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 港口大省加快向港口強省邁進

發布時間:2023-02-20 10:57:00來源: 新華日報

  去年,江蘇省港口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保障戰略性重要物資運輸和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穩定能力進一步提升。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為(wei)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今年全省要完成港口建設投資123億(yi) 元,建成沿江沿海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7個(ge) 、內(nei) 河千噸級以上泊位30個(ge) ,港口通過能力達到27億(yi) 噸,優(you) 化與(yu) 重要貿易國家的近遠洋航線布局和密度,夯實擴內(nei) 需、穩經濟物流保障,全力服務經濟運行率先整體(ti) 好轉。

  聚焦主業(ye) 拓市場、穩大盤

  2月13日,承載33輛公交巴士客車的國際航行船舶“天真”輪,離開揚州遠揚集裝箱碼頭駛往芬蘭(lan) ,這是揚州港區首次發運客車貨種。

  揚州港工作人員介紹,此前由於(yu) 國際海運市場運力緊張,滾裝船艙位不足、運輸壓力大,揚州地區客車企業(ye) 如何經濟、高效、快捷出口成為(wei) 燃眉之急。經過多方評估、充分考慮實際需要後,港區為(wei) 整車裝船出口開辟綠色通道,宇通客車公司出口芬蘭(lan) 赫爾辛基的公交巴士最終搭載大型件雜貨船順利出口。

  2月19日,南京港龍潭集裝箱碼頭吊機裝卸繁忙。

  “作為(wei) 長江沿岸規模化、現代化、專(zhuan) 業(ye) 化的集裝箱碼頭,龍潭集裝箱碼頭彰顯出了強有力的經濟脈動。”南京港龍潭集裝箱碼頭商務中心市場開發部副經理李軍(jun) 說,龍潭港碼頭當前24小時不間斷流暢作業(ye) ,一晝夜能完成船舶作業(ye) 30餘(yu) 艘次。為(wei) 服務外貿企業(ye) 發展,公司積極主動對接區域內(nei) LG、泉峰等本地外貿企業(ye) 危險品集裝箱出運需求,主動串聯供應鏈上遊船公司、集卡與(yu) 外貿工廠,保障外貿出口企業(ye) 在港堆存服務,協調打通物流供應鏈上難點和堵點。今年,碼頭還將在港口新增一個(ge) 鋰電池堆場,擴大場地規模,確保各外貿企業(ye) 流通順暢,加速推動區域經濟回暖。

  省港口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陳明介紹,集團正打造“店小二”文化,主動“找米下鍋”“上門服務”,通過作業(ye) 效率、質量、服務的橫向、縱向比較,打造專(zhuan) 業(ye) 化水平高、品牌影響力大的優(you) 勢項目,密切跟進國家穩增長、促投資、促消費帶來的增量市場,搶抓重大項目機遇。他介紹,集團將在南京港推動新能源汽車集散基地建設,在鎮江港推動混礦綠色基地建設,在揚州港打造綠色建材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中遊段鋼材商貿物流中心和風電設備綜合出口基地。

  對標一流提能級、強輻射

  近年來,全省港口突出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不斷強化綜合樞紐功能,提升發展質態效益,為(wei) 區域物流保通保暢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堅實支撐。2022年,全省新增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數31個(ge) ,集裝箱通過能力340萬(wan) 標箱;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4億(yi) 噸,集裝箱吞吐量2394萬(wan) 標箱。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表示,對標世界級一流港口群,江蘇省港口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港口岸線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方麵還需進一步提升,要緊緊圍繞服務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以更少資源占用提供更強的港口服務保障。

  聚焦資源戰略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經營,陳明表示,省港口集團當前正推動以“長江經濟帶”為(wei) 主軸的線性發展,拓展成為(wei) 以“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為(wei) 架構的網狀發展,提升港口樞紐能力、完善江河聯動集散網絡,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港口篇。

  聚焦物流通道網絡化,提升樞紐集聚輻射力。集團全年新開集裝箱航線10條以上,拓展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在硫磺等重點品牌貨種上打通境外生產(chan) 企業(ye) 至國內(nei) 終端的全流程通道。提升多式聯運水平,拓展“陸改水”“散改集”等運輸模式,做大龍潭天天班、太倉(cang) 鐵水聯運等規模。

  聚焦“通江達海聯內(nei) 陸”優(you) 勢,做強內(nei) 河運輸規模品牌。集團力爭(zheng) 至2023年末運河全域航線總數達30條;逐步完善內(nei) 河港口—長江中心港口航線網絡,形成內(nei) 河港口集疏運體(ti) 係。加強與(yu) 內(nei) 河沿線港口、航運物流企業(ye) 深化合作,提升集團在內(nei) 河沿線港口和航運的控製力。

  發展方式現代化、數字化

  日前,在太倉(cang) 港四期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卡車在不停地運輸著集裝箱。記者注意到,太倉(cang) 港建成全省內(nei) 河和沿江首個(ge) 堆場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後,碼頭運營效率大幅提升。

  港口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對提升綜合交通整體(ti) 運行效能,支撐實體(ti) 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具有重要牽引和促進作用。如今,數字化程度已成為(wei) 衡量港口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指標。我省已率先建成海江河全覆蓋的港口安全監管信息平台,蘇州港太倉(cang) 四期自動化堆場、南通港呂四港區集卡無人駕駛、南京港龍潭港區智能化軌道吊等智慧港口項目建成投入運行。

  “我省港口智慧化信息化發展水平仍需快速提升,加快智慧港口建設要有新作為(wei) 。”梅正榮說,要利用5G、北鬥、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技術,搭建滿足港口係統安全穩定運行要求的信息基礎設施;強化信息樞紐功能,加強港口電子數據交換建設;協同推動口岸智慧化建設,推進報關(guan) 單證全要素電子化、全流程線上辦理;推進多式聯運單證標準化,實現“一次托運、一單到底”的多式聯運全程運輸。

  省港口集團科技工程部副總經理張春標介紹,省港口集團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項目正式啟動後,將力爭(zheng) 使太倉(cang) 港四期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張家港港智能化散雜貨碼頭、南京港液體(ti) 化工智慧管控平台等數字化項目成為(wei) 交通強國科技示範樣板。陳明表示,集團將更加突出數字港口的發展導向,牢牢把握數字化經濟的發展趨勢,發展成為(wei) 長江沿線領先的“數字港口”,進一步打通“港、船、貨”數據流,實現供應鏈上下遊有效銜接、港口樞紐高效運行。(梅劍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