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
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
——透視2022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
4月6日,2022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舉(ju) 行,265項(人/組織)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從(cong) 高品質塗鍍鋼板到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從(cong) 養(yang) 老護理智能裝備到大豆品種更新換代……透視2022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一係列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的原創科研成果不斷湧現,河北省科技創新活力更強,賦能發展動力更足。
十年磨一劍
2022年河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共產(chan) 生專(zhuan) 利、標準等各類知識產(chan) 權2238件,平均每項的知識產(chan) 權達到9.77件。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項目不僅(jin) 獲得了專(zhuan) 利,並且實現了良好的社會(hui) 應用,這說明河北省技術研究實力和成果轉化能力都在提升。”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郭玉明說。
開發高效、低成本的燃煤煙氣碳捕集技術,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汪黎東(dong) 用了10餘(yu) 年時間。
燃煤煙氣碳捕集是實現碳中和戰略的必然選擇,但傳(chuan) 統工藝的碳捕集成本高達400-500元/t-CO2,企業(ye) 難以承受。
建立促進質子遷移的吸收強化新方法、揭示氫鍵力調控液-液分相的新機製……汪黎東(dong) 團隊解決(jue) 了“從(cong) 0到1”的問題,使碳捕集成本由450元降低至150-200元/t-CO2。
憑借“煙氣碳捕集的質子遷移調控機製”項目獲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汪黎東(dong) 說:“在基礎研究上做深做透,才可能攀登科學高峰。”
“統計數據顯示,本次獲得一等獎項目的平均研究時間是11.5年。這說明,‘十年磨一劍’的潛心研究成為(wei) 普遍規律。”郭玉明表示。
科技工作者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也要有“十年一劍寒光華”的誌氣。
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醫科大學法醫學院院長叢(cong) 斌和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委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佐。
DNA,被視為(wei) “證據之王”。20世紀末,受自然因素、保管條件等限製,嚴(yan) 重降解的DNA分子為(wei) 法醫鑒識造成了很大困難。經過10餘(yu) 年多學科係統研究,叢(cong) 斌構建了序列多態性和長度多態性並存的DNA結構分型體(ti) 係,填補了該領域空白。
走進中信戴卡車輪六號工廠的生產(chan) 一線,超過80%的產(chan) 品為(wei) 高端產(chan) 品,70%以上的智能設備是自主研發製造。從(cong) 1988年到2023年,從(cong) 製造到“智造”,在徐佐的帶領下,我國汽車鋁車輪技術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引領全球。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深化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製……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激發了科研人員自主創新內(nei) 動力。
“此次授獎共涉及2183人,45歲以下科技人員主持完成的項目共97項,占項目總數的39%。”郭玉明說,“越來越多青年科技人才在項目中挑大梁,沉下心來搞研究,成為(wei) 河北省自主創新道路上的生力軍(jun) 。”
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凸顯
在229項省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中,企業(ye) 牽頭或參與(yu) 完成的有144項,占總數的62.89%,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愈發明顯。
秦皇島華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β-丙氨酸合成酶及產(chan) 業(ye) 化應用”項目,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丙氨酸生產(chan) 過程的高汙染、高排放難題,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men) 建成了國際上最先進水平的綠色生產(chan) 線,未來,還將在生物製造賽道上持續發力,爭(zheng) 取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全係列丙氨酸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企業(ye) 。”該公司總經理郭恒華信心滿滿。
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才能強。“觀察此次獲獎的企業(ye) 群體(ti) ,不難發現,小到一個(ge) 企業(ye) 的成長,大到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發展,都從(cong) 科技創新中獲得了澎湃動能。”郭玉明說。
