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梅村: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近年來,無錫市新吳區梅村街道依托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堅持走“文化強街”戰略,保護文化遺產(chan) 、堅持文化創新、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推動地區文化產(chan) 業(ye) 和文化事業(ye) 繁榮發展。
厚植文化沃土 打造品牌推動文化繁榮
作為(wei) 擁有3300多年吳文化曆史底蘊的街道,梅村街道加快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布局,完成泰伯廟修繕翻新、伯瀆河治理提升工程、建設梅裏遺址博物館、新建至德廣場,以係統保護彰顯吳文化時代價(jia) 值。
以建設梅裏特色文化小鎮為(wei) 契機,梅村街道啟動梅裏古都建設,成立薛燕工作室、趙氏工坊、國韻文化、桑蠶文化館工作室,開啟了發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曆史新篇章,孕育出了廟會(hui) 民俗遊、文化尋根遊、紅色經典遊等富有當地特色的旅遊形態和旅遊線路。
在全麵實施非遺品牌戰略時,梅村街道通過產(chan) 業(ye) 提升、品牌宣傳(chuan) 、文化培植、載體(ti) 建設,讓傳(chuan) 承百年的二胡產(chan) 業(ye) 抓住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與(yu) 惠山泥人、宜興(xing) 紫砂一同列為(wei) 無錫三大文化特色產(chan) 業(ye) ,梅村也被中國音樂(le) 家協會(hui) 評為(wei) “中國二胡之鄉(xiang) ”。
提升文化品味,深耕美育托舉(ju) 文藝高峰
為(wei) 做好美育工作,提升大眾(zhong) 審美素養(yang) ,梅村街道舉(ju) 行“‘美哉梅裏’四季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央視主持人、博士生導師白燕升開展美學主題講座,知名攝影家沈伯韓走入梅村舉(ju) 辦攝影工作坊,通過高水平、高層次的文化熏陶,拓寬基層文化工作視野,拔高地區審美鑒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在健全美育培養(yang) 鏈條中,梅村實驗小學、梅裏中學、梅村高級中學三所百年名校積極推動二胡特色教育,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民族藝術。其中梅村實驗小學以全年級普惠和社團課程的形式,開展二胡文化尋根溯源、名曲鑒賞等二胡知識普及,同時全學段梯隊式設置二胡演奏課程,邀請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多次親(qin) 臨(lin) 為(wei) 學生授課,成為(wei) 江蘇省首批藝術特色學校,其培養(yang) 的二胡演奏團隊多次在國內(nei) 外比賽中獲得大獎。
講好梅村故事,牽線搭橋助推文化出海
舉(ju) 辦吳文化發展大會(hui) 、吳文化研討會(hui) 、全國“泰伯論壇”、新四軍(jun) 江抗精神理論研討會(hui) ……梅村街道通過搭建平台,開展高水平的交流研討,積極擴大文化影響力。
為(wei) 不斷拓寬文化展示平台,梅村街道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為(wei) 此,梅村街道建立無錫全市首家紅色影院,在梅裏古鎮搭建吳歌台文化展示平台,用好二胡文化園、產(chan) 業(ye) 園,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適時開展“阿福進社區”、吳文化民俗表演、越劇表演、二胡製作工藝展陳等文化惠民活動,吸引八方遊客聆聽梅村聲音。
同時,為(wei) 鏈接各方資源,梅村街道還持續加強區域合作共建,出鏡破圈。通過成立全市首家街道級融媒體(ti) 中心,不斷壯大文化對外傳(chuan) 播力量;依托街道融媒體(ti) 中心,2023年,梅裏古都在春節期間被央視《新聞聯播》點讚,新華社赴梅村街道專(zhuan) 題拍攝調研“梅村二胡”。在文化出圈出海中,《似是故人來》文化交流展示活動走進香港中文大學,提升了梅村二胡、吳文化在世界範圍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黃銘石 趙宏偉(wei) 陸佳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