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培育更多“鏈主”企業 增強產業競爭力

發布時間:2023-05-15 10:34:00來源: 新華日報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戰略部署,對標總書(shu) 記對江蘇工作和推進製造強國建設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全省上下正全力加快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為(wei) 實現經濟率先整體(ti) 好轉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從(cong) 本期開始,《新華日報·經濟周刊》將分三期刊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係列調查”,從(cong) 不同維度展示江蘇行進中的探索和作為(wei) ,並針對推進中發現的問題多方尋策問路,敬請關(guan) 注。

  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順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踐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生動體(ti) 現。以鏈主企業(ye) 為(wei) 依托,增強製造業(ye)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等實體(ti) 企業(ye) 和實體(ti) 經濟的競爭(zheng) 力,是推動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必然選擇。隨著產(chan) 業(ye) 鏈重要性日益突出,“鏈主”企業(ye) 的培育愈發受到重視,相關(guan) 表述被頻頻寫(xie) 進各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究竟什麽(me) 樣的企業(ye) 可被稱作“鏈主”企業(ye) ?江蘇“鏈主”企業(ye) 發展情況如何,未來該怎樣發揮好產(chan) 業(ye) 鏈主導力?

  產(chan) 業(ye) 生態的“聚合”者

  5月6日,立夏,在連雲(yun) 港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盛虹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裏,一片火熱的施工景象。“眼下,全廠主要道路已全部貫通,正全力推進土建施工、鋼結構及設備安裝工程。”盛虹化工新材料項目施工負責人朱恒軍(jun) 介紹,按照進度,項目明年下半年就能建成投產(chan) 。

  發軔於(yu) 蘇州市吳江區的盛虹集團,從(cong) 紡織業(ye) 下遊的印染起步。2010年,北上連雲(yun) 港,正式進軍(jun) 石化領域,在徐圩新區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生產(chan) 化纖的重要原料——PTA項目。此後,盛虹先後建設了240萬(wan) 噸/年醇基多聯產(chan) 、70萬(wan) 噸丙烷脫氫項目,以及國內(nei) 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ti) 化項目,逐步攀登到產(chan) 業(ye) 鏈的最頂端。

  “2021年,盛虹集團在行業(ye) 內(nei) 率先提出戰略轉型,延鏈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目前已經發展成為(wei) 國內(nei) 最大的丙烯腈新材料、全球最大的光伏級EVA新能源材料、綠色再生纖維製造商,形成‘油、煤、氣’三頭並舉(ju) 、‘芳烴’‘烯烴’雙線並進、上下遊全產(chan) 業(ye) 鏈一體(ti) 化發展新模式。”盛虹控股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繆漢根告訴記者。

  在盛虹的“磁吸”之下,配套企業(ye) 紛紛被吸引而來,如今,在連雲(yun) 港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內(nei) ,煉油年產(chan) 能1600萬(wan) 噸,乙烯供應量將可達到400萬(wan) 噸,打造了多條串聯全球石化產(chan) 業(ye) 原料、生產(chan) 基地的供應鏈。

  “‘鏈主’企業(ye) 是產(chan) 業(ye) 鏈上的關(guan) 鍵企業(ye) ,多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下遊,自身規模較大,在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中要引領發展方向,並且能夠整合產(chan) 業(ye) 鏈中的其他企業(ye) 。”南京大學長江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總結說。

  “鏈主”企業(y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上的“超級節點”,擔負著產(chan) 業(ye) 生態集聚者的重任,往往能帶動形成區域產(chan) 業(ye) 集群。江蘇大力支持以“引航”企業(ye) 為(wei) 代表的“鏈主”企業(ye) 發展,一批“鏈主”企業(ye) 脫穎而出,生態主導力不斷提升。

  5月11日,在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鋰電池高端裝備智能製造車間,智能物流立式倉(cang) 庫內(nei) ,AGV無人機來回跑動搬運物料,生產(chan) 線上正在進行設備的裝配與(yu) 調試。今年3月,無錫市工信局發布2022年度無錫市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龍頭企業(ye) 名單,在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中,先導智能當仁不讓入選。“先導作為(wei) 高端裝備製造企業(ye) ,年度供應鏈采購量已高達百億(yi) 元,一台高端裝備上所需要的零部件過萬(wan) ,目前,受先導輻射帶動的精密加工、物流運輸、零部件配套供應商有2000餘(yu) 家。”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介紹。

  在“鏈主”帶動下,配套愈發“本地化”,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生態聚合的一大趨勢。

  “作為(wei) ‘蘇南模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常州擁有同類城市中最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當前正在加速建設、建成‘新能源之都’,市內(nei) 各企業(ye) 之間相互配套,物流成本和溝通成本優(you) 勢凸顯,我們(men) 以市內(nei) 供應商為(wei) 核心,覆蓋全省,並向省外輻射,不斷整合優(you) 質供應商。”萬(wan) 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星星充電負責人鄭雋一介紹,作為(wei) 中國充電樁龍頭企業(ye) ,公司的充電樁核心零部件,除一部分進行自研自製外,還采取了入股投資並引入本地的方式,積極打造常州本地化供應鏈,目前,僅(jin) 充電樁生產(chan) 製造方麵,供應鏈本土采購率已達三成左右,相比疫情前提高整整一倍。

