) 區長城保護員團隊共有隊員10人,以80後為(wei) 主,張鵬是隊長。與(yu) 普通的長城保護員相比,該團隊隊員更具“科技範”。
“準備起飛!”在山海關(guan) 區角山長城腳下,張鵬放飛無人機進行航拍,隊友韓永富則在徒步踏查中使用手機軟件記錄信息。
“使用無人機,可以360度全方位、立體(ti) 化地拍攝長城全貌及局部的影像資料,輔助巡查。”張鵬說,區內(nei) 部分長城區段修建在懸崖峭壁上,年代久遠、風雨剝蝕,造成自然坍塌,無法徒步抵達,“無人機則可完成對險要點位長城本體(ti) 的監測。”
韓永富記錄信息的幫手則是一款專(zhuan) 業(ye) 軟件“戶外助手”。“這款軟件可以實時顯示所處位置、海拔高度、行進速度、軌跡路線等信息,同時還可記錄下拍照時所處的位置、記錄某個(ge) 點位的長城破壞情況並上傳(chuan) 。”韓永富說。
“影像信息可以傳(chuan) 輸進當地文物係統數據庫,結合大數據分析,將影像疊加累積,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長城在一段時間內(nei) 的變化情況。”山海關(guan) 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文物保護股股長侯雅欣說。近年來,山海關(guan) 區長城保護員團隊摸索建立了一整套報備、巡查、監督、反饋體(ti) 係,提高了長城巡護的科技化、知識化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
強化司法保護——
設立長城文化保護法庭,長城司法保護走向深入
“被告朱某某於(yu) 判決(jue) 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ei) ,向原告海港區文旅局支付修複費用24237元,並在全國性新聞媒體(ti) 上向社會(hui) 公開賠禮道歉。”去年底,一則針對在長城牆體(ti) 噴塗油漆行為(wei) 的法庭判決(jue) 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
作出判決(jue) 的法庭,是秦皇島市山海關(guan) 區人民法院長城文化保護法庭。該法庭於(yu) 2022年6月30日掛牌成立,是全國首家專(zhuan) 司長城資源和長城文化保護的法庭,對秦皇島全市範圍內(nei) 涉長城文化保護的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實行統一管轄。
秦皇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黨(dang) 組書(shu) 記、院長張莉表示:“秦皇島境內(nei) 長城文化資源豐(feng) 富,在長城資源和長城文化保護方麵有司法需求。在該法庭成立之前,秦皇島市各基層法院也有不少類似的案件,都按照一般管轄規定由相關(guan) 法院審理。”
長城文化保護法庭成立以來,已受理案件67件,結案65件。“涉長城保護類案件數量多且細微繁雜,法庭設立後集中審理涉長城案件,有利於(yu) 統一裁判尺度,對長城資源和長城文化形成集中充分的司法保護,也為(wei) 涉長城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張莉說。
鼓勵公眾(zhong) 參與(yu) ——
創新長城文化傳(chuan) 播方式,強化公眾(zhong) 保護意識
夜幕降臨(lin) ,秦皇島市山海關(guan) 區天下第一關(guan) 廣場人頭攢動。當夜晚第一束燈光照亮古城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山海關(guan) 城樓上。這場“《觀·山海》長城情境光影秀”是山海關(guan) 景區創新打造的夜遊文化的一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山海關(guan) 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men) 希望創新遊客遊覽山海關(guan) 長城的方式,讓遊客認同和喜愛長城文化,進而自發參與(yu) 保護長城。”山海關(guan) 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山海關(guan) 區長城學會(hui) 會(hui) 長郭穎說。
為(wei) 傳(chuan) 播長城文化,增強公眾(zhong) 的長城保護意識,秦皇島市不斷創新長城保護故事的講述方式。去年暑期,秦皇島舉(ju) 辦“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 賡續長城精神”長城遊學活動。
“課上,我不僅(jin) 聽了一段段關(guan) 於(yu) 長城的曆史故事,還誦讀了許多與(yu) 長城有關(guan) 的經典名篇,收獲很多。”11歲的學生金子皓說。
為(wei) 豐(feng) 富公眾(zhong) 參與(yu) 長城保護的方式,近年來,秦皇島市還發展了多樣化的活動載體(ti) 。海港區舉(ju) 辦“心手相連 守護長城”公益活動,200餘(yu) 名誌願者體(ti) 驗行走長城保護員巡護路線;秦皇島市山海關(guan) 區人民法院長城文化保護法庭開展“公眾(zhong) 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hui) 各界代表走進法庭,零距離感受司法活動,增強長城保護意識;山海關(guan) 長城博物館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邀請小學生在博物館的展廳內(nei) 為(wei) 遊客講解長城曆史文化,目前共培養(yang) “小小講解員”60餘(yu) 名。
“長城分布範圍廣,保存環境複雜,單靠文物部門的力量難以解決(jue) 諸多問題,要持續發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讓長城保護的公眾(zhong) 參與(yu) 不停步,形式越來越多樣、越來越精彩。”中國長城學會(hui) 副會(hui) 長董耀會(hui) 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4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