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融警務,讓矛盾糾紛案結事了

發布時間:2023-03-23 15:28:00來源: 人民日報

  “珊門村某餐館發生糾紛,請處置。”近日,浙江省文成縣大嶨鎮珊門村調解點調解員的手機上,接到一條平台信息指令。接到信息後,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經了解發現,原來這是一起因經濟糾紛引發的衝(chong) 突。在專(zhuan) 職調解員多次上門調解後,雙方終於(yu) 達成和解協議並當場簽訂調解協議書(shu) ,握手言和。

  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是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近年來,文成縣公安局堅持“融警務”工作導向,通過“警網融合”,形成了從(cong) “網格員率先排查處理”到“村(社)幹部、一村一警協助解決(jue) ”再到“多部門合力化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三道屏障”,使矛盾糾紛止息於(yu) 事前、化解於(yu) 事中、固本於(yu) 事後,努力實現“瑣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每一起矛盾糾紛都是壓在當事群眾(zhong) 心頭的石頭,積壓越久、負擔越重,我們(men) 要嚴(yan) 防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發生。”文成縣副縣長、公安局長鄭祥邦介紹,文成縣每月警情中,大約有六成屬於(yu) 鄰裏、土地、山林、房屋以及家庭糾紛等普通矛盾糾紛。當地公安機關(guan) 借助數字化改革,匯聚110指揮平台、“基層治理四平台”的縱向數據鏈,針對此類矛盾糾紛極易引發“民轉刑”風險隱患案事件的特點,由公安機關(guan) 現場固定證據後,24小時內(nei) 通過相關(guan) 平台和係統流轉屬地黨(dang) 委政府,確保矛盾糾紛“一站受理、即時分流、聯合調處”。目前,當地在社會(hui) 治理中心統籌下實現化解率97.2%,風險穩控率100%,矛盾糾紛警情同比下降21.5%。

  文成縣作為(wei) 僑(qiao) 鄉(xiang) ,華僑(qiao) 華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一次,文成縣玉壺鎮金星村有歸國華僑(qiao) 稱,其有30株楊梅樹幾年前遭村民開田毀壞,但本人因在國外一直未報警。經派出所民警了解,當事村民雖有意調解,但本人此時也已不在國內(nei) ,無法到場調解。最終,雙方在派出所、法庭、海外“和事佬”的共同主持下,通過“雲(yun) 調解”通道,成功解決(jue) 該起矛盾糾紛,雙方均表示滿意。

  為(wei) “涉外”糾紛開通“雲(yun) 調解”通道,創新開展信息聯采、風險聯排、矛盾聯調、問題聯治,聚合各方力量,打破了地域、時空限製,實現了業(ye) 務的共融、情感的交融。“‘融警務’模式以治理效能最大化為(wei) 目標,能夠切實形成合力維護轄區治安穩定,不斷夯實平安建設基石。”文成縣公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公安機關(guan) 還將群眾(zhong) 報警、日常發現、網格上報、部門移交等風險類矛盾糾紛,同步推送給社區民警、“基層治理四平台”、公安局專(zhuan) 班。同時嚴(yan) 格落實“每日登記、當日推送、次日移交、三日走訪、半年跟蹤”,確保矛盾糾紛排查不遺漏,部門聯動快跟進,網格管理更紮實,隱患消除更徹底,社會(hui) 效果更良好。

  案結能否事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果如何檢驗?文成縣公安局探索建立“一事一訪、季度盤點、年度清倉(cang) ”回訪製度,明確糾紛化解30日內(nei) 回訪。據介紹,公安機關(guan) 對每起已調解過的矛盾糾紛,特別是涉婚姻家庭、債(zhai) 務糾紛等容易反彈的警情,要求由專(zhuan) 班人員進行回訪,充分掌握糾紛調處結果落實情況,及時跟蹤當事人心理、家庭、社會(hui) 表現等狀況。“隻有對處置結果跟進回訪,才能真正做到定分止爭(zheng) 、案結事了。”文成縣公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