  價(jia) 值鏈條的“拔升”者

  “價(jia) 值鏈”一詞最早是由邁克爾·波特在1985年發售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創造和維持卓越績效》一書(shu) 中提出,他認為(wei) 企業(ye) 是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成體(ti) ,這些集合具體(ti) 包括設計、生產(chan) 、銷售、向客戶交付產(chan) 品以及可以為(wei) 產(chan) 品提供額外增值幫助的各種活動,是一個(ge) 開放式鏈條。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鏈主”企業(ye) 除了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位居核心或主導地位,往往還是掌控整個(ge) 價(jia) 值鏈條中最有價(jia) 值部分並擁有“話語權”的企業(ye) 。

  從(cong) 單一的薄膜電容器設備生產(chan) 起家,到如今成為(wei) 全球領先的鋰電池裝備龍頭企業(ye) ,無錫先導正是這樣一家不斷向價(jia) 值鏈高端化轉型的企業(ye) 。

  回顧先導智能的發展曆程,早在2007年,先導智能已成為(wei) 國內(nei) 電容器設備的龍頭企業(ye) ,“市占率”第一。但王燕清並不滿足。當時高端鋰電池設備都被國外企業(ye) 壟斷,先導憑借著在電容器卷繞機方麵的技術積累,投入巨資用於(yu) 研發,與(yu) 進口鋰電池設備的差距不斷縮小。

  他舉(ju) 例說,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日本鬆下之前在全球考察時,提出一個(ge) 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求製造的圓柱卷繞機每分鍾能生產(chan) 30個(ge) 鋰電池裸電芯,而他們(men) 自己的設備隻能做到每分鍾20個(ge) 左右。王燕清咬牙接下了這一艱巨任務,經過不斷調試改進,終於(yu) 達標,這是當時全球的最高效率,先導智能也在2018年成為(wei) 特斯拉在中國的唯一電芯設備供應商,通過技術提升帶來的核心競爭(zheng) 力讓國產(chan) 設備不用再走低價(jia) 競爭(zheng) 的老路。從(cong) 做單機設備發展到整線設備輸出,先導智能著眼於(yu) 全麵提升企業(ye) 產(chan) 品的附加值。“鋰電池高端智能裝備是先導的核心主營業(ye) 務,鋰電池的製造過程繁瑣,工藝複雜,先導深度研究電池製造工藝,打通了鋰電池裝備的各個(ge) 生產(chan) 工序,成為(wei) 了全球唯一一家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鋰電池整線解決(jue) 方案服務商。”王燕清說。

  仔細留意南京地鐵內(nei) 的站台門,一開一合之間,都有“康尼機電”的身影。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zhuan) 注於(yu) 機電核心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創新型企業(ye) ,其中,城軌車輛門係統作為(wei) 公司的核心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占率已連續十多年保持50%以上。

  在這樣一個(ge) “窄領域”內(nei) ,如何攀登價(jia) 值鏈高端?提升產(chan) 品價(jia) 值、提高服務質量、優(you) 化供應鏈條、拓展市場渠道,成為(wei) 康尼機電拉升價(jia) 值鏈的“密碼”。

  “公司以軌道交通新造車輛門係統為(wei) 核心產(chan) 品,將開發海外外掛移門平台和海外區間車平台作為(wei) 市場開拓的重點方向,積極拓展海外後市場業(ye) 務和內(nei) 裝產(chan) 品業(ye) 務,擴大海外市場銷售規模。”康尼機電副總經理張洪斌說。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電子信息產(chan) 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副院長吳蘭(lan) 調研後認為(wei) ,要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需培育出足夠多的本土價(jia) 值鏈“鏈主”企業(ye) ,借助“鏈主”的話語權有效引導資源優(you) 化配置,實現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在國際市場合理分工,從(cong) 而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這樣的觀點得到企業(ye) 的認同。“我們(men) 希望助力更多在產(chan) 業(ye) 鏈上的合作夥(huo) 伴‘發展起來’,並能‘走出去’。”王燕清告訴記者,先導智能與(yu) 地方政府緊密溝通,正尋求以“共建供應鏈產(chan) 業(ye) 園”的方式,把一些優(you) 質的、核心的供應商本地化,比如,在上遊發掘潛力本土公司,納入先導供應商體(ti) 係,並依靠先導的平台及研發能力,給予上遊優(you) 質企業(ye) 技術支持,共同研發、改進、優(you) 化其產(chan) 品。

  協同創新的“牽頭”者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很多“鏈主”企業(ye) 不僅(jin) 自身是技術創新的引領者,也是協同創新的發起者、牽頭者。

  “技術創新永遠不能‘圈地自萌’。”鄭雋一舉(ju) 例說,麵對電子芯片短缺,萬(wan) 邦積極“借智”海外,與(yu) 全球核心芯片品牌原廠進行深層次接觸,增強互信,並進行技術交流,提高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同時,加強與(yu) 各類本地供應商的互利合作,一起攻克行業(ye) 難題。

