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山西丨陽曲縣:有田有園有鄉愁 “三晉首邑”打造“新業新貌”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對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重大部署。山西堅定不移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ge) 振興(xing) ”,著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在三晉大地奏響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春之曲”。
即日起,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人民網山西頻道聯合山西省委網信辦、山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山西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共同推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看山西”專(zhuan) 題報道,講好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的新時代山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故事。
“陽曲縣作為(wei) 太忻一體(ti) 化經濟區的啟動區、核心區,太原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戰場,政策機遇好、區位條件優(you) 、發展空間廣,正處於(yu) 最好的發展時期。”太原市“兩(liang) 會(hui) ”剛結束,陽曲縣就第一時間召開相關(guan) 會(hui) 議安排部署今年重點工作,談到陽曲的發展思路時,縣委書(shu) 記李京京如是說。
“千裏一曲,曲當其陽”。陽曲縣因其地理位置優(you) 越、文化底蘊深厚,史稱“三晉首邑”,但過去也曾因交通不便、靠天吃飯,一度成為(wei) “山西省定貧困縣”。將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作為(wei) 脫貧攻堅提升渠道,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wei) 轉型路徑,將金融模式創新作為(wei) 有效載體(ti) ……陽曲縣通過實施一係列有效措施,於(yu) 2018年率先成為(wei) 山西省首批脫貧摘帽縣。
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如何重現首邑之縣的風采?近年來,陽曲縣搶抓曆史發展機遇,聚焦產(chan) 業(ye) 延鏈補鏈,大力推進鄉(xiang) 村旅遊,加快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邁出農(nong) 業(ye) 大縣向農(nong) 業(ye) 強縣發展的鏗鏘步伐。
產(chan) 業(ye) 賦能增效,壯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力
“我們(men) 村的水蜜桃可好吃了,歡迎你們(men) 7月份來采摘。”上午9時,錄古咀村的韓銀河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打藥、施肥、修剪枝幹……幾乎歇不下。種桃子是個(ge) 辛苦活兒(er) ,但他幹得很起勁。“一斤5元,我們(men) 的桃子不愁賣。”老韓笑嗬嗬地說。
老韓今年70歲,過去一直種桃樹,但收入並不高。“一是因為(wei) 品種單一,二是沒有銷路。”老韓說,桃子采摘期短,一旦賣不出去,就會(hui) 爛在地裏。自從(cong) 近幾年村裏舉(ju) 辦了桃花節、采摘節後,錄古咀村的水蜜桃就有了名氣,現在桃子不出果園就銷售一空了。
“我們(men) 村離高速口近,環境好,桃子口感好,城裏人願意過來采摘。”錄古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劉智軍(jun) 說,2022年錄古咀村的村集體(ti) 總收入達60萬(wan)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萬(wan) 元。
錄古咀村位於(yu) 陽曲縣黃寨鎮,過去基礎條件極其落後,道路失修,年輕人大多去外地打工了,村裏一派蕭條景象。2017年全麵開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以來,這個(ge) 曾經貧瘠的村莊從(cong) 裏到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錄古咀村錦繡閣農(nong) 家樂(le) 裏,老板徐雅軍(jun) 正在和工人們(men) 一起整修院內(nei) 設施,“客人們(men) 來過好多次審美疲勞了,這次大規模整修一下,4月重新開張,讓大家有更好的休閑體(ti) 驗。”在徐雅軍(jun) 和工人們(men) 的“裝扮”下,錦繡閣農(nong) 家樂(le) 的小院越發雅致起來。
