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招聘季 江蘇“有所求”更“有所用”
南京推出高校畢業(ye) 生春季網絡招聘會(hui) ,無錫走進南京郵電大學招才引智,鹽城在南京成立科創中心吸引人才,徐州舉(ju) 行高層次人才雲(yun) 聘會(hui) ……發展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金三銀四”春招季,江蘇各地動作頻頻。各地聚焦科技創新,圍繞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構建人才鏈,努力吸引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讓更多“千裏馬”在江蘇創新創業(ye) 、競相奔騰。
科創為(wei) 要 聚焦產(chan) 業(ye) 鏈招引人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人才是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性資源。近日,江蘇各地借助春招、人才賽事熱潮,圍繞各自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以科創能力為(wei) 核心招引人才。
4月10日至16日,南京接連推出高校畢業(ye) 生春季網絡招聘會(hui) ,征集軟件與(yu) 信息服務、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生物製藥等高新產(chan) 業(ye) 用人單位70餘(yu) 家,提供近千個(ge) 招聘崗位,聚焦創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招才引智,為(wei) 增強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提供支撐。
鹽城著眼“綠色發展”招引人才。4月10日,鹽城(南京)科創中心揭牌,該中心將聚焦鹽南高新區大數據、機器人、新型顯示、可再生能源四大主導產(chan) 業(ye) ,以及5G物聯網、傳(chuan) 感器、元宇宙、智能製造等硬核科技垂直領域,聯合南京高校、企業(ye) 等合作機構及科技資源,更大力度地引導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創業(ye) 要素向鹽城落地轉化。
圍繞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需求,4月7日,無錫走進南京郵電大學招才引智,提供崗位2000餘(yu) 個(ge) ,涵蓋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物聯網、計算機、新能源等領域。
徐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在於(yu) 工業(ye) 轉型升級、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近期,徐州市高層次人才雲(yun) 聘會(hui) 舉(ju) 行,參與(yu) 企事業(ye) 單位有191家,需要各類專(zhuan) 業(ye) 博士後104人、博士548人、碩士1261人,企業(ye) 類崗位覆蓋工程機械、集成電路與(yu) ICT、醫藥健康等多個(ge) 核心產(chan) 業(ye) 領域。其中,在參與(yu) 招聘的191家企事業(ye) 單位中,有50家招聘博士後人才。
連雲(yun) 港立足產(chan) 業(ye) 特色,緊盯生物醫藥、石化、新材料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發展需要招納人才。3月23日,連雲(yun) 港基金“招商引智”推介會(hui) 在深圳舉(ju) 行,麵向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人才創新創業(ye) 項目,推動項目落地。
醫藥產(chan) 業(ye) 是泰州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3月28日至29日,泰州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舉(ju) 辦“泰州日”係列活動,設立高層次人才招引“綠色通道”,組織36家醫藥重點企業(ye) 開展現場招聘活動,揚子江藥業(ye) 、濟川藥業(ye) 、蘇中藥業(ye) 等中國醫藥工業(ye) 百強企業(ye) 提供崗位1000餘(yu) 個(ge) 。
除了校園招聘外,江蘇多地還著眼以賽引才、以賽聚才。4月6日,鎮江啟動第三屆中國·鎮江國際菁英創業(ye) 大賽,麵向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或關(guan) 鍵技術的海內(nei) 外高層次人才,聚焦當地“四群八鏈”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選拔賽獲獎項目,將被優(you) 先納入本地人才計劃支持範圍,並得到項目融資、創業(ye) 場地、人才安居等方麵的重點支持。
3月31日,第四屆宜興(xing) 太湖灣國際青年精英科創挑戰賽啟動,大賽有人才項目引進專(zhuan) 項激勵,將推動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助力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全力打造國內(nei) 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環境是金 多措並舉(ju) 留住人
江蘇是經濟大省,人才競爭(zheng) 激烈。完善鼓勵機製、任用提拔機製,健全服務體(ti) 係、提供金融支持……為(wei) 了留住人才,江蘇各地多措並舉(ju) ,讓人才工作“如魚得水”,生活“如鳥歸林”。
要“樂(le) 業(ye) ”,先“安居”。近年來,南京建成了一批人才租賃公寓、大型人才社區。自2017年起,南京累計為(wei) 9.7萬(wan) 名人才提供各類安居保障。截至目前,65個(ge) 商品房項目競配建了超6000套人才住房。今年2月起,南京正式實施《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進一步保障人才基本生活需求。
3年10萬(wan) 套,常州也在人才生活保障上釋放誠意。3月28日,常州召開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hui) 議暨全市人才公寓建設現場推進會(hui) ,市委書(shu) 記陳金虎強調,要以人才公寓建設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實現城市與(yu) 人才相互成就的雙向奔赴。
在蘇州,“新增青年人才公寓2萬(wan) 套”入選蘇州市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近期,無錫、連雲(yun) 港、宿遷、揚州等地也紛紛推進人才安居項目建設。
