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批抗日航空文史資料在南京公布 家書記錄烈士戰鬥一生

發布時間:2023-04-06 14:31:00來源: 新華日報

 

  4月4日上午,各界人士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ju) 行清明憑吊抗日航空烈士活動。當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向社會(hui) 公布最新一批文史資料征集成果。

  據悉,這批珍貴成果包括上世紀40年代的航空烈士公墓航拍照片,周耀庭遺骸入葬航空烈士公墓通知及空軍(jun) 烈士遺族參加公祭典禮須知,空軍(jun) 軍(jun) 官學校16期同學簽名合影,陳毅市長簽發任命楊季豪烈士妹妹楊定珍為(wei) 上海市第四十四業(ye) 餘(yu) 中學副校長的《上海市人民委員會(hui) 任命通知書(shu) 》,以及一批抗日航空烈士親(qin) 屬口述史采訪視頻等。

  老照片展現航空烈士公墓舊貌

  航空烈士公墓位於(yu) 南京紫金山北麓,始建於(yu) 1932年。曆史上,公墓曆經戰火,遭到嚴(yan) 重破壞。人們(men) 現在看到的公墓布局是上世紀80年代全麵修繕時奠定的,主體(ti) 建築包括牌坊、左右廡、“航空救國”碑亭、祭堂、東(dong) 西功德碑亭、烈士衣冠塚(zhong) 等,中軸線最高處的廣場上矗立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和英烈碑。

  在此次公布的航空烈士公墓航拍照片上,公墓建成初期的布局清晰可辨,整體(ti) 造型呈警鍾形,牌坊前方一條土路橫貫東(dong) 西,與(yu) 現在寧棲路的位置相仿。與(yu) 公墓現狀不同之處在於(yu) ,牌坊入口左右各有2座耳房,現在的祭堂位置是一座帳篷式構築物,由此往上有一個(ge) 平台,平台左右和上方整齊排列著百餘(yu) 座陣亡將士的墓穴,蔚為(wei) 壯觀。

  這張照片來自抗日航空烈士周耀庭的外甥女曹小咪。與(yu) 公墓照片一同珍藏至今的還有周耀庭的留學護照、飛行日記簿、航校同學簽名合影、部隊與(yu) 家屬往來信函、通知遺族參加公祭典禮的一係列公文以及個(ge) 人和戰友的照片、家書(shu) 等。“舅舅滿腔殺敵之誌,可惜壯誌未酬。舅舅犧牲後,母親(qin) 悲痛萬(wan) 分,她把舅舅的這批遺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貴。”曹女士回憶。

  抗戰勝利後,一批陣亡空軍(jun) 將士遺體(ti) 被陸續從(cong) 全國各地運抵南京安葬。作為(wei) 遺族,曹小咪的外公外婆收到參加公祭典禮的通知、航空烈士公墓交通示意圖以及那張以資紀念的航墓航拍圖等。這些資料在曹小咪母親(qin) 精心保存下,成為(wei) 研究這段曆史的物證。

  件件家書(shu) 記錄烈士戰鬥一生

  1940年7月16日上午,空軍(jun) 飛行員丁壽康正在重慶白市驛機場的宿舍裏,給遠在泰國的叔父丁季平寫(xie) 信。突然,機場上空響起敵機來襲的警報。丁壽康來不及將剛寫(xie) 完的家書(shu) 裝進信封,便立即奔向停機坪駕機升空迎敵。然而,其他戰友陸續返航後,丁壽康的身影始終未見。戰友們(men) 一直等到晚上,等來的卻是丁壽康不幸犧牲的消息。這便是抗日航空烈士丁壽康“筆墨未幹即上戰場”的感人故事。

  丁壽康的這封家書(shu) 後來由戰友洪奇偉(wei) 代為(wei) 寄出,這也是丁壽康短暫一生中所寫(xie) 的最後一封家書(shu) 。丁壽康出身貧寒,父親(qin) 中年英逝,遠在泰國創業(ye) 的叔父丁季平經常接濟丁壽康一家。丁壽康能在航校完成全部學業(ye) ,也全靠丁季平的資助。兩(liang) 人年齡相差不大,雖有輩分之分,但因情趣、愛好相近,關(guan) 係特別密切。丁壽康犧牲後,丁季平一再給家人打招呼,若家裏失火,一定要將裝有丁壽康遺物和書(shu) 信的一個(ge) 舊皮箱拿出來。正是這種用心的嗬護,才讓這些珍貴的家書(shu) 保存至今。

  這批家書(shu) 現保存在丁壽康的胞弟丁身尊廣州家中。這些家書(shu) 從(cong) 1933年3月7日開始,較為(wei) 完整地反映了丁壽康從(cong) 18歲離開家鄉(xiang) ,外出求學、謀生、入伍、報考飛行員、進行飛行訓練,以及參加對日空戰,直到犧牲的整個(ge) 過程。是迄今為(wei) 止,在國內(nei) 外發現的唯一的、最為(wei) 完整的抗戰飛行員的家書(shu) ,為(wei) 深入研究抗戰時期的中國空軍(jun) ,特別是重慶空戰與(yu) 大轟炸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抗日航空文史資料逐年豐(feng) 富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全民族抗戰中,數千名中外飛行員、地勤人員和地麵防空人員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鐫刻在英烈碑上的抗日航空英烈共有4296名。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為(wei) 了更好地紀念這些為(wei) 了國家民族而獻身的先烈們(men)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自2009年建館以來,一直致力於(yu) 收集整理研究抗戰時期中國空軍(jun) 的珍貴史料。

  在社會(hui) 各界特別是烈士親(qin) 屬和愛國華僑(qiao) 的大力支持下,紀念館已通過多種渠道征集到各類抗日航空文物史料1000餘(yu) 件,為(wei) 研究抗日空戰曆史和航空英烈事跡提供了第一手素材。為(wei) 豐(feng) 富館藏、深化研究,紀念館於(yu) 去年9月啟動全國範圍內(nei) 的烈士親(qin) 屬尋訪和口述史采訪工作,目前已完成上海和廣州兩(liang) 地的征集工作,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

  4月4日當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再次發布了抗日航空文史資料征集公告。此次征集麵向全球範圍,征集包括抗戰時期各類文物史料,尤其是反映中國空軍(jun) 在抗日戰爭(zheng) 期間的重大事件和曆史人物的有關(guan) 資料。對於(yu) 征集到的抗日航空曆史資料,將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永久保存,並在充分研究考證後,用於(yu) 各類陳列展覽的展陳、展示。

  □ 通訊員 高煒 本報記者 付奇

  (圖片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提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