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網絡暴力“按鍵傷人”(人民時評)
網絡暴力新表現,潛在危害大,傳(chuan) 播範圍廣。應當及時研判、不棄微末,采取有針對性的舉(ju) 措,下大力氣整治亂(luan) 象
網絡暴力並非新鮮話題。近年來,網絡暴力事件時常見諸各類媒體(ti) ,有的已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一些代表委員就網絡暴力治理建言獻策,建議製定反網絡暴力法,明確網絡暴力的法律定義(yi) ,完善網絡暴力治理體(ti) 係建設,用組合拳加大對網絡暴力的打擊力度。近期,多家網站平台集中發布指南手冊(ce) ,從(cong) 風險提示、一鍵防護、私信保護、舉(ju) 報投訴等多個(ge) 維度,幫助網民快速有效防範網絡暴力侵害。如何有效防範治理網絡暴力,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
網絡暴力一直是網絡生態環境的治理重點。從(cong) 建立健全網絡暴力預警預防機製,到嚴(yan) 防網絡暴力信息傳(chuan) 播擴散,再到依法從(cong) 嚴(yan) 處置處罰……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關(guan) 於(yu) 進一步壓實網站平台信息內(nei) 容管理主體(ti) 責任的意見》《關(guan) 於(yu) 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等發布後,有關(guan) 部門出台有效舉(ju) 措,網絡平台積極配合,切實加大了網絡暴力治理力度,維護了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不久前,數家重點網絡平台在一周內(nei) 主動向2361名用戶發送一鍵防護提醒,累計攔截涉網絡暴力違法違規信息401萬(wan) 餘(yu) 條,清理不友善等信息7.2萬(wan) 餘(yu) 條。
也應看到,雖然人身攻擊、人肉搜索、造謠誹謗等網絡暴力方式被有效打擊治理,但一些此前被忽略或新出現的網絡暴力形式也不斷浮出水麵:有人以“搞笑”的名義(yi) ,製作醜(chou) 化他人的“惡搞”視頻、圖片、表情包等並大加傳(chuan) 播,給當事人帶來極大困擾;有人借用社會(hui) 熱點,將網民正常意見分歧引向地域歧視、性別對立,對不同觀點人群大肆攻擊;有人惡意侵入直播、網課等,實施所謂“直播爆破”“網課爆破”……這些網絡暴力新表現,潛在危害大,傳(chuan) 播範圍廣,極易給當事人造成傷(shang) 害。對此,應當及時研判、不棄微末,采取有針對性的舉(ju) 措,下大力氣整治亂(luan) 象。
網絡平台有責任拿出新手段,應對不斷顯現的網絡暴力新問題。當前,不少平台的網絡暴力防護措施瞄準的是直接的人身攻擊、不實信息誹謗,對“擦邊球”式網絡暴力的判定、封禁還不夠及時;有些平台對於(yu) 網絡暴力的處理還多采用刪帖、封號等形式,對於(yu) 其中所涉侵權違法問題,與(yu) 執法司法部門配合聯動有待加強,對於(yu) 用戶司法維權幫助不足。因此,平台應及時優(you) 化措施,改進網絡暴力行為(wei) 判定機製,擴展用戶投訴處理途徑,配合好有關(guan) 部門執法監管。
同時,各網絡平台特別是主流網絡平台應當加強引導,大力傳(chuan) 播正能量。在一些情況下,網民被誤導蒙蔽,導致群體(ti) 性網絡暴力發生。這就需要網絡平台及時提供真實信息,倡導正確價(jia) 值取向,明辨事實、澄清謬誤,引導廣大網民理性上網用網。惟其如此,方有助於(yu) 從(cong) 根本上消除網絡暴力土壤,讓網絡暴力推手無處遁形。
此外,有關(guan) 部門也應與(yu) 時俱進,不斷更新細化政策,做好法規落地落實,以強監管切實打擊違法行為(wei) ,消除個(ge) 別網民“法不責眾(zhong) ”的僥(jiao) 幸心理。從(cong) 技術層麵而言,還可加強探索、聚合力量,推動行業(ye) 以技術方式破解有關(guan) 問題。比如,推動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加強研發,完善網絡暴力內(nei) 容的算法識別。
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麵對花樣翻新的網絡暴力現象,多措並舉(ju) 、重典治亂(luan) 、久久為(wei) 功,堅決(jue) 懲治網絡暴力“按鍵傷(shang) 人”,才能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讓人民群眾(zhong) 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0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