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翼”“三圈”共發展 京畿大地展新顏(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4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ge) 重大國家戰略,並全麵係統闡述了其重大意義(yi) 、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
9年多來,北京市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落實新版城市總體(ti) 規劃,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發揮“一核”的輻射作用,持續增強與(yu) 天津、河北的協同聯動,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liang) 翼”齊飛,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機勃勃。
抓住“牛鼻子”,城市發展方式深刻轉型
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幕牆和古銅色的格柵在陽光下交相輝映,超大的采光中庭從(cong) 一層貫穿至七層,帶來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陽光……2022年底,位於(yu) 豐(feng) 台區南三環附近的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一期)正式開園,昔日的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實現華麗(li) 轉身,變成科技園區。
作為(wei) 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誌性項目,曾是北京乃至華北最大服裝批發交易中心的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升級改造後,園區一期已引進50餘(yu) 家高精尖企業(ye) 。“園區二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動工程建設,預計今年全部開放。通過3至5年的培育,園區將集聚超過150家企業(ye) ,年產(chan) 值達到100億(yi) 元。”園區負責人閆福介紹。
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ge) “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發展方式發生了深刻轉型,實現從(cong) 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
嚴(yan) 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製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持續動態調整新增產(chan) 業(ye) 禁限目錄,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ye) 務超2.44萬(wan) 件……北京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退出一般製造和汙染企業(ye) 近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專(zhuan) 業(ye) 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ge)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減量120平方公裏,核心區人口、建築、商業(ye) 、旅遊“四個(ge) 密度”明顯下降。
減量為(wei) 提質換來更大空間。2022年,全市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經營主體(ti) 占比達65.6%;通過強化創新引領,形成2個(ge) 萬(wan) 億(yi) 級、5個(ge) 千億(yi) 級高精尖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42%左右。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2年的1.9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022年的超4.1萬(wan) 億(yi) 元,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始終保持各省區市最優(you) 水平。
減量為(wei) 人居環境改善帶來更多可能。北京利用拆違騰退土地實施留白增綠近9000公頃,補建便民商業(ye) 網點6285個(ge) ,發展1168個(ge) 老年餐桌,“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悄然成形。
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新“兩(liang) 翼”呈現新麵貌
碧波蕩漾的大運河東(dong) 岸,亞(ya) 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在加緊施工。項目建成後將成為(wei) 副中心未來的交通中心、首都北京新門戶,1小時直達河北雄安新區。
“工程全部位於(yu) 地下,采用逆作法工藝,鋼管柱單件重量最高達91噸,最大直徑達1.6米,鋼柱垂直度偏差不得大於(yu) 千分之一。”中鐵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負責人孟嘯介紹副中心站建設的“苛刻”要求。
“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中這樣表述。作為(wei) 北京新“兩(liang) 翼”中的一翼,城市副中心呈現熱火朝天、生機勃勃的景象,體(ti) 現了首善標準、首創精神。
牢牢把握綠色發展這個(ge) 最鮮明的特色,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標準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從(cong) 高處俯瞰,北京城市副中心被蜿蜒的河流、蒼翠的林帶簇擁環繞,“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美不勝收。
“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工程拔地而起,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西線隧道首段貫通,環球主題公園開園迎客……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均保持千億(yi) 元以上投資規模,科技創新、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等主導功能蓬勃發展,一個(ge) 嶄新的城市副中心,正由藍圖變為(wei) 現實。
作為(wei) 北京新“兩(liang) 翼”中的另外一翼,雄安新區建設全麵提速。成千上萬(wan) 名建設者匯聚在這片熱土上,為(wei) “未來之城”貢獻力量、添磚加瓦。北京全方位對接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動部分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合作。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東(dong) 北部,雄安宣武醫院一期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項目主體(ti) 已經完工,正處於(yu) 內(nei) 部精裝修和機電安裝階段,預計今年9月底向雄安新區移交。”北京建工集團項目經理趙育華介紹。
為(wei) 推動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向雄安延伸,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建設3所學校、1所綜合醫院。目前,幼兒(er) 園、小學、中學3所學校項目已全部建成交付。此外,北京40餘(yu) 所學校、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接支持雄安新區相關(guan) 機構。17家市管國企在雄安新區投資項目達100餘(yu) 個(ge) 。
“三圈”聯動,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春日碧空下,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宛如鳳凰,熠熠生輝。
大興(xing) 機場運營後,依托“五縱兩(liang) 橫”的路網配置有效連接起北京市區,河北雄安新區,河北廊坊、霸州等環京區域和天津武清、寶坻等區域。從(cong)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抵達大興(xing) 機場最快僅(jin) 需19分鍾。
圍繞打造“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大興(xing) 機場臨(lin) 空區積極打造國際人才發展、世界領先IP、創新產(chan) 業(ye) 突破、高水平開放、製度創新五個(ge) 高地。京冀兩(liang) 地臨(lin) 空區實現同頻共振、聯動發展,共同編製城市規劃和產(chan) 業(ye) 規劃,共同完成全國目前唯一跨省級綜保區封關(guan) 驗收。一年多來,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朝著在全國率先打造“一個(ge) 係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的區港一體(ti) 化通關(guan) 模式,在服務和帶動京冀及周邊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上發揮重要的引擎作用。
加快建設通州區與(yu) 北三縣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工作。“我們(men) 積極引導適宜產(chan) 業(ye) 向河北廊坊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布局,舉(ju) 辦2022年北京通州與(yu) 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hui) ,簽約項目37個(ge) ,意向投資額280億(yi) 元,2019年以來累計簽約項目160餘(yu) 個(ge) 、意向投資額1080億(yi) 元。”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與(yu) 此同時,北京持續提升“區域通辦”服務能力,北三縣317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在通州區窗口辦理,2022年為(wei) 北三縣群眾(zhong) 提供跨區域事項服務6000餘(yu) 件。通州區33所學校與(yu) 北三縣51所學校建立合作關(guan) 係,潞河醫院、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東(dong) 直門醫院通州院區等與(yu) 北三縣醫療機構組建醫聯體(ti) ,協同發展紅利不斷釋放。
產(chan) 業(ye) 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ti) 內(nei) 容和關(guan) 鍵支撐。京津冀三地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you) 勢,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布局。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已簽約北京項目465個(ge) ,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新增注冊(ce) 企業(ye) 累計超過4000家。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津冀兩(liang) 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達9500餘(yu) 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100億(yi) 元。
經過近幾年的協同發展,由“通勤圈”“功能圈”“產(chan) 業(ye) 圈”組成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邁出實質性步伐。未來,北京將不斷推動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