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碳”路|湘潭:助綠色發展 建“雙碳新城”
編者按:2022年10月28日,湖南省政府正式印發了《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對應國家目標,立足湖南實際,堅持分類施策、因地製宜,提出了重點行業(ye) 領域的“碳達峰十大行動”,明確了長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區域板塊的碳達峰重點任務,鼓勵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即日起,人民網湖南頻道聯合湖南省發改委,推出《湖南“碳”路》係列,介紹湖南節能降碳的經驗做法,展現湖南堅決(jue) 打贏碳達峰碳中和硬戰的決(jue) 心和信心!
提到老工業(ye) 基地,總會(hui) 給人留下重工業(ye) 集中、高能耗產(chan) 業(ye) 密集等“標簽”式印象。
作為(wei) 老工業(ye) 基地湖南湘潭,如何華麗(li) 轉型、成為(wei) 適應社會(hui) 發展的低碳城市,是他們(men) 當今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築、發展綠色建築、拓展綠色建造……一係列措施行之有效,如今的湘潭,正努力走出低碳試點城市發展新路,呈現出發展新圖景。
用綠色能源優(you) 化建築用能
“市民之家”作為(wei) 湘潭市最大的“一站式”公共服務場所,裏麵四季溫暖如春,這個(ge) 總建築麵積6.8萬(wan) 平方米的建築,用的是臨(lin) 近湖湘公園的湖水作為(wei) 冷熱源,通過水源熱泵係統熱轉化,滿足整棟建築的供冷和采暖需求。
夏季,水源熱泵係空調機組將熱能從(cong) 建築物內(nei) 抽出來,排放到水體(ti) 中,達到製冷目的;冬季,水源熱泵係空調機組又從(cong) 水源中“提”出熱能,輸送到建築物內(nei) ,相比傳(chuan) 統中央空調係統,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每年節約標準煤1500噸,減少CO2 排放3930噸 。
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湘潭市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充分利用豐(feng) 富淺層地熱資源優(you) 勢,按照“一個(ge) 連片地區、一個(ge) 特色園區、一個(ge) 特色村鎮、一至兩(liang) 個(ge) 重大單體(ti) 項目”的思路,持續在各發展環節尋找“節能減排”突破口,探索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之路。
以用活綠色能源為(wei) 引領,“綠色減碳風”刮進湘潭的工廠、學校、醫院、酒店等地。大唐發電廠的廢棄餘(yu) 熱“變廢為(wei) 寶”,被應用到湘潭高新片區天元美居樂(le) 居民小區、家家美建材家居廣場;在熱水需求量較大的高校、醫院、酒店等公共建築集中推廣太陽能熱水;湘潭市嶽塘區行政中心大樓屋頂,安裝4000餘(yu) 平方米的光伏係統,年發電量可達40多萬(wan) 千瓦時。去年,該區成為(wei) 首批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示範單位。
綠色建造技術“遍地開花”
建築行業(ye) 素有“碳排放大戶”之稱。有關(guan) 數據顯示,我國建築全過程能耗占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超過全國總量的50%。如何科學減碳,考驗地方政府智慧。
湘潭市錨定“雙碳”目標,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持續提升綠色建造水平,通過出台一批引領性政策文件,推廣一批綠色建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實施一批綠色建築重點工程,培育一批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基地,初步構建了綠色建造產(chan) 業(ye) 體(ti) 係。湘潭市高位推動和規劃統領,率先在湖南省出台《湘潭市綠色綠建築“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市中心城區裝配式建築占比不少於(yu) 50%,市縣不少於(yu) 35%,城鎮全麵發展裝配式建築。截至2022年年底,湘潭市累計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築808.3萬(wan) 平方米。
湘潭市高新區“建工·司南”(一期)項目作為(wei) “房子在工廠裏製造”的典型案例,施工現場的一件件梁、板、樓梯、陽台、空調板等預製構件是在湖南恒運建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產(chan) 基地的流水線上成型、養(yang) 護之後,才被運輸到項目工地安裝——安裝現場沒有明顯揚塵,不但整潔安全,而且質量好。工廠生產(chan) 、現場裝配,在提高生產(chan) 效率的同時,還能夠減少汙染、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
同時,湘潭市積極拓展綠色建造,以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新型牆體(ti) 材料為(wei) 突破口,大力實施綠色建材“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加強技術革新資金激勵、推廣以海泡石為(wei) 基料的水性節能環保一體(ti) 塗料等措施,從(cong) 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和建築垃圾。數據顯示,2022年湘潭市有10個(ge) 項目申報綠色施工,其中6個(ge) 項目建築垃圾總量低於(yu) 200噸/萬(wan) 平方米。
綠色建築“走”進百姓生活
落實“雙碳”目標,既要“破舊”,更要“立新”。眼下,低碳環保的第四代住房越來越受市場追捧。站在“雙碳”新賽道,湘潭市瞄準新風口,加快綠色高品質建築布局。
走進湘潭經開區九華街道將軍(jun) 渡社區悅城國際小區,映入眼簾的是“庭前花木滿,院外小徑芳”之景。
悅城國際小區作為(wei) 湘潭市探索建設“第四代住房”的試點小區,該小區180戶高層建築不僅(jin) 全部擁有“前庭後院”,而且空中花園庭院植被綠化不低於(yu) 60%。小區每一棟樓都能享受到5000至1000平方米不等的花園簇擁,每戶獨享約50至10平方米的前庭後院,種菜、養(yang) 花、逗鳥、養(yang) 魚自得其樂(le) 。悅城國際小區項目憑借“首家垂直森林建築”這一金字招牌,小區不但吸引了大量當地購房者,還將影響輻射到周邊城市,有20%的業(ye) 主來自長沙、株洲。
近年來,湘潭市以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為(wei) 契機,將綠色建築發展指標列為(wei) 土地出讓必要條件,確保項目建設各階段全麵落實綠色建築發展要求。截至目前,湘潭市累計實施星級綠色建築標識項目47個(ge) ,建築麵積554萬(wan) 平方米。
同時,湘潭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加速推動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推廣節能燈具、節水器具等節能產(chan) 品,不斷減少能耗。2020年起,湘潭市共開展老舊小區改造450個(ge) 、2910棟,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30多萬(wan) 平方米,實現宜居和節能“雙豐(feng) 收”。
今日的湘潭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持續打好“裝配式建築+再生能源應用+綠色建築提質”組合拳,在實現“雙碳”目標上搶先機、下苦功、勇探索,為(wei) 建設“雙碳新城”貢獻了新力量。(向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