徐雅軍(jun) 是個(ge) “閑不住”的人,16歲外出打工,開過飯店,擺過夜市小攤,隻要能賺錢,啥苦都能吃。正當他準備換個(ge) 地方闖一闖時,接到了劉智軍(jun) 的電話。“劉書(shu) 記說村裏發展形勢好,與(yu) 其在外麵瞎折騰,不如回村創業(ye) 吧!”徐雅軍(jun) 回憶,回村後他用自己開過飯店的經驗辦起農(nong) 家樂(le) ,依托美麗(li) 鄉(xiang) 村錄古咀的金字招牌,以前一年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元,現在收入翻了近10倍,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這些年,錄古咀村大力發展大棚觀光采摘園、陽光玫瑰葡萄采摘園和中藥材種植示範園,村子裏綠樹成蔭、果木飄香、欣欣向榮。
為(wei) 了讓農(nong) 產(chan) 品“種得好”也“賣得火”,村裏還舉(ju) 辦了“采摘節”“周末農(nong) 場”“回村過年”“回村避暑”等一係列特色項目,吸引來大批遊客品農(nong) 家飯、賞田園景。截至目前,村裏已經開辦了8家鄉(xiang) 村客棧、20戶農(nong) 家樂(le) 。2022年,錄古咀村被評為(wei)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和“農(nong) 家樂(le) 特色村”。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是農(nong) 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的重要渠道。去年,陽曲縣組建了陽曲縣首邑振興(xing) 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整合村級資產(chan) 、土地資源、鄉(xiang) 土人才等發展要素,打造集金融融資、產(chan) 業(ye) 規劃、項目建設、資產(chan) 運營、人才引進、投資擔保等多領域的發展服務平台,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積蓄巨大動能。同時,縣域公共品牌“首邑田園”的抖音直播間開播帶貨300餘(yu) 場,完成電商銷售1000餘(yu) 萬(wan) 元,為(wei) 不斷提升“陽曲小米”的影響力,樹立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信譽,提供了有利條件和重要保障。
發展全域旅遊,釋放鄉(xiang) 村振興(xing) 魅力
“看,我們(men) 支前紀念館今天迎來這麽(me) 多學生,學習(xi) 支前精神,傳(chuan) 承紅色基因。”4月1日,太原陽曲縣侯村鄉(xiang) 店子底村迎來上百名學生遊客,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石狗拴在其抖音號“狗拴話三農(nong) ”裏用一口地道的陽曲方言介紹,自豪之情溢於(yu) 言表。
店子底村曾是解放太原戰役的大後方,當地村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傾(qing) 其所有支援前線。現在村裏保留著很多支前遺址,成為(wei) 該村發展紅色旅遊的寶貴財富。
“過去我經常蹬自行車載著兩(liang) 筐水果去市區賣,一天最多掙七八十元,養(yang) 活3個(ge) 孩子可吃力呢。自從(cong) 村裏發展起紅色旅遊,來我們(men) 村的遊客越來越多。我把地裏種的雜糧、家裏的鹹菜和蘋果幹擺到馬路上,一會(hui) 兒(er) 工夫就賣光了。”走進村民孔雙喜家的小院時,他和老伴在院子裏晾曬親(qin) 手製作的鹹菜,一說起今昔變化,老兩(liang) 口滿是皺紋的臉上就泛起笑容。
老鹹菜還能賣成錢,這在孔雙喜和村民們(men) 看來“過去想都不敢想”。除了種地的收入,孔雙喜和老伴還去村裏的支前飯店打工,一年下來賺個(ge) 三四萬(wan) 元,手頭一年比一年寬裕。
依托紅色資源,盤活村級集體(ti) 經濟,店子底村走出一條富民增收之路。據統計,2022年,店子底村共接待遊客達6萬(wan) 餘(yu) 人次,旅遊純收入80餘(yu) 萬(wan) 元,支前市場帶動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
在陽曲縣,吃上“旅遊飯”的村莊可不止店子底村。2022年,該縣重點打造了3個(ge) 縣級示範標杆型美麗(li) 鄉(xiang) 村,成功申報了3個(ge) 山西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基地)。此外,北山星空營地開營、青龍古鎮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方特入選山西首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旅遊景點提檔升級全麵開花,惠及周邊鄉(xiang) 村農(nong) 戶就業(ye) 增收。
近年來,陽曲縣依托豐(feng) 厚的文旅資源,積極創新旅遊特色發展思路,走出一條全域旅遊與(yu) 城鄉(xiang) 統籌、產(chan) 業(ye) 融合、農(nong) 旅融合的發展道路,多功能複合型旅遊產(chan) 業(ye) “矩陣”逐步顯現,形成了以新興(xing) 業(ye) 態帶活全域的“陽曲模式”。
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煥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力
