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科專業邁向分類發展特色發展(深閱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培養(yang) 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
日前,教育部等5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推動開展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工作。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方麵取得了哪些成果?進一步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將如何推進?記者就此采訪了教育部、高校等相關(guan) 人士。
10餘(yu) 年來——
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布點總數每年調整幅度將近5%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調整工作深入推進。自2012年以來,我國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累計批準新增“交叉工程”專(zhuan) 業(ye) 類1個(ge) ,新增特設專(zhuan) 業(ye) 286種,截至目前,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共包含792種專(zhuan) 業(ye) 。
“目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布點總數6.6萬(wan) 個(ge) ,較2012年新增1.7萬(wan) 個(ge) 、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每年調整幅度將近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專(zhuan) 業(ye) 結構改革具有數量多、力度大、頻度高等特征。
首先,推動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所需,支持有關(guan) 高校增設儲(chu) 能科學與(yu) 工程、密碼科學與(yu) 技術、兒(er) 科學、生物育種科學、古文字學等新專(zhuan) 業(ye) 。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將古文字學專(zhuan) 業(ye) 列入招生和培養(yang) 範圍。清華大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古文字學聚焦甲骨學、青銅器學、簡帛學等領域。這一專(zhuan) 業(ye) 設置有利於(yu) 加強我國古文字研究力量,培養(yang) 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優(you) 秀人才,為(wei)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出貢獻。”
麵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及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新增生物育種科學專(zhuan) 業(ye) ,培育新興(xing) 涉農(nong) 學科專(zhuan) 業(ye) ,積極推進農(nong) 林學科專(zhuan)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服務支撐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其次,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推進學科專(zhuan) 業(ye) 交叉融合,支持有關(guan) 高校增設未來機器人、醫工學、柔性電子學、生物農(nong) 藥科學與(yu) 工程、國際組織與(yu) 全球治理等一大批交叉融合的新專(zhuan) 業(ye) 。
北京大學主動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主動服務製造強國戰略,設立了“前沿工程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項目,增設集成電路科學與(yu) 工程一級學科,自主設置人工智能等交叉一級學科,先後成立了未來技術學院等6個(ge) 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國際機器學習(xi) 研究中心、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等5個(ge) 實體(ti) 研究機構,並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創新結果。
今年,東(dong) 南大學新增未來機器人專(zhuan) 業(ye) ,這是以機械工程、控製科學與(yu) 工程、儀(yi) 器科學與(yu) 技術等學科為(wei) 支撐,融合信息、電子等方向的新興(xing) 交叉學科專(zhuan) 業(ye) ,旨在培養(yang) 具有前瞻性、能夠引領機器人未來技術發展的人才。
此外,在國家戰略急需和緊缺的有關(guan) 領域,支持有關(guan) 高校增設數據科學與(yu) 大數據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yu) 集成係統、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工程、預防醫學等專(zhuan) 業(ye) 。
到2025年——
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學科專(zhuan) 業(ye)
學科專(zhuan) 業(ye) 是人才培養(yang) 的基礎平台。《改革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人才培養(yang) ,明確了相對量化的近期目標及遠景目標。
“近期目標上,將重點圍繞形成特色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集群,實現人才自主培養(yang) 能力顯著提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將優(you) 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zhuan) 業(ye) 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學科專(zhuan) 業(ye) ,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進一步提高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zhuan) 業(ye) 點占比,並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建成一批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
遠景目標方麵,到2035年,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將更加協調、特色將更加彰顯、優(you) 化調整機製將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yang) 體(ti) 係,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ti) 係,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有的高校在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布局時缺乏科學審慎規劃、片麵追求‘大而全’,熱衷於(yu) 設置投入少、易開辦的專(zhuan) 業(ye)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引導高校分類發展、特色發展,走好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此次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了3條原則:
——服務國家發展。以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為(wei) 導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zhuan) 業(ye) 。
——突出優(you) 勢特色。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為(wei) 引領,做強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形成人才培養(yang) 高地;做優(you) 特色學科專(zhuan) 業(ye) ,實現分類發展、特色發展。
——強化協同聯動。加強教育係統與(yu) 行業(ye) 部門聯動,加強人才需求預測、預警、培養(yang) 、評價(jia) 等方麵協同,實現學科專(zhuan) 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
下一步——
引導高校深化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完善質量保障機製
此次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工作應如何開展?據介紹,《改革方案》重點圍繞學校層麵怎麽(me) 規劃設置、省級層麵怎麽(me) 統籌管理、國家層麵怎麽(me) 宏觀調控,提出了一係列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
學校層麵,要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和基礎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完善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質量保障機製;省級層麵,要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統籌、嚴(yan) 格學科專(zhuan) 業(ye) 檢查評價(jia) 、開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況評價(jia) ;國家層麵,要切實發揮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指導作用、完善學科專(zhuan) 業(ye) 管理製度、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標準建設和應用、強化示範引領、實施“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項”、加強專(zhuan) 業(ye) 學院建設、健全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與(yu) 人才需求聯動機製。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備案和審批結果,並發布了最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本科專(zhuan) 業(ye) 類型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高校主動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增強。
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高校一方麵要秉持分類發展的辦學思路,通過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設置、調整和優(you) 化,形成獨特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集群,構建適應高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學科生態體(ti) 係。另一方麵,堅定長期主義(yi) 的辦學定力,製定學科專(zhuan) 業(ye) 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避免出現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政績工程、浪費辦學資源、破壞學科專(zhuan) 業(ye) 可持續發展潛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工作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不斷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深入推進交叉融合,培育特色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集群,升級改造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淘汰不適應社會(hui) 需求的專(zhuan) 業(ye) ,為(wei) 人才自主培養(yang) 和高等教育更好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本期統籌:張佳瑩
(郭可欣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0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