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研學遊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發布時間:2023-04-07 10:29:00來源: 河南日報

  文化遺產(chan) 既是曆史榮光的見證,也是文化自信自強的源泉。研學旅遊則是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的重要手段。

  4月3日至4日,作為(wei) 第4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主體(ti) 活動之一,2023世界研學旅遊大會(hui) 在洛陽舉(ju) 行。來自國內(nei) 外研學基地、教育機構、旅行社等各方的專(zhuan) 家學者和業(ye) 內(nei) 大咖,紛紛為(wei) 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讓研學旅遊為(wei) 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賦能”

  “要在研學旅遊中突出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重要性,意識到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責任是全人類的責任。”開幕式上,世界研學旅遊組織發布《洛陽宣言——研學旅遊促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

  《洛陽宣言》提出,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擁有三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是發展文化遺產(chan) 研學的絕佳目的地,在洛陽這座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發布關(guan) 於(yu) 研學旅遊促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洛陽宣言》具有重要意義(yi) 。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楊振之呼籲:尊重文化多樣性,讓研學旅遊為(wei) 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賦能;推廣遺產(chan) 保護意識,注重研學旅遊的質量和效益;創新研學旅遊模式,積極參與(yu) 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

  “博物館要讓研學人願意去、有收獲”

  河南是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寶庫,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個(ge) 。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黃東(dong) 升說,河南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堅持“聚焦黃河一條線、突破四座城(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點亮幾顆星”,建成研學旅行基地487個(ge)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研學旅遊品牌初具影響。

  黃東(dong) 升說,以此次大會(hui) 為(wei) 契機,河南將進一步搭建平台、增進交流、創新舉(ju) 措,加快培育研學旅遊新業(ye) 態、新模式、新產(chan) 品,建設國際研學旅遊目的地,打造中小學生“讀懂中國”大課堂。

  “研學要有‘願意去,有收獲’的目的地。”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在發言中提出,博物館今後還要繼續加強互動體(ti) 驗,巧用科技元素,關(guan) 注創新教育方式,堅持以人為(wei) 本的研學內(nei) 容,讓博物館成為(wei) 研學的“出發地”“集結點”“關(guan) 鍵鏈”。

  “研學就是要講故事,洛陽的故事講不完”

  “研學就是要講故事,洛陽的故事講不完。”在平行主題沙龍環節,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表示,洛陽擁有厚重的曆史文化資源,五大都城遺址世所罕見,其中的隋唐洛陽城更是一條精品研學線路。

  石自社說,古代傑出建築學家宇文愷秉持“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將其時洛陽城規劃設計和洛陽的山川地貌結合在一起。隋唐洛陽城的曆史內(nei) 涵值得深入挖掘,應天門、明堂更是不少曆史大事件的見證者。這些都為(wei) 研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研學旅遊恰逢其時、大有可為(wei) 。”洛陽市市長徐衣顯說,洛陽將以本屆世界研學旅遊大會(hui) 為(wei) 契機,搶抓發展機遇,深化國際合作,攜手開創未來,加快建設全國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持續擦亮“研學洛陽、讀懂曆史”的文旅品牌,為(wei) 世界研學旅遊發展貢獻“洛陽力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