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網評:實施人才托舉,豐滿科普之翼

發布時間:2023-04-20 16:33:00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liang) 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yu) 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國科協日前印發通知,試點開展在京中央單位自然科學研究係列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工作,旨在打通科普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促進我國科普人才成長和科普能力建設,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持續提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大力推動科普事業(ye) 健康發展,需要更多高水平的科普人才。而據科技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科普專(zhuan) 、兼職人員數量為(wei) 182.75萬(wan) 人。與(yu) 我國科普事業(ye) 發展規劃相比,科普人員數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中國科協在人社部支持下示範性專(zhuan) 設開展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是國家相關(guan) 部門首次開展科普人才職稱評定,也是首次在自然科學研究係列職稱評定中創設科普專(zhuan) 業(ye) 。這是社會(hui) 對科普工作者職業(ye) 認可的應有體(ti) 現,更是重視科普人才培養(yang) 、壯大科普隊伍的必然選擇。

  試點開展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離不開科學的評價(jia) 標準。評審設置自然科學研究係列科普專(zhuan) 業(ye) 正、副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這體(ti) 現了科普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打破科普是不能做或做不好科研教學工作的人才去做的事情的偏見。在專(zhuan) 業(ye) 方向上,著重評價(jia) 科普理論研究以及科普作品的原創能力。評審將推行代表作製度,科普教材教案、策劃科普展覽和活動、研發科普展品等都被囊括。考慮到新媒體(ti) 傳(chuan) 播的時代趨勢,還將獲得高網絡閱讀量的優(you) 秀科普作品等同於(yu) 發表論文……一係列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評價(jia) 標準,將改變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的評審傾(qing) 向,為(wei) 全身心投入科普工作、產(chan) 生良好社會(hui) 效益的科普人員提供專(zhuan) 業(ye) 的上升通道。

  試點更有望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從(cong) 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推廣的角度,可以從(cong) 試點中總結吸取有關(guan) 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評價(jia) 體(ti) 係,為(wei) 後續開展全國性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打下有力基礎。從(cong) 人才成長的角度,這會(hui) 吸引更多有科學知識和科學背景的專(zhuan) 家走科普的專(zhuan) 業(ye) 方向,還會(hui) 調動更多有才華、有理想的人選擇投身科普事業(ye) 。這一切將進一步夯實專(zhuan) 業(ye) 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助力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厚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科普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中國科協正組織實施科普人才托舉(ju) 工程,在科普人才源頭培養(yang) 上加力。高校也當積極建立科普學科,擴大碩士點、博士點,培養(yang) 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科普人才。科普機構和社會(hui) 單位更當攜手合作,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資源科普化,聚焦科技前沿開展針對性科普。實現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兩(liang) 翼融合,充分激發和釋放中國社會(hui) 創新潛能,必將為(wei)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不竭動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