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打造有力度有溫度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金台銳評)

發布時間:2023-04-21 11:1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找準法治領域的痛點、堵點對症下藥,能夠有效提升經營主體(ti) 對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的感知度。

  有市場裏的商戶曾反映了一個(ge) 困惑:因為(wei) 自家商鋪張貼的廣告語裏有個(ge) “最”字,就被告知可能麵臨(lin) 行政處罰。沒想到自己招攬生意的幾句文案,卻招來了法律風險,讓這個(ge) 商戶一時不知所措。事實上,廣告法禁止廣告中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絕對化用語,其立法本意是防止廣告主誇大宣傳(chuan) ,誤導消費者或者貶損其他經營者。但部分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在廣告絕對化用語監管執法過程中出現“一刀切”“簡單化”傾(qing) 向,造成個(ge) 別廣告行政處罰案件存在“過罰失當”的現象。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廣告絕對化用語執法指南》,為(wei) 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廣告絕對化用語監管執法提供指引。《指南》結合廣告法立法本意和監管執法實踐,細化廣告絕對化用語不適用廣告法相關(guan) 條款的情形,避免機械化“一刀切”式執法。通過這樣的形式向社會(hui) 闡明監管理念、執法考量和處罰尺度,無疑有利於(yu) 保護廣大經營主體(ti) 特別是個(ge) 體(ti) 工商戶、中小微企業(ye) 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需要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現實中,數量規模龐大的經營主體(ti) 特別是個(ge) 體(ti) 工商戶、中小微企業(ye) 並非沒有依法合規經營願望,但限於(yu) 自身能力條件,有時對違法行為(wei) 邊界的認識比較模糊。這一方麵固然需要深入開展普法宣傳(chuan) 教育,引導這些經營主體(ti) 誠信守法經營;另一方麵,執法也要考慮法律效果與(yu) 社會(hui) 效果的統一,符合人民群眾(zhong) 普遍的、樸素的感受,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執法決(jue) 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在法理相融中更好激勵廣大經營主體(ti) 學法守法、自覺自律。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化營商環境更需要執法者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解決(jue) 問題。比如就合理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來說,實踐中一些基層執法者就遭遇兩(liang) 難:各地都有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模式的客觀需要,但同時對於(yu) 一些模棱兩(liang) 可、邊界不清的問題,為(wei) 避免可能的問責又不敢不處罰。對此,進一步規範自由裁量權,將原則化的製度細化為(wei) 易操作的規則,幫助基層執法人員卸下包袱,才能讓執法當嚴(yan) 則嚴(yan) 、當寬則寬。近年來,從(cong) 上海推出“免罰清單”,到北京全麵推廣免罰慎罰製度,相關(guan) 實踐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從(cong) 影響群眾(zhong) 法治獲得感的痛點堵點著手,沉下心來攻堅克難。隻有扭住不放、久久為(wei) 功,充分保障經營主體(ti) 合法權益,才能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以法治引領和護航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0日 第 19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