征戰高端鋼市場,河鋼集團有限公司緊貼產(chan) 業(ye) 需求開展研發和服務,突破多個(ge) 生產(chan) 工藝難題,自主研發了高品質塗鍍鋼板,引領國內(nei) 鋼鐵產(chan) 業(ye) 升級。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葉黃素酯連續化提取生產(chan) 線,推動葉黃素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向更“高”處攀登,向更“新”處奮進,“有形之手”強力托舉(ju) 必不可少。
抓源頭、重孵化。河北省打造全鏈條孵化體(ti) 係,建設了一批專(zhuan) 業(ye) 化眾(zhong) 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目前,眾(zhong) 創空間達668家、孵化器達298家。
勤澆灌,助壯大。河北省探索滾動支持項目組織方式,在新型顯示、氫能、機器人等10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投入財政資金2.44億(yi) 元,聚焦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開展攻關(guan) 。
麵向主導產(chan) 業(ye) ,科技成果向生產(chan) 線加速聚集。
“獲獎項目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主導產(chan) 業(ye) 項目184項,占項目總數的73.9%。”郭玉明說,以河鋼集團、晨光生物等企業(ye) 為(wei) 代表的創新力量,正加速打通從(cong) 科技強到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的通道。
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成效顯著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複雜,任何一個(ge) 環節不暢,都會(hui) 導致產(chan) 業(ye) 化受阻。
“在實驗室做出樣品不是很難,要形成產(chan) 業(ye) 化卻不容易。”河北工程大學水電學院教授張崢對此深有感觸。在他看來,科研單位負責研發,企業(ye) 從(cong) 市場角度提出需求、參與(yu) 中試、成果應用推廣,才能盡快把成果推向市場,最大程度發揮科技的價(jia) 值。
產(chan) 學研合作是加速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有效途徑。
河北工程大學與(yu) 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研究的“城鎮生活節水智能管控技術、裝備與(yu) 機製創新”項目,聚焦城鎮生活節水的關(guan) 鍵技術瓶頸,取得了一係列創新性突破。“項目推廣後,近三年經濟效益超50億(yi) 元,年均減少排汙量2.5億(yi) 噸。”張崢說。
“近年來,河北省突出產(chan) 學研合作成果,下大力引導和支持全國高校及科研機構與(yu) 河北省企業(ye) 開展全麵合作。”郭玉明介紹,此次獲獎項目中,高校院所與(yu) 企業(ye) 聯合完成的項目達101項。
深化協同創新,加快“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河北省不斷發力。支持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先行先試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科技成果評價(jia) 等改革舉(ju) 措;鼓勵園區、企業(ye) 跨區域設立實驗室、產(chan) 業(ye) 研究院、企業(ye) 技術中心,推進創新要素全方位對接;引導重點研發計劃專(zhuan) 項加大與(yu) 京津合作,對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一次性最高支持500萬(wan) 元……
去年,全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03億(yi) 元、增長13.7%。“建設京南示範區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ti) 的重要支撐,力爭(zheng) 到2025年,京南示範區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5%以上,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1000億(yi) 元。”郭玉明說。
創新成果惠及民生
民生“可感度”高,是此次獲獎項目的一大特點,也是近年來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乳腺癌一直是我國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曆經12年完成的“乳腺癌規範化診治策略的研究及創新技術推廣”項目,填補國產(chan) 抗HER-2TKI類藥物的空白,打破進口藥物壟斷,首創國內(nei) 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斷技術,診治患者25000餘(yu) 例。
“沃玉3號”,是餐桌上的“常客”。
組配、試種、收獲、淘汰……河北沃土種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在不斷試錯中選育出河北省推廣麵積最大的自育玉米品種,“沃玉3號”憑借高產(chan) 穩產(chan) 、適應性廣、抗倒性好、抗病抗逆性顯著等優(you) 勢,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除了“沃玉3號”,近年來,河北省穩定支持20個(ge) 高水平種業(ye) 創新團隊,已形成“石麥”“三係雜交棉”“張雜穀”等突破性育種技術。
從(cong) 實驗室到田間地頭,接地氣的民生成果不斷湧現,公眾(zhong) 科技獲得感不斷增強。(記者王璐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