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亞洲文化遺產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中國長城、孟加拉國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曆史名城、敘利亞(ya) 大馬士革古城……亞(ya) 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qin) 、命運相依,積澱文明精華的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是亞(ya) 洲輝煌曆史、燦爛文化的物質載體(ti) 和實證,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是亞(ya) 洲各國的共同責任。近年來,亞(ya) 洲各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chan) 保護,開展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日前,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大會(hui) 在陝西西安舉(ju) 行,20多個(ge) 亞(ya) 洲國家和3個(ge) 國際組織的150位代表共聚一堂。會(hui) 上,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正式成立。
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交出亮眼成績單
將日曆翻回到2019年。這年5月,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作為(wei) 大會(hui) 成果之一,“中國將聯合亞(ya) 洲國家開展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引發關(guan) 注。如今,近4年過去,在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框架下,中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從(cong) 故宮博物院、吉林大學及英國杜倫(lun) 大學與(yu) 阿聯酋拉斯海馬酋長國聯合在海上絲(si) 綢之路古港朱爾法遺址展開挖掘取得豐(feng) 碩成果,到中國、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4國學者通過學術活動基本構建起費爾幹納盆地聯合考古及四國合作交流機製的初步框架……中國參與(yu) 到亞(ya) 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合考古行動中,為(wei) 推動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助力探究亞(ya) 洲文明脈絡貢獻了中國力量。
從(cong) 由中國內(nei) 蒙古博物院與(yu) 蒙古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舉(ju) 辦的“大遼契丹——中國內(nei) 蒙古遼代文物精品展”,到上海博物館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紮比盧浮宮博物館參加的“龍與(yu) 鳳——天朝與(yu) 天方的千百年藝術交融”展;從(cong) 來自阿聯酋和伊朗的青瓷文物展品亮相“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yu) 全球化”展覽,到故宮博物院與(yu) 巴基斯坦相關(guan) 部門共同主辦的“譬若香山:犍陀羅藝術展”在故宮展出……中國與(yu) 亞(ya) 洲各國合作舉(ju) 辦的文物展覽生動講述著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
另據數據統計,中國與(yu) 柬埔寨、蒙古國、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尼泊爾、緬甸、吉爾吉斯斯坦6國合作開展了11項曆史古跡保護修複項目,助力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光彩重現。柬埔寨吳哥古跡、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等都留下了中國文物修複人員的身影。
此外,中國與(yu) 巴基斯坦、韓國等簽署文化遺產(chan) 合作文件,與(yu) 阿富汗、巴基斯坦合作舉(ju) 辦線上石質文物保護專(zhuan) 業(ye) 人員高級研修班……與(yu) 亞(ya) 洲國家商簽協議、合作防止文物走私、技術合作、開展專(zhuan) 業(ye) 人員培訓等一係列“組合行動”接連開展。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階段性成果豐(feng) 碩。深化亞(ya) 洲國家文化遺產(chan) 合作、促進亞(ya) 洲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從(cong) 理論和實踐上得到亞(ya) 洲國家的廣泛認同。
開啟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新篇章
4月下旬的陝西西安,見證了一場文明交流的盛事——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大會(hui) 在這裏舉(ju) 行。在會(hui) 上,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成員國有亞(ya) 美尼亞(ya) 、柬埔寨、中國、朝鮮、伊朗、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敘利亞(ya) 、阿聯酋、也門、阿塞拜疆、緬甸、斯裏蘭(lan) 卡。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從(cong) “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倡議的提出,到2021年10國共同發起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27國共同發布《關(guan) 於(yu) 共同開展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的倡議》,再到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正式成立,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不斷凝聚亞(ya) 洲國家共識,開啟新篇章。
在此次大會(hui) 上,聯盟理事會(hui) 進一步達成共識,發布《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西安宣言》(以下簡稱《西安宣言》)。根據《西安宣言》,聯盟各方認為(wei) ,當今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世界文明百花園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文明間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各方將共同推動城市和鄉(xiang) 村文化遺產(chan) 保護;圍繞“人類探源”“文明起源”“絲(si) 綢之路”等主題,實施合作考古,挖掘亞(ya) 洲文化內(nei) 涵,支持聯合申報世界遺產(chan) ;共同推動博物館館際合作和文物展覽交流;圍繞文化遺產(chan) 保護實踐開展學術交流。
此外,各方將聯合開展重要古跡遺址的保護與(yu) 修複,共同助力文化遺產(chan) 災後搶救和修繕,共同打擊文物非法販運、促進流失文物返還。開展文化遺產(chan) 保護技術、方法聯合攻關(guan) ,實施土遺址、木結構建築、紙質文物、紡織品保護等具有亞(ya) 洲地域特色的文物保護項目。
繼續攜手探索文化遺產(chan) 保護機製
與(yu) 會(hui) 各國代表讚賞中國在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框架下開展的務實合作,表示將秉承自願平等、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推進聯盟建設,共商共畫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路線圖,在全球範圍內(nei) 樹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地區合作新典範。
國際文化財產(chan) 保護和修複研究中心總幹事韋伯·恩多羅表示,願與(yu) 中國和亞(ya) 洲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推進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的積極探索。
亞(ya) 洲各國攜手探索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腳步還在繼續。
在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大會(hui) 上,“絲(si) 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該中心秉承“考古、合作、共享、傳(chuan) 承”的發展理念,致力於(yu) 與(yu) 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學術機構合作,麵向中亞(ya) 、西亞(ya) 、南亞(ya) 開展聯合考古工作,研究絲(si) 綢之路曆史和古代東(dong) 西方文明交往互動曆程,保護絲(si) 綢之路文化遺產(chan) ,促進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心已與(yu)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等8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3所高校、科研機構簽署共建協議。
李群在大會(hui) 上表示,中國將持續加強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秘書(shu) 處的機構建設和能力提升,並依托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基金為(wei) 聯盟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目前,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基金已募資8800萬(wan) 元人民幣,用於(yu) 支持中國與(yu) 聯盟成員國合作開展的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項目。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從(cong) 頂層設計、基礎保障到平台機製,體(ti) 現了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務實合作的廣闊前景。中國將在聯盟框架下,同亞(ya) 洲各國攜手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鏈 接
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基金依托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設立,自2021年設立以來,已探索實施了“吳哥守護人”“巴米揚守護人”“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教育網絡”“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青年論壇”等一係列促進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的公益項目,後續將開展亞(ya) 洲文物保護修複、聯合考古,策劃文物展覽展示,推進“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最佳實踐”遴選與(yu) 推介,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yu) 青年人才培養(yang) 等,進一步凝聚國際文化遺產(chan) 保護共識,加強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合作,促進亞(ya) 洲文明交流與(yu) 互鑒,激發亞(ya) 洲文明活力。
根據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項目申報指南,該基金通過開放申報,對聯盟框架下的聯合考古、文物保護修複、世界遺產(chan) 保護管理、文物展覽展示、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與(yu) 交流、公眾(zhong) 宣傳(chuan) 等項目進行資助和支持,並為(wei) 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運作及相關(guan) 工作提供支撐。
(資料來自國家文物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