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賣小哥一通電話 154個單元樓裝新號牌
“你看,這些樓門、樓身上的新號牌,就是聽了我的意見掛的!”站在北京昌平龍澤苑西區19號樓前,外賣小哥張惠鵬自豪地告訴記者。
事情起因,是他去年8月給12345打的一通電話,“社區太大,樓號不清,送餐時找起來太費勁。”本沒抱太大希望的張惠鵬,最近幾天再來龍澤苑西區送餐時發現,新號牌裝上了,連樣式都是他推薦的!“真沒想到,我這個(ge) 外賣小哥的建議,這麽(me) 受重視。”
樓號不清嚴(yan) 重影響送餐速度
對龍澤苑西區來說,外賣小哥每天都會(hui) 無數次出現,為(wei) 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保障服務。
“號牌不清嚴(yan) 重影響送餐速度。”提起打12345的原因,張惠鵬坦言,在幾十萬(wan) 平方米的大型社區,找樓號有時甚至能耽誤5分鍾。別看這5分鍾不長,但引起的是連鎖反應,後麵顧客的餐都會(hui) 被拖延,有的等不及取消了訂單,有的接到飯菜都涼了。顧客吃不好,外賣小哥被投訴,大家心裏都不痛快。
打12345,張惠鵬並不是隻為(wei) 自己,“我粗略統計,回龍觀這片兒(er) 得有五六百名騎手,我遇到的問題,也困擾著其他人。”除了自己代表的人群,張惠鵬還站在餐飲行業(ye) 的角度想問題,“如果送餐速度提高,優(you) 化了產(chan) 業(ye) 鏈一個(ge) 環節,也能提高行業(ye) 的服務效率,進一步促進消費。”
業(ye) 主大會(hui) 專(zhuan) 門為(wei) 騎手建議投票
12345打完沒兩(liang) 天,張惠鵬就接到了一個(ge) 電話,來電人是龍澤苑社區書(shu) 記伊然。張惠鵬把自己的訴求詳細道出:社區太大了,又有單行線,不清楚的樓號應標清。伊然多次跟張惠鵬電話聯係,又把他請到社區當麵聊。伊然認為(wei) 這個(ge) 問題很有代表性,需要抓緊解決(jue) 。
當時受疫情影響,業(ye) 主大會(hui) 隻能線上召開。大家都很認可小哥的建議,1000多人參加的業(ye) 主大會(hui) 上,沒有一張反對票,大家一致決(jue) 定:安裝新號牌,並優(you) 化、增加指路牌。
討論結果有了,裝號牌的錢誰出?“當時快到年底了,社區可調配的資金也不多了,我們(men) 先用一部分黨(dang) 組織服務群眾(zhong) 經費,給小區裏大小50多個(ge) 路口加裝了指路牌。”伊然告訴記者,走完“第一步”,社區緊接著請施工方測算成本、打報告、走流程,在街道資金支持下,於(yu) 今年2月底完成了“第二步”——給154個(ge) 單元樓裝號牌。
更讓張惠鵬驚喜的是,新的單元樓號牌藍白相間,正是他當時推薦給社區的樣式。“我們(men) 天天在各個(ge) 小區跑,知道什麽(me) 樣的號牌最醒目。社區書(shu) 記很細心,問我有沒有什麽(me) 樣式推薦,我就給他發了照片。”張惠鵬說,這種配色的號牌,即使在夜晚也很好辨認。
外賣小哥給基層幹部點讚
事情過後,伊然又接到了12345的派單,這次是外賣小哥的表揚電話,“為(wei) 民辦實事兒(er) ,給基層幹部點讚!”
張惠鵬是黑龍江人,20多歲就來到北京,已經在北京打拚多年。當外賣小哥之前,他從(cong) 事過很多行業(ye) 。“隻要人不懶,在北京能賺錢的機會(hui) 有很多。但想過得更好,就得多學多看多思考。”張惠鵬告訴記者,這些年打工閑暇時,他會(hui) 去西單圖書(shu) 大廈看書(shu) ,到首都高校聽公開講座,走進文化場所看演出,看新聞、關(guan) 注時事也早就成了習(xi) 慣。
“這兩(liang) 年,我經常看到老舊小區改造的新聞,老北京城越來越宜居。每天送餐時,我也琢磨著,如果能借著老舊小區改造的機會(hui) ,把單元樓號牌換成更醒目的,不也是錦上添花嗎?”張惠鵬說,他早已把自己當作首都城市建設的一員,很願意在做好本職工作外,能夠為(wei) 他人、為(wei) 社會(hui)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自己的意見建議能讓這個(ge) 城市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這個(ge) 故事,就是政府傾(qing) 聽民聲、為(wei) 人民服務的典型案例!”張惠鵬笑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