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方誌主題展講述老北京故事
本報訊(記者 劉蘇雅)昨天,“方誌北京”“年鑒北京”“誌說‘一城三帶’”主題展在北京市方誌館開幕。3個(ge) 展覽共設置一百餘(yu) 個(ge) “故事點”,觀眾(zhong) 可看到現存最早的北京地方誌,找到對北京中軸線的最早稱謂,欣賞一批北京舊誌“全家福”。
展廳中,293冊(ce) 誌書(shu) 層層摞放,巧妙地拚組成“京”字和天壇圖案;棲息在古建築上的北京雨燕飛越古今,從(cong) 傳(chuan) 統的沙燕風箏到北京中軸線的活態遺產(chan) ,都有相應展示;天棚藤架、石桌石凳、鳥籠等四合院的經典元素,將北京胡同的韻味搬進展廳;蓑衣城牆遺址模型展現了古人保護元大都城牆的智慧……展廳裏,一步一景,處處有故事。
方誌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誌和文化精髓。北京市方誌館工作人員介紹,該主題展籌備曆時2年,以“誌說”為(wei) 切入點,聚焦誌的價(jia) 值、人的貢獻。展廳麵積約1300平方米,利用館藏各類誌書(shu) 文獻資料5億(yi) 字,涵蓋808張圖片資料、1348冊(ce) 圖書(shu) 、11個(ge) 場景、5處多媒體(ti) 、45件實物。其中,“方誌北京”展重點展示百種舊誌、萬(wan) 冊(ce) 新誌,觀眾(zhong) 可在浩如煙海的曆史文獻中感知北京;“年鑒北京”展通過340餘(yu) 種本市各級各類年鑒,展現曆史智慧;北京老城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風貌,在“誌說‘一城三帶’”展中得到充分展現。
一百餘(yu) 個(ge) “故事點”串聯在展線上,供觀眾(zhong) 打卡。現存最早的北京地方誌《析津誌》,名字與(yu) 天上的星宿有關(guan) 。古代把星空分為(wei) 12個(ge) 區域,分別對應地上的12個(ge) 州國,以析木次(也稱析津)區域為(wei) 燕的分野,幽燕之地析木,“析津”的代稱由此而來。展出的《順天事之書(shu) 》,是對北京地方誌書(shu) 最早的、最權威的整理匯總。
自2013年開館以來,北京市方誌館獲捐341種珍貴資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