走進陽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區,在農(nong) 港智慧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玻璃溫室參觀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耳目一新。與(yu) 傳(chuan) 統的農(nong) 田和溫室大棚相比,這裏更像是一座現代化工廠。依托科技力量,番茄、生菜、草莓、甜瓜等各類果蔬正在這裏孕育、生長。
“我們(men) 主要采用的是無土栽培技術:一種是水培,另一種是椰糠栽培,這兩(liang) 種栽培方式可實現精準施肥,杜絕土傳(chuan) 病害。”公司總經理湯波介紹,經過他們(men) 栽培的果蔬,品質和產(chan) 量高,生產(chan) 周期短。更重要的是,農(nong) 藥的使用量微乎其微。
在智能化玻璃溫室內(nei) ,幾乎很少見到工人的身影。“我們(men) 有‘水肥一體(ti) 化係統’,隻需在電腦上輕輕操作,就能按照植物的生長周期,進行智能化澆水、精準施肥。不僅(jin) 節省肥料和水分,還能大幅提升產(chan) 量,真正做到高產(chan) 、高效、高回報。”湯波一邊操作,一邊給參觀者講解。
占地800多畝(mu) 的陽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區,是太原市唯一的省級農(nong) 業(ye) 開發區,園內(nei) 種植的小番茄、彩色辣椒、甜瓜、草莓、生菜等多種果蔬銷往東(dong) 部沿海地區。同時,園區還根據陽曲縣廣大農(nong) 戶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的種苗,並輔以相應的技術指導,讓農(nong) 戶們(men) 感受科技帶來的效益和好收成。
“下一步,我們(men) 會(hui) 在陽曲乃至全太原市推廣智能化溫室、水肥控製、無土栽培等技術,為(wei) 蔬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標準化服務,與(yu) 各種農(nong) 戶、合作社、投資實體(ti) 合作發展兩(liang) 萬(wan) 畝(mu) 標準化、高水平精品蔬菜園區,帶動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智慧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對於(yu) 科技助農(nong) 的力量,湯波信心滿滿。
據介紹,園區現有規劃項目全部投產(chan) 後,預計每平方米產(chan) 量可達35—50公斤,是傳(chuan) 統溫室大棚的3倍以上,年產(chan) 蔬菜6000—8000噸,年綜合收益可達8000萬(wan) 元以上。
“今天我們(men) 主要是認識各種昆蟲,有七星瓢蟲、螞蟻,還有各種不知道名字的昆蟲。”上午11點,在山西樺桂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的森林康養(yang) 區,來自山西通寶育傑學校一年級的孩子們(men) 正在老師的帶領下上綜合實踐課《森林的秘密》。依托得天獨厚的農(nong) 業(ye) 資源,這裏開展學農(nong) 勞動實踐、休閑觀光、果蔬采摘等活動,吸引不同年齡的群體(ti) 參與(yu) 。各種主題的研學活動,幾乎每天都在進行。
山西樺桂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過去以養(yang) 羊業(ye) 為(wei) 主要產(chan) 業(ye) ,如今已建成以湖羊純種繁育、雜交改良、品種推廣為(wei) 主,集果蔬采摘、休閑旅遊、營地教育、森林康養(yang) 於(yu) 一體(ti) 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態產(chan) 業(ye) 園。
近年來,該公司創新思路,成立了山西營響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yu) 樺桂公司相互依托、共同發展,突出“羊”主題和特色,賦予“羊”地域文化和產(chan) 業(ye) 靈魂,一二三產(chan) 深度融合,開發“農(nong) 業(ye) +營地”“農(nong) 業(ye) +教育”“農(nong) 業(ye) +文旅”“農(nong) 業(ye) +康養(yang) ”等項目,形成“農(nong) 業(ye) +”跨行業(ye) 、全生態閉環發展模式,提升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我們(men) 先後通過企業(ye) 用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周邊150個(ge) 農(nong) 戶就近就業(ye) ,戶均增收3萬(wan) 元以上。”經理史衛兵說。
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業(ye) 新貌”,陽曲縣步履不停。李京京表示,今年,陽曲縣將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畜禽養(yang) 殖,引進推廣高附加值蔬菜新品種,推動中低產(chan) 果園改造;提升“陽曲小米”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水蜜桃種植優(you) 勢,切實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同時,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建設更多美麗(li) 宜居示範村,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