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穿上“杏花衣”
流水潺潺,鳥鳴啾啾的4月天,包頭市土右旗美岱召鎮沙圖溝村“喜愛家庭農(nong) 場”裏,雪白的杏花綴滿枝頭。
“現在是果園的‘農(nong) 忙’期,趁著杏樹盛花期要抓緊時間嫁接好,5月就要開園迎接遊客了。”55歲的董喜愛說話間也沒停下手裏的活兒(er) 。
“別看現在落花像仙境一樣好看,當初這裏可是一片誰也不願意來的荒坡。”回想起年輕時候的艱苦歲月,董喜愛感慨頗多。作為(wei) 地地道道的農(nong) 民,董喜愛對這片果園充滿深情。“果園1989年開始建設。那時,為(wei) 了生計,我的老父親(qin) 承包了40畝(mu) 的荒坡。”董喜愛說,在那些不知未來幾何的歲月裏,他們(men) 父子倆(lia) 憑著一把鎬頭兩(liang) 雙手,早出晚歸,硬是把一層層亂(luan) 石刨起,築成一個(ge) 個(ge) 一米見方的樹坑,栽下杏樹。山上沒有水,就用揚程泵從(cong) 山下打的一口井裏提水。水壓不夠,就清理渠道……一年又一年,給荒坡一點一點穿上了“杏花衣”。
30多年風雨無阻,精心培育果樹,董喜愛嚐試多方向發展,種不同品種的樹,還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2019年,董喜愛的果園有了“身份證”——被土右旗認證為(wei) 家庭農(nong) 場。當年,董喜愛又流轉了10畝(mu) 山地,農(nong) 場裏現在有杏、李、桃、蘋果等果樹,開展采摘、餐飲、遊園等項目。2021年,“喜愛家庭農(nong) 場”又得到包頭市的認證。荒坡上種果樹,減少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收入。看著滿目的果樹,他感慨道:“種樹的這些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坡上的風小多了,能給生態環境作貢獻,我很自豪。”
近年來,土右旗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董喜愛的果園成為(wei) 全旗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ge) 縮影。
杏花滿山坡,杏香引客來。昔日的荒山坡,如今樹滿山、果滿林,成了附近有名的“花果山”,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董喜愛一家得到了實惠。每年6月中旬,杏子成熟的時候開始接待遊客,一直持續到上凍,年均毛收入12萬(wan) 元,最多達到過18萬(wan) 元。
“目前正在建設新的觀光設施。”董喜愛心裏謀劃著,要將自家農(nong) 場建成“以采摘時令水果為(wei) 主,以季節賞花為(wei) 輔,以體(ti) 驗田園風光、農(nong) 家生活為(wei) 中心,集民俗文化、特色種養(yang) 殖於(yu) 一體(ti) 的開放式、高標準生態旅遊觀光景區。”(記者 張慧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