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傾力建設全國肉牛產業第一重鎮
近日,通遼市科左後旗“肉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hui) ”舉(ju) 行,旗主要領導,旗農(nong) 牧、財政、發改、林草、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濟合作與(yu) 金融服務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各鄉(xiang) 鎮蘇木黨(dang) 委書(shu) 記悉數到場。實景展示舍飼高效養(yang) 殖、優(you) 質牧草種植、自繁自育、散欄育肥、集體(ti) 育肥等13個(ge) 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典型。大家邊走、邊看、邊點評;找不足、賽成果、比措施;直擊問題要害,現場解決(jue) 問題。
“我們(men) 開展這樣的觀摩會(hui) ,就是要深入落實通遼市建設‘全國肉牛產(chan) 業(ye) 第一重鎮’的發展定位,發揮科左後旗在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核心優(you) 勢,為(wei) 打造標準化模式化養(yang) 殖示範旗立標杆樹樣板。”科左後旗旗委書(shu) 記解春賀說,今年全旗要在抓實肉牛繁育,拓展育肥和屠宰加工鏈條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肉牛品種質量、發展標準養(yang) 殖、強化優(you) 質飼草保障、健全社會(hui) 服務體(ti) 係,確保全旗肉牛存欄穩定在100萬(wan) 頭左右,把肉牛產(chan) 業(ye) 真正打造成富民強旗的主導產(chan) 業(ye) 。
通遼市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既是世界玉米三大黃金帶之一,也是世界肉牛黃金養(yang) 殖帶。全市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2215.9萬(wan) 畝(mu) ,草原麵積3487.7萬(wan) 畝(mu) ,有利的自然優(you) 勢和氣候條件造就了該市“內(nei) 蒙古糧倉(cang) ”和“中國草原肉牛之都”等美譽,具有發展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的區域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基礎。
近年來,通遼市依托農(nong) 牧結合優(you) 勢,圍繞建設國家高質量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戰略定位,全力發展肉牛產(chan) 業(ye) 。通過建基地、育品牌、帶農(nong) 戶、補短板,全力推進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集群化發展,形成了政策促動、項目拉動、示範帶動、品牌驅動整體(ti) 發力,擴群增量、提質增效同步推進,農(nong) 牧循環、綠色發展協同共創,龍頭企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相互支撐的肉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新局麵。2022年全市牧業(ye) 年度牛存欄367萬(wan) 頭,出欄肉牛100多萬(wan) 頭,8家規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業(ye) 年屠宰能力達到100萬(wan) 頭,年產(chan) 牛肉20萬(wan) 噸。種質資源、養(yang) 殖規模、交易數量、品牌價(jia) 值、服務體(ti) 係等各項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2022年12月25日,通遼市委六屆四次全體(ti) 會(hui) 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到2026年全市肉牛產(chan) 業(ye) 要形成產(chan) 值超50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肉牛產(chan) 業(ye) 全國地級市肉牛數量第一,向綜合效益第一躍升。2023年製發的《2023年通遼市推動肉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聚焦建設國家高質量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全麵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堅持富民產(chan) 業(ye) 定位和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方向不動搖,著力優(you) 化布局、穩量提質,突出龍頭帶動、項目引領,強化政策扶持和科技創新,集中突破深度育肥瓶頸,全力補齊屠宰加工短板,加快建設全國肉牛產(chan) 業(ye) 第一重鎮的目標。3月21日,自治區黨(dang) 委常委、通遼市委書(shu) 記孟憲東(dong) 在市委召開的重點工作雙月述評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上指出:肉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是夯實肉牛繁育這“1個(ge) 基礎”,尋求育肥和屠宰加工“2個(ge) 突破”。
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通遼市堅持以集群化發展為(wei) 導向,全流程謀劃產(chan) 業(ye) 布局。成立市旗兩(liang) 級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設立肉牛產(chan) 業(ye) 辦公室,配備工作專(zhuan) 班,做到層層有人抓、有人管。聘請專(zhuan) 業(ye) 規劃公司和專(zhuan) 家團隊高標準編製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相繼出台牛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意見、行動計劃、扶持政策、肉牛保險、金融服務等“1+4”政策文件,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發展定位,逐級細化目標任務,掛圖作戰,確保工作落實落細,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市財政每年安排預算資金1億(yi) 元,整合項目資金3億(yi) 元扶持牛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金融機構推出肉牛產(chan) 業(ye) 信貸產(chan) 品近50個(ge) ,形成信用、抵押、擔保等多種信貸模式,全市每年肉牛產(chan) 業(ye) 貸款餘(yu) 額可達180億(yi) 元以上。
動力與(yu) 政策同行,成就與(yu) 夢想同在。該市以標準化養(yang) 殖為(wei) 支撐,全過程提升飼養(yang) 水平。製定並推廣《科爾沁肉牛品種要求》等28項地方標準和科爾沁肉牛“蒙”字標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肉牛質量安全追溯係統,開創了“互聯網+肉牛”產(chan) 業(ye) 新形態,建立了牲畜無規定疫病區,形成了防治結合、四級聯動的獸(shou) 醫防治體(ti) 係。
該市堅持農(nong) 牧結合、為(wei) 養(yang) 而種的農(nong) 牧業(ye) 發展思路,以國家糧改飼、優(you) 質高產(chan) 苜蓿、退耕還草、植被修複、奶業(ye) 振興(xing) 等項目為(wei) 依托,引導養(yang) 殖場(合作社、戶)在高產(chan) 農(nong) 田發展連片全程機械化青貯種植。年種植青貯500萬(wan) 畝(mu) 以上,人工種草保有麵積100萬(wan) 畝(mu) 以上,秸稈飼料化利用率超過70%,粗飼料總供應能力2400萬(wan) 噸,市場化南貯北調運儲(chu) 機製基本形成,實現了種養(yang) 循環、綠色發展。
積極推進規模化經營,積極引導扶持養(yang) 殖企業(ye) 新建或改建起點高、規模大、配套設施齊全的人畜分離示範性規模育肥牛場。探索推廣村外建舍、集中養(yang) 殖、人畜分離模式,通過入股合作、托管飼養(yang) 、“合作社+基地+品牌”、綜合服務等經營方式,帶動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目前,年出欄萬(wan) 頭以上規模場3個(ge) 、千頭以上規模場37個(ge) 、百頭以上規模場1396個(ge) ,規模化以上育肥牛場年出欄育肥牛能力達到40萬(wan) 頭。(記者 郭洪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