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寶坻區: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落地落實
日前,由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市網信辦、海河傳(chuan) 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見行動 看效果──2023區長訪談”播出第十四期,邀請寶坻區區長郭康偉(wei) 走進節目,圍繞如何發揮好京津中關(guan) 村科技城的牽引作用、邁入高鐵時代的寶坻區將發生哪些變化、如何深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等相關(guan) 話題和大家深入交流,並回應網友提出的問題。
加快科技城二期建設 推動中關(guan) 村創新元素“帶土移植”
當前,京津中關(guan) 村科技城已進入發展快車道。按照“產(chan) 城人景文”理念,目前,科技城已完成一期4.19平方公裏基礎設施開發和7萬(wan) 平方米協同中心建設,累計入駐市場主體(ti) 1039家;引進實體(ti) 項目95家,其中,北京方向46家。去年,科技城工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110%,規上企業(ye) 總產(chan) 值同比增長299%。
“今年,我們(men) 要加快實施二期5.25平方公裏開發建設;推動南開中學科技城學校等一批公共配套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科技城的載體(ti) 功能。”郭康偉(wei) 介紹,寶坻區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yu) 醫療器械和現代服務業(ye) 這“4+1”主導產(chan) 業(ye) 發力,確保年內(nei) 儲(chu) 備各類項目200個(ge) 以上,新引進北京方向實體(ti) 企業(ye) 30個(ge) ,市場主體(ti) 累計達到1400家。
近期,寶坻區重點圍繞加強科技服務合作、共同打造產(chan) 業(ye) 生態等12項內(nei) 容與(yu) 北京中關(guan) 村深化合作,以現有天津中關(guan) 村高端醫療產(chan) 業(ye) 園為(wei) 試點,推動創業(ye) 孵化等更多的中關(guan) 村創新元素“帶土移植”到寶坻區,積極探索打造“中試服務+空間集聚+技術轉化+產(chan) 業(ye) 基金服務”的中關(guan) 村創新創業(ye) 生態係統,讓企業(ye) 在中關(guan) 村安心紮根生長。
加快謀劃實施“百億(yi) 項目包” 推進高鐵站前區規劃建設
去年12月30日,京唐城際鐵路、京濱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開通運營。目前,每天經停寶坻站的列車共14列,其中發往北京方向的6列,發往唐山、秦皇島、北辰方向的8列,日運送旅客2000人次左右。隨著去年年底高鐵開通運營,寶坻站南北廣場、11條市政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也同步投入使用。
“高鐵的開通為(wei) 寶坻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曆史性機遇和難得的發展窗口。”郭康偉(wei) 介紹,圍繞發揮高鐵樞紐站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寶坻區正在推進站前區規劃建設。“按照‘一核、兩(liang) 帶、一環、三區’的空間結構,對站前區進行規劃布局,大力發展區域總部、數字科技、科創孵化、商貿商務等業(ye) 態,將其打造成為(wei) 寶坻區的新門戶、交通樞紐。同時堅持以優(you) 質項目支撐發展。本著長遠結合、統籌兼顧的原則,加快謀劃實施站前區‘百億(yi) 項目包’,力求盡快提升載體(ti) 的承載力和服務功能。”郭康偉(wei) 說。
目前,高鐵站前區各板塊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已排定的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南岸工程和兩(liang) 座跨潮白河特大橋工程正在抓緊組織實施,津僑(qiao) 國際小鎮、樂(le) 雅文商旅4.0廣場等項目進展順利。
貫通產(chan) 加銷 融合農(nong) 文旅 以產(chan) 業(ye) 化賦能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
“我們(men) 堅持把寶坻區農(nong) 業(ye) 發展放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去謀劃、去推動,聚焦小農(nong) 戶解決(jue) 不了的‘大問題’,以謀劃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百億(yi) 規模項目包為(wei) 抓手,加快實現由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邁進,由農(nong) 業(ye) 大區轉變為(wei) 農(nong) 業(ye) 強區。”郭康偉(wei) 介紹。
天鷹椒是寶坻區三辣品牌的經濟作物之一。今年,寶坻區繼續建設一批育苗設施,全部建成後可為(wei) 4000—5000畝(mu) 基地提供優(you) 質種苗。作為(wei) 天津市乃至北方地區小站稻主產(chan) 區,寶坻區持續提升小站稻品牌效益,大力推廣工廠化育秧。去年,全區的水稻基質育秧麵積達到10萬(wan) 餘(yu) 畝(mu) ,增產(chan) 增收效果明顯,今年計劃再建設工廠化基質育秧基地2000畝(mu) ,可滿足20餘(yu) 萬(wan) 畝(mu) 優(you) 質秧苗需求。
圍繞小站稻發展,目前,寶坻區正與(yu) 天津食品集團一道加快建設小站稻“收儲(chu) +”基地項目,建成後儲(chu) 備能力可達到20萬(wan) 噸,配套日處理稻穀2000噸烘幹設備,可有效緩解小站稻倉(cang) 儲(chu) 壓力。
在物流方麵,寶坻區引進了計劃總投資40億(yi) 元的“區域性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加工交易集散中心”項目。同時建設智慧低碳的中央廚房、預製菜加工中心,實現訂單化農(nong) 業(ye) ,打造保障首都、服務京津冀的“綠色糧倉(cang) 、綠色菜園、綠色廚房”。
“我們(men) 堅持以產(chan) 業(ye) 化賦能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強化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龍頭牽引,充分發揮30家市級以上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和已建成的天食智慧牧場、華北地區首個(ge) 樓房養(yang) 豬場等23個(ge) 重點項目帶動作用,‘貫通產(chan) 加銷、融合農(nong) 文旅’,推動農(nong) 業(ye) ‘接二連三’。”郭康偉(wei) 說。(記者 杜洋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