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文化服務點亮美好生活(人民時評)
在山東(dong) 威海,市民來到城市書(shu) 房感受閱讀之美、讀書(shu) 之樂(le) ;在湖南長沙,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免費的文化藝術培訓;在浙江寧波,讀者隻要有一部手機,就可聯網借閱圖書(shu) ……近年來,各地積極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文化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個(ge) 性化、多樣化服務,全社會(hui) 的文化獲得感持續提升。
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的是廣大群眾(zhong) 讀書(shu) 看報、看演出、看展覽、參加文化活動等需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當前,公共文化服務“缺不缺、夠不夠”問題總體(ti) 上得到解決(jue) ,“優(you) 質化、均等化”問題凸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立足城鄉(xiang) 特點,打造更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麵,增強實效性,才能不斷滿足人們(men)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空間提檔升級,是公共文化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有的城市打造城市書(shu) 房、文化驛站等融合圖書(shu) 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等服務的新型文化業(ye) 態,營造小而美的公共閱讀和藝術空間。有鄉(xiang) 村以挖掘革命文化、民俗文化、曆史文化等資源為(wei) 基礎,改造或建設小書(shu) 屋、小禮堂、小戲台等主題功能空間。一些文化館、文化站積極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用美育涵養(yang) 美麗(li) 心靈。一些非遺傳(chuan) 習(xi) 所開展非遺研學、手作體(ti) 驗、文創產(chan) 品開發等活動,助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這些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空間,充分發揮了以文促教、以文促旅等重要功能。
公共文化空間隻是一個(ge) 平台,增強文化服務的實效性、精準性,才能讓更多人就近享受、積極參與(yu) 。近年來,籃球賽、山歌大賽、廣場舞大賽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在許多鄉(xiang) 村社區如火如荼開展。在這些活動中,群眾(zhong) 不隻是文化觀賞者,還能從(cong) 台下走到台上,從(cong) 觀眾(zhong) 成為(wei) 主角。目前,全國有登記在冊(ce) 的群眾(zhong) 文藝團隊超過45萬(wan) 個(ge) ,比2012年增加50%,越來越多群眾(zhong) 期待登上燈光絢麗(li) 的舞台。在繼續辦好鄉(xiang) 村“村晚”、廣場舞展演、大家唱群眾(zhong) 歌詠等品牌活動的基礎上,為(wei) 群眾(zhong) 展示自我、溝通交流和文化娛樂(le) 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公共文化服務才能更好融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
以往,公共文化服務受到時空限製,覆蓋麵有限。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被逐漸打通。借助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智慧圖書(shu) 館、“雲(yun) 端博物館”和“雲(yun) 上村晚”等各類數字化服務,城鄉(xiang) 群眾(zhong) 能同步分享公共數字文化產(chan) 品。未來,還需統籌利用文化領域已建或在建數字化工程和數據庫,解決(jue) 好資源孤島、數據孤島等問題;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公共文化場館建設。在優(you) 化新增和改造存量兩(liang) 端同時發力,不斷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務應用,數字化將使公共文化服務更加精準、更加精彩。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承載著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麵和適用性,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一定能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wei) 豐(feng) 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4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