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建築施工技能
“這個(ge) 位置,我們(men) 要重新設計一個(ge) ‘雙穿’結構,讓10種管線在兩(liang) 個(ge) 支架孔穿過,但總高不能超過1.2米,要不後期負責吊頂的工友該罵我們(men) 咯!”4月15日,走進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市人民醫院擴建三期工程項目工地,35歲的綜合支架下料工齊國超正在地下三層一處結構柱和剪力牆間來回徘徊,比對圖紙、複核數據、爬高下低,一上午時間,他的筆記本已記了滿滿8頁。
綜合支架下料工是做什麽(me) 的?“如果把鋼筋水泥比作一棟建築的骨骼,那麽(me) 管線就是這棟建築的血管,我的工作就是讓這些‘血管’暢通起來。”麵對記者的疑問,齊國超指著房頂說,“你看這些異形支架,每隔4米就有一個(ge) ,一層樓至少有100多個(ge) ,但每個(ge) 又各不相同,這些都是我們(men) 的‘傑作’!”
支架下料是建築機電施工中的重要工序,供水、供電、通風等管線都要固定在綜合支架上,位置、距離都有嚴(yan) 格和精確的要求,支架做得太小,管道放不進去,支架做得太大,又會(hui) 造成浪費,還會(hui) 影響後期裝修的自由度。“像我們(men) 腳下這棟樓體(ti) ,建成後使用空間不能被太多牆體(ti) 阻隔,電氣、給排水、通風、智能化管線錯綜複雜。”齊國超說,為(wei) 了適應這種特殊的“框剪結構”,他必須利用有限的柱體(ti) 和房梁,讓未來的管線安裝既少走彎路,又走得“漂亮”。“把下一個(ge) 工種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前想到,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2006年,齊國超跟隨親(qin) 戚在老家河南濮陽進入建築行業(ye) 。他從(cong) 水電小工做起,當時因為(wei) 缺乏經驗,施工效率一直提不上去。齊國超告訴記者,那個(ge) 時候,他最渴望得到老師傅們(men) 的“批評”。“批評多了,才知道自己哪裏做得不對。”別的工友一雙鞋子能穿一個(ge) 月,他的新鞋穿一個(ge) 星期就磨破了,“因為(wei) 這,大家都給我起了個(ge) 外號,叫‘禮拜鞋’。”齊國超笑著說。
2011年,齊國超來到天津闖蕩。在一次項目施工中,他發現工程師在現場用電腦就能把施工圖清晰、規範地畫出來,對施工有很大幫助。“綜合支架下料工作極其複雜,每處各不相同,不能依賴提前設計好的圖紙,要根據工程進度隨時調整,如果我學會(hui) 了電腦畫圖,工作效率不就提高了?”從(cong) 那以後,齊國超買(mai) 來電腦,白天跑現場,晚上就在宿舍裏一邊跟著視頻學一邊試著畫,遇到不懂的就去請教項目上的工程師。
“你看,這是甲方提供的施工圖,但如果沒有很好的立體(ti) 思維,很難看懂。”走進工地旁齊國超的簡易工作間,電腦機箱風扇嗚嗚作響,齊國超用手一點鍵盤,屏幕上出現一張張三維立體(ti) 圖,支架的安裝位置清晰明了。為(wei) 了讓工友們(men) 看得更明白,他還會(hui) 在圖中標注上大字,“這裏開口朝向自己!”“這裏需要雙重加固!”
去年,齊國超利用業(ye) 餘(yu) 時間考取了河南科技大學工程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函授本科,最近又在備考國家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shu) ,“時代不同了,把‘腦力’鍛煉出來,才能在施工中節省更多‘體(ti) 力’。”
國家會(hui) 展中心(天津)、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這些年,不少天津重點建築項目都有齊國超的汗水。“這個(ge) ‘五一’假期,我打算把7歲的女兒(er) 接到天津來,讓她看看我的‘傑作’!”齊國超說。
《人民日報》( 2023年04月19日 第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