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家風吹拂北疆大地
“我的爺爺是漢族,奶奶是滿族,妻子是蒙古族,我們(men) 是一個(ge) 民族團結的大家庭,一家人互相支持,在工作、學習(xi) 中取得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好成績。我們(men) 非常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教育孩子愛國愛黨(dang) 、尊老愛幼。”5月14日,在自治區文明辦、自治區婦聯共同舉(ju) 辦的“家風家教話傳(chuan) 承·好家風進萬(wan) 家”主題實踐活動中,“自治區文明家庭”代表、國家統計局內(nei) 蒙古調查總隊機關(guan) 黨(dang) 辦副主任李鵬分享說。
家庭是社會(hui) 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動形成社會(hui) 主義(yi) 家庭文明新風尚。
內(nei) 蒙古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廣大家庭崇德向善、孝老愛親(qin) 、愛國愛家。
全區各級婦聯組織以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五好)家庭活動為(wei) 抓手,深化家庭文明創建行動,激勵廣大家庭學習(xi) 最美、爭(zheng) 當最美、禮遇最美、致敬最美,共同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qin) 相愛的家庭關(guan) 係、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ti) 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凝聚投身建設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的巾幗“家力量”。僅(jin) 2022年,內(nei) 蒙古推薦揭曉各級各類最美(五好)家庭1.2萬(wan) 戶,參與(yu) 群眾(zhong) 達182萬(wan) 人。
近年來,自治區教育廳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推進家長學校建設,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思想品德好、專(zhuan) 業(ye) 素質精、責任心強的骨幹家庭教育師資隊伍,積極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共育模式等,積極推進家庭教育工作。
截至2020年,全國婦聯、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nei) ,命名297個(ge) 單位(機構)為(wei) “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其中內(nei) 蒙古10個(ge) 單位榮獲“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命名。
自治區婦聯作為(wei) 黨(dang) 聯係婦女兒(er) 童家庭的橋梁和紐帶,充分發揮引領服務聯係職能,按照“一二三五”總體(ti) 工作思路和我為(wei) 婦女兒(er) 童辦實事“十送”行動安排,深入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奮力推動全區948萬(wan) 戶家庭建設好家庭、涵養(yang) 好家教、培育好家風,凝聚巾幗“家力量”,讓優(you) 良家風浸潤心田,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大社會(hui) 的和諧。
深入開展“廉潔文化進家庭”活動,引領廣大婦女做廉潔自律的好幹部、當廉潔家庭的賢內(nei) 助;反對天價(jia) 彩禮、盲目攀比等不良風氣,培育婚育新風;開展綠色家庭創建,引領廣大家庭從(cong) 點滴入手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北疆……
截至2022年,自治區婦聯共建設各類社區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8658個(ge) 、家庭教育新媒體(ti) 服務平台925個(ge) ,開展各類培訓6226場次,培訓家長90.7萬(wan) 人次,覆蓋城鄉(xiang) 社區的指導服務網絡越織越密。
“家風是社會(hui) 教育,家風聯結民風、社風,家庭和諧關(guan) 係社會(hui) 穩定。傳(chuan) 承好家風,重在以身作則,我們(men) 帶領孩子參與(yu) 各種誌願服務,讓孩子學會(hui) 擔當,懂得奉獻。”今年的“自治區最美家庭”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稅務局紀檢組副組長高思嘉說。(記者 趙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