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天然林 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
截至2022年底,河北完成國家下達天然林保護任務3295萬(wan) 畝(mu)
守護天然林 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
天然林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定、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陸地生態係統,是森林資源的主體(ti) 和精華。如何守護好天然林是河北麵對的重要課題。
河北天然林保護狀況如何?日前,筆者進行了采訪。
種群變化的背後
4月的小五台山,天然生長的蒼鬆翠柏把山體(ti) 遮蓋。河北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基地裏,褐馬雞邊走邊啄食,美麗(li) 的羽毛吸引著人們(men) 的目光。
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早春到夏天,褐馬雞會(hui) 在海拔1600米左右的森林中築巢產(chan) 卵。以前,由於(yu) 人為(wei) 活動等幹擾,褐馬雞容易棄巢,種群規模難有較大增長。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褐馬雞的種群數量和個(ge) 體(ti) 數量都在增加,它的分布範圍也擴大到小五台山保護區周邊的百花山,以及保定市淶水縣金華山等區域。2021年,國家把褐馬雞保護等級從(cong) 瀕危降到了易危。
褐馬雞的種群變化,來自小五台山天然林的持續保護。
在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天然林總麵積為(wei) 23.76萬(wan) 畝(mu) ,占土地總麵積的61%。2015年以來,保護區全麵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在天然林外圍累計設置圍欄4643米,設立天然林標牌10塊,提高人們(men) 保護天然林的意識,逐步實現天然林資源的自我修複。
每年年初,保護區管理中心還會(hui) 與(yu) 各管理區、林場完成天然林停伐協議簽訂工作。
這些措施,保護了物種多樣性,促進了森林植被恢複,增加了森林麵積和活立木蓄積量,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如今,小五台山被稱為(wei) “天然基因庫”,成為(wei) 我國華北地區森林生態係統的典型代表,專(zhuan) 家、學者經常前來采集標本。據統計,小五台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637種,隸屬118科、530屬。
省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01年,河北被納入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範圍。2015年,又被納入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範圍。截至2022年底,河北完成國家下達天然林保護任務3295萬(wan) 畝(mu) ,其中國家級天然公益林保護任務1978萬(wan) 畝(mu) ,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保護任務1317萬(wan) 畝(mu) ,任務區域主要集中於(yu) 京津周邊,進一步築牢了京津冀生態屏障。
為(wei) 保證天然林保護工作實效,河北出台一係列文件,每年部署開展天然林停伐保護實施情況及天然林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縣級自查、省級複查,全麵考核天然林停伐保護任務完成和政策落實情況,加強天然林資金監管。
巡林手段的創新
2021年,河北在全省範圍內(nei) 全麵推行林長製,明確將“落實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納入林長製主要任務,形成了“統籌在省、組織在市、責任在縣、運行在鄉(xiang) 、管理在村”的森林資源管理新機製,壓實了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的責任。
數字化建設,是天然林保護的亮點。
近日,在承德市豐(feng) 寧滿族自治縣石人溝鄉(xiang) 淩營村,該村護林員夏福坤拿著對講機和巡山日誌,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他的對講機,現在與(yu) 該縣的天然林保護巡檢係統實現了互聯互通。對講機打開後,後台能進行實時定位。通過對講機,護林員還能及時上報發現的問題,一鍵緊急求救。
2022年,豐(feng) 寧滿族自治縣購置巡檢係統移動終端,按行政區劃將林長和護林員全部納入信息化監管範疇。今年年初,該縣林草局就如何使用護林員巡檢係統移動終端進行培訓,按照網格化管理全覆蓋的要求,將護林員的管護責任區繪製上圖,讓護林員與(yu) 管護責任區一一對應,並結合工作實際,合理設置了巡護路線,提高他們(men) 的巡護效率。
該縣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護林員巡檢係統的投用,有利於(yu) 加快構建護林員網格化管理體(ti) 係,提升區域內(nei) 護林員巡查工作的數字化水平,不僅(jin) 讓天然林巡護有點可依、有徑可尋,還讓該縣7607名林長和護林員能夠實現集中調度、動態管理。
為(wei) 推進國家天然林保護政策在河北加快落地,省林草局每年組織省、市、縣三級天然林管理或技術人員,到重點林區開展天然林保護宣傳(chuan) 培訓,專(zhuan) 門講解天然林保護相關(guan) 政策和知識。各地還設立永久性天然林保護宣傳(chuan) 牌、管護責任牌等,將天然林保護和相關(guan) 政策廣而告之,營造全社會(hui) 支持天然林保護的濃厚氛圍。
育林理念的變化
在天然林保護政策的嗬護下,林子質量越來越高。
4月中旬,有“黑麵天使”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成群結隊出現在木蘭(lan) 林場四合永林區,如此多的數量,在該林區還是首次出現。如今,隨著木蘭(lan) 林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們(men) 經常能發現黑鸛、灰鶴、大天鵝等野生動物在林場出現。
單純依靠自然修複來恢複天然林的生態係統,既困難又漫長。木蘭(lan) 林場經過多年實踐,形成了以近自然育林理念為(wei) 指導的全林、全流域、全周期森林經營技術體(ti) 係。近年來,木蘭(lan) 林場累計完成森林撫育140萬(wan) 畝(mu) 次,天然次生矮林向喬(qiao) 林迅速轉化,天然更新的實生樹苗健康旺盛,長勢良好。
對天然林的經營,提升了森林質量,也提高了森林的生態效益。據最新測算,木蘭(lan) 林場2020年底的森林總蓄積量,比2015年底淨增91萬(wan) 立方米,碳匯能力顯著增強,森林生態價(jia) 值全麵提高。林場每年還能為(wei) 當地提供森林保護、培育等直接勞務用工24萬(wan) 餘(yu) 天次,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林下采摘、森林休閑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助力當地居民年均增收1.5億(yi) 元以上。
塞罕壩機械林場在河北天然林保護工作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該林場先後啟動攻堅造林、人工林天然化改良和天然林近自然改培三大工程,讓天然林更茂密,讓人工林更接近天然林。
目前,塞罕壩機械林場共有國家級公益林81萬(wan) 餘(yu) 畝(mu) ,林場的森林生態係統每年可涵養(yang) 水源、淨化水質2.84億(yi) 立方米,固碳86.03萬(wan) 噸,釋放氧氣59.84萬(wan) 噸,可供219萬(wan) 人呼吸一年。
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了林場周邊區域的鄉(xiang) 村遊、土特產(chan) 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助力百姓年均增收6億(yi) 多元。
“納入天然林保護範圍後,不僅(jin) 林子變好了,職工們(men) 的生活也更好了。”近日,在張家口市黑龍山林場,56歲的護林員李正廣看著粗壯的白榆樹,頗感欣慰。
在納入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範圍前,河北林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後、職工生產(chan) 生活條件差等情況。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資金的注入,許多林區和國有經營單位都和黑龍山林場一樣,發生了很大變化。
河北明確規定,天然林保護項目優(you) 先聘用建檔立卡脫貧人口擔任護林員。近年來,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項目先後助力河北3995名脫貧人口通過森林管護持續增收,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記者曹智 通訊員陳玉新、姚偉(wei) 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