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象山全國首拍“藍碳”,2340噸碳匯賣了近25萬元
“每噸106元,成交。”隨著拍賣師最終落槌,經過70多輪競價(jia) ,浙江某機械有限公司成功拍得寧波象山西滬港一年碳匯量。2月28日,象山西滬港碧海藍天,一場特殊的拍賣會(hui) 在這裏舉(ju) 行,全國首拍“藍碳”,約2340.1噸碳匯賣出24.8萬(wan) 元。
所謂“藍碳”,即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通過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chu) 存在海洋生態係統中的過程、活動和機製。海洋作為(wei) 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儲(chu) 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陸地碳庫的20倍、大氣碳庫的50倍。
拍賣方之一的象山某海藻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文榮介紹,1公斤的滸苔苗可長成1000公斤的滸苔,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和空氣中的氮、磷、碳,起到固碳作用,被固定、儲(chu) 存的二氧化碳就是“藍碳”。
如今,“藍碳”價(jia) 值正在成為(wei) 共識。這次拍賣會(hui) ,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家企業(ye) 和機構競爭(zheng) 激烈。浙江某機械有限公司拍得“藍碳”後,該企業(ye) 負責人王媛表示,這次購買(mai) 碳匯量將作為(wei) 儲(chu) 備,用於(yu) 碳抵消,這也是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舉(ju) 措。
象山拍賣的“藍碳”,主要由西滬港“西滬三寶”創造,包括海帶、壇紫菜和滸苔,均屬於(yu) 藻類。為(wei) 了摸清西滬港“藍碳”家底,2022年7月,象山委托寧波海洋研究院進行碳匯量核算。通過監測、認證審核、核證等規範程序,確定西滬港每年約有2340.1噸二氧化碳的碳匯量。
對於(yu) “藍碳”這個(ge) 新鮮事物,如何反映它的市場價(jia) 格是個(ge) 難題。寧波海洋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員何叢(cong) 穎表示,采取拍賣的形式進行“藍碳”交易,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市場價(jia) 格,保障溢價(jia) 空間,以市場機製實現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提升。
據初步估算,象山的鹽沼生態係統碳匯量每年達10.28萬(wan) 噸,以壇紫菜、海帶為(wei) 主的大型藻類養(yang) 殖碳匯量每年約2.17萬(wan) 噸,以牡蠣為(wei) 主的貝類養(yang) 殖碳匯量每年約3.22萬(wan) 噸。在國際歐亞(ya) 科學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嚴(yan) 小軍(jun) 看來,象山在全國首次拍賣“藍碳”是一個(ge) 創舉(ju) ,對於(yu) 探索利用碳匯交易激活海洋經濟有著重要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