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門:以豐富文化活動助力文明創建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近年來,湖北省天門市把組織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作為(wei) 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feng) 富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的重要內(nei) 容,推出一係列貼近群眾(zhong) 生活、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不斷提升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滿足群眾(zhong) 文化需求,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文化惠民深入文明創建。持續在全市26個(ge) 鄉(xiang) 鎮辦場開展“文藝點亮生活”送文藝輔導下基層活動。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舉(ju) 辦“靈秀湖北·四季村晚”惠民演出活動。組織“茶聖節”“蒸菜美食節”“ 茶廉文化文藝晚會(hui) ”等惠民演出活動。舉(ju) 辦“城市建設發展”竟陵杯攝影展、“童心童夢慶六一·同心同繪頌祖國”第二屆少兒(er) 美術作品展、“喜迎二十大·禮讚新時代”第二屆優(you) 秀攝影作品展。這些活動極大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與(yu) 幸福感。
節慶品牌強化文明創建。成功舉(ju) 辦第三屆陸羽茶文化節暨第六屆蒸菜美食文化節,人民網、湖北日報、荊楚網等主流媒體(ti) 進行了專(zhuan) 題報道。組織開展“四季村晚”演出活動4場,打造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活動品牌。大力支持鄉(xiang) 鎮舉(ju) 辦“一鎮一節”,形成黃潭米粉文化美食節、皂市桃花文化節、幹驛龍蝦節、白茅湖移民文化暨香梨采摘節等各具特色的鄉(xiang) 村文化旅遊品牌。
文藝進景區助推文明創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相結合,形成“旅遊+非遺”的新業(ye) 態,進一步釋放天門非遺獨特魅力。依托傳(chuan) 統節日,天門花鼓戲劇院、天門皮影藝術家協會(hui) 持續開展文藝進景區精品劇目展演係列活動。春節期間非遺進景區演出在陸羽故園、東(dong) 湖公園精彩上演,共舉(ju) 辦花鼓戲演出8場、皮影戲演出8場,每天超5000名遊客和觀眾(zhong) 觀看演出,惠及群眾(zhong) 10萬(wan) 餘(yu) 人。
線上服務拓展文明創建。市級公共文化場館充分利用微信公眾(zhong) 平台和網絡直播平台開展服務,其中,市群藝館開展線上舞蹈、鋼琴、古箏、聲樂(le) 、合唱、美術、書(shu) 法、普通話培訓和非遺、美術書(shu) 法攝影展覽活動,全年服務近7萬(wan) 人次;利用微信公眾(zhong) 平台發布舞蹈、音樂(le) 、美術、書(shu) 法、攝影等“每日一學”教學課程視頻144個(ge) ,線上服務10萬(wan) 人次;利用官方抖音平台上傳(chuan) 省級及以上獲獎精典文藝作品27部,線上服務3萬(wan) 人次。市花鼓戲劇院線上花鼓戲服務23場,服務觀眾(zhong) 18萬(wan) 人次。
該市將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麵向基層一線、深入人民群眾(zhong) ,以高質量的文化活動和藝術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文化自信、精神力量,確保以豐(feng) 富文化活動,為(wei) 文明天門增色添彩。(程文倩 楊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