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撲麵 萬鳥翔集(美麗中國·春天來了③)
核心閱讀
時值早春,江蘇鹽城東(dong) 台市條子泥濕地內(nei) ,春遷候鳥前來報到,越冬鳥準備北飛。近年來,當地推進濕地修複,不斷提高海岸帶生態係統質量,恢複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feng) 富。
“這幾天東(dong) 方白鸛多了起來,昨天我觀察到100隻出頭,今天又增加了20隻左右;卷羽鵜鶘這幾天也開始進入視野,數量還在逐漸增多,春天真的來了!”日前,江蘇鹽城東(dong) 台市條子泥濕地,攝影愛好者李東(dong) 明收獲頗豐(feng) ,打開相機,滿滿都是萬(wan) 鳥翔集的壯美畫麵。
追著春風飛,鳥兒(er) 在這裏停留
此刻,數以萬(wan) 計的鳥兒(er) 正在這片濕地停留。它們(men) 中有普通鸕鶿、灰鴴、蠣鷸、白鷺、蒼鷺、卷羽鵜鶘等,它們(men) 春遷途經此地短暫停留,補充能量;也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dong) 方白鸛等,它們(men) 在此越冬,經過了一冬天的停留,在等待北飛的時機。等到3、4月份,還將有大批鴴鷸類鳥兒(er) 途經此地,中轉後開始漫長的遷徙旅程。
“北方的針葉林、濕地、草原,是大多數遷徙鳥兒(er) 的繁殖地。到了冬天,氣溫下降、水麵冰封,它們(men) 就會(hui) 飛往南方覓食。到了春季,溫度逐漸上升、光照時間也更長,這些鳥兒(er) 又飛往北方地區。”北京林業(ye) 大學生態與(yu) 自然保護學院副教授賈亦飛介紹。現在正是萬(wan) 物複蘇的時節,許多在春天遷徙的鳥類停留在條子泥濕地補充食物、休養(yang) 生息,準備繼續北飛。
“鳥兒(er) 是很聰明的,它們(men) 的經驗表明此刻北方還很冷,所以不急不慢,一步一步遷徙。”賈亦飛介紹。例如,卷羽鵜鶘的主要越冬地在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區的河口,它們(men) 的北遷有著自己的規律——追著綠,追著春風飛。“春風吹過,從(cong) 南往北的植被有一個(ge) 逐漸變綠的過程。現在,淮河流域已經身披綠裝,卷羽鵜鶘就來了;等到3月份,華北平原綠意盎然,它們(men) 便飛往華北歇腳,等4、5月份再飛往更北方。”賈亦飛說。
魚蝦鮮美,植物茂盛,吸引大量候鳥
“一方麵,遷徙的鳥兒(er) 過境會(hui) 沿著海岸線飛,這是它們(men) 辨識位置的主要地標,東(dong) 台沿海正好在主要遷徙線路上;另一方麵,這裏的食物比較豐(feng) 富,濕地環境保護得好,才有鮮美的魚蝦和茂盛的植物。”賈亦飛介紹,東(dong) 台地處黃海之濱,擁有近85公裏長的海岸線、210萬(wan) 畝(mu) 灘塗濕地和6.8萬(wan) 畝(mu) 的黃海國家森林公園,茫茫大海、灘塗濕地、平原森林共同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生態空間,每年吸引超過5000萬(wan) 隻南來北往的水鳥,是勺嘴鷸、卷羽鵜鶘、黑嘴鷗、黑臉琵鷺、東(dong) 方白鸛等百餘(yu) 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家園。
“這個(ge) 時候卷羽鵜鶘剛到,一般最多的時候有70隻,整個(ge) 東(dong) 亞(ya) 地區也隻有150隻左右。更多的卷羽鵜鶘3月份到東(dong) 台,然後再往北飛。東(dong) 方白鸛的主要越冬地除了東(dong) 台,還有鄱陽湖、洞庭湖、崇明島等長江流域的河湖口。2月中旬,在條子泥濕地越冬的東(dong) 方白鸛正準備北遷,南方的小夥(huo) 伴已陸陸續續趕來會(hui) 合,數量正好達到了峰值。”有多年觀鳥經驗的李東(dong) 明,對鳥類遷徙的規律如數家珍,在很多當地攝影愛好者心目中已成為(wei) 半個(ge) “識鳥專(zhuan) 家”。
“我最喜歡拍東(dong) 方白鸛,它們(men) 在成群的鳥類中一眼看過去就很有辨識度。”據李東(dong) 明觀察,成年的東(dong) 方白鸛體(ti) 高約有1.1米,展翅寬度超3米,通體(ti) 純白,眼周和喉部皮膚是朱紅色,翅膀較寬、腿長喙尖,體(ti) 態非常優(you) 美。它們(men) 一般喜歡群居,漫步水邊或駐足草地淺灘,常常邊走邊啄食。“單腿站立、頸部縮成S形,十分可愛。”李東(dong) 明說。
李東(dong) 明記得,去年6月,東(dong) 台第一次記錄到一對東(dong) 方白鸛在沿海的電線杆上築巢,並成功育雛3隻。此後,東(dong) 方白鸛的優(you) 雅身影經常被攝影師及科研團隊捕捉到。
退漁還濕,提高海岸帶生態係統質量
“東(dong) 方白鸛是大型涉禽,根據這幾年的同步調查,種群從(cong) 3000多隻發展到1萬(wan) 多隻,在條子泥濕地棲息的數量約占種群的1%。”在李東(dong) 明看來,這說明條子泥濕地的生態環境適合大型涉禽覓食棲息。
怎樣營造適合候鳥棲息的生態空間?
東(dong) 台沿海經濟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呂洪濤說:“這幾年,我們(men) 在打造國內(nei) 首個(ge) 遷徙水鳥固定高潮位棲息地——條子泥‘720高地’的同時,大麵積修複退化、旱化的海岸濕地,實施川水灣2萬(wan) 畝(mu) 生態濕地修複等保護項目,進行清退整改,實現永久性退漁還濕。”
呂洪濤介紹,最終目標是不斷提高海岸帶生態係統質量、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恢複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使生物多樣性顯著豐(feng) 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