建立完善人才服務體(ti) 係,才能讓人才有歸屬感、幸福感。宿遷打造了人才服務“一站式”窗口,為(wei) 各類人才提供政策谘詢申兌(dui) 、金融扶持、戶籍遷移、子女入學等全程服務;徐州將人才服務納入“15分鍾政務服務圈”;淮安推出“淮上英才卡”,持卡可享受免費公交、大劇院免費等優(you) 惠。
4月4日,江蘇12345“尚賢”人才服務熱線推出四項新舉(ju) 措,包括提供人才政策信息專(zhuan) 題查詢、提供人才“一件事”政策谘詢、輔助人才“一件事”辦理、征集對人才工作的意見建議,為(wei) 來蘇在蘇人才提供標準化公共服務和個(ge) 性化精準服務。
吸引高層次人才,僅(jin) 憑基礎服務是不夠的,構建科學的人才管理評價(jia) 體(ti) 係、提供金融支持、疏通創業(ye) 堵點,才是留住人才的長久之計。
今年2月份,江蘇出台了《關(guan) 於(yu) 在職稱評價(jia) 中進一步破除“唯論文、唯學曆、唯資曆、唯獎項”不良傾(qing) 向的通知》,堅決(jue) 向職稱評審中“不看能力論學曆、不看業(ye) 績數年頭、不看成績數論文、不看貢獻數獎項”等做法開刀,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
麵對“準入門檻、評價(jia) 體(ti) 係僵化”這一創業(ye) 痛點,南京改革人才選拔機製,為(wei) 優(you) 質人才“鬆綁”。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陳為(wei) 生表示,南京將實施人才舉(ju) 薦製,建立市場化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選用“非共識性人才”,對被舉(ju) 薦人的年齡、學曆、資曆等一律不作要求,經提名的創新創業(ye) 人才,可同等享受南京相關(guan) 人才服務政策。
對於(yu) 創業(ye) 資金不足問題,蘇州等地送上了“真金白銀”。3月28日,蘇州開啟2023年度姑蘇創新創業(ye) 領軍(jun) 人才計劃項目申報工作,重點支持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四大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的科技領軍(jun) 人才。對立項的重大創新團隊,三年內(nei) 給予1000-5000萬(wan) 元的項目資助經費。4月6日,張家港在全省率先發布“技能貸”,為(wei) 技能人才量身定製金融產(chan) 品。技能人才用於(yu) 創業(ye) 經營的,貸款額度最高至200萬(wan) 元。揚州市開通“綠揚金鳳”人才金融卡,符合條件的各類人才可“一卡通辦”創業(ye) 管家、置業(ye) 安家、財富專(zhuan) 家、定製獨家等4大類22項金融產(chan) 品,並享受40餘(yu) 種服務,包括最高1000萬(wan) 元的經營類貸“才智貸”、最高1500萬(wan) 元的“人才貸”,以及購房、購車、裝修貸款利率優(you) 惠等。
“四鏈”融合 因地製宜用好人
人才“有所留”,更要“有所用”。當前,江蘇各地結合自身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發展需求,加速“創新+產(chan) 業(ye) +人才+資金”“四鏈”融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讓人才與(yu) 產(chan) 業(ye) 項目“同頻共振”,與(yu) 區域經濟發展“相融相促”。
蘇州工業(ye) 園區很早就通過“四鏈”融合提升人才和產(chan) 業(ye) 的適配度。“我們(men) 將強化‘四鏈’融合,打造中國藥穀。”蘇州工業(ye) 園區科技創新委員會(hui) 主任潘瑜表示,蘇州工業(ye) 園區正鍛造與(yu) 產(chan) 業(ye) 鏈分工高度適配、與(yu) 創新鏈構建吻合的人才鏈,做強以國家生物醫藥技術創新中心為(wei) 核心的創新體(ti) 係。
人才在沿江興(xing) 盛,產(chan) 業(ye) 在沿江轉型。4月7日,蘇州沿江產(chan) 業(ye) 創新帶人才區域協同體(ti) 發布。該協同體(ti) 由張家港、常熟、太倉(cang) 三市高新區發起成立,打造開放共融的創新生態,以人才引領提升三地重點區域發展能級。
常州正著力建設“新能源之都”,以產(chan) 業(ye) 聚人才、以人才興(xing) 產(chan) 業(ye) 格外關(guan) 鍵。3月28日,常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hui) 議召開,陳金虎強調,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著力解決(jue) 人才隊伍供需難題和結構性矛盾,提升人才和產(chan) 業(ye) 發展“匹配度”。
建築業(ye) 是南通的老牌支柱產(chan) 業(ye) ,3月21日,南通市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南通市建築業(ye) 可持續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提出統籌協調全市職業(ye) 院校建築類專(zhuan) 業(ye) 規劃建設,優(you) 化人才培養(yang) 模式,為(wei) 建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當地將與(yu) 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加深“產(chan) 學研”合作,提升企業(ye) 承接“高、大、難、特”項目的技術能力。
從(cong) 城市發展能級和高校等資源來看,鹽城在人才競爭(zheng) 中並不占優(you) 勢,當地著力促進產(chan) 學研融合,提升創新能級,促進成果轉化。3月27日上午,鹽城召開工業(ye) 強市推進大會(hui) ,鼓勵廣大企業(ye) 家做科技創新的引領者,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努力把企業(ye) 打造成強大的創新主體(ti) ,引起了廣大企業(ye) 家的共鳴。同日,鹽城市委書(shu) 記周斌到市委組織部走訪調研,強調加大引才留才力度,搭好用好載體(ti) 平台,讓更多人才引得來、留得下、用得好,將人才“勢能”轉化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能”。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3月20日召開的江蘇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hui) 議強調,要更大力度改革創新,構建更有競爭(zheng) 力的人才政策體(ti) 係、更具科學性的人才管理評價(jia) 體(ti) 係、更富吸引力的人才服務保障體(ti) 係,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更加注重以才引才,讓各類人才在江蘇現代化建設中各盡其才、各美其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