  眼下,從(cong) 國家到省級層麵,都鼓勵以企業(ye) 為(wei) 中心成立各類“創新聯合體(ti) ”,然而其中的難點在於(yu) “協同”二字。這也正是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存在的必要性。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省級以上中心14家、其中國家級2家。

  2019年6月25日,由盛虹集團與(yu) 東(dong) 華大學共同牽頭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獲工信部批複,成為(wei) 我省首家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

  成立四年來,該中心依托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市場化運營,已有股東(dong) 單位15家、聯盟單位152家。中心聚合全行業(ye) 的創新力量,建立多個(ge) 重點實驗平台,還與(yu) 盛虹集團聯合設立專(zhuan) 項基金,通過產(chan) 學研用全產(chan) 業(ye) 鏈合作,累計發布48個(ge) 協同創新項目成果,推動一批成果順利轉化,創新中心聯合愛尚家公司等研發的“複合導電纖維技術”,已應用到奧運會(hui) 的熱力保障設施中。

  “目前我們(men) 已搭建起技術創新供給、聯盟單位協同、研發成果轉化‘三大體(ti) 係’,可以服務全行業(ye) 的協同創新。”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負責人表示,為(wei) 進一步發揮創新平台優(you) 勢,需要持續加大資金、人才投入,建議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激勵作用,給予企業(ye) 創新聯合體(ti) 定向政策支持;建立促進企業(ye) 創新聯合體(ti) 健康發展的良性生態,加強高層次人才團隊、學術帶頭人的引進和扶持力度,來滿足“自上而下”創造市場的創新與(yu) 需求。

  類似的期待並不少見。總部位於(yu) 南通的中天科技集團,30年來從(cong) 生產(chan) 磚瓦建材轉向光通信領域,從(cong) 光通信邁入智能電網,從(cong) 光電產(chan) 業(ye) 進軍(jun) 海洋、新能源領域,實現了創新轉型“三級跳”。截至目前,企業(ye) 已參與(yu) 製修訂超過500項國家及行業(ye) 標準,有6個(ge) 產(chan) 品被工信部相繼確認為(wei) 全國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

  “未來,我們(men) 將能源網絡、通信網絡和海洋經濟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創新的著力點,不斷強鏈補鏈,邁向穩健發展、創造更大價(jia) 值新階段。但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中天科技董事長薛濟平建議,在企業(ye) 尋求成為(wei) “鏈主”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協調解決(jue) 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解決(jue) 重點項目和重大平台等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在人才引進、科技創新項目申報、財政資金支持、稅收優(you) 惠政策等方麵,給予持續指導與(yu) 支持。

  融通發展的“引航”者

  事實上,我國的“鏈主”企業(ye) 主要類型是在製造業(ye) 工業(ye) 領域處於(yu) 下遊的企業(ye) ,是直接麵對下遊的客戶或者消費者的企業(ye) 。毋庸諱言,江蘇目前還缺少像“華為(wei) ”“中興(xing) ”“大疆”這樣的巨無霸“鏈主”企業(ye) 。

  陳柳分析說,“鏈主”企業(ye) 的形成,和市場大小、集成能力、技術水平有很大關(guan) 係,市場不大,“鏈主”企業(ye) 就很難在全球市場上有所作為(wei) 。而江蘇“鏈主”企業(ye) 數量的多少,取決(jue) 於(yu) 怎麽(me) 定義(yi) “鏈主”企業(ye) 的規模標準,總體(ti) 來講,江蘇大型企業(ye) 主要集中在傳(chuan) 統製造行業(ye) ,如鋼鐵、紡織等,這些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的模塊零部件網絡,不如通信設備等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就會(hui) 顯得“鏈主效應”並沒有那麽(me) 強,這也是江蘇可以提升的空間所在。

  那麽(me) ,如何從(cong) 精準識別、要素保障、金融服務等方麵進一步完善“鏈主”企業(ye) 培育機製,持續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

  陳柳認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合作一定要有牽頭的龍頭企業(ye) ,推動下遊企業(ye) 努力從(cong) 低附加值的組裝加工逐步轉向結構和工藝更複雜、技術壁壘更高的加工製造環節,同時,做好大中小企業(ye) 、上中下遊企業(ye) 、“鏈主”企業(ye) 與(yu)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之間的融通、協同發展。

  “培育‘鏈主’企業(ye) ,本質上就是如何在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鏈上形成世界一流大企業(ye) 的問題,這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而且具有偶然性。”陳柳表示,下一步還是要從(cong) 江蘇具有優(you) 勢的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入手,如從(cong) 徐州市工程機械產(chan) 業(ye) 集群、蘇州市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機械集群、通泰揚海工設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中,培育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鏈主”企業(ye) 。

  在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宏看來,培育“鏈主”可以分為(wei) “四步”——打造“鏈主”企業(ye) 生態雨林,構建全鏈條企業(ye) 梯次培育體(ti) 係,推進“潛在”“鏈主”企業(ye) 向“鏈主”企業(ye) 躍升,打造有利於(yu) 企業(ye) 高成長發展的生態係統;推動“鏈主”企業(ye) 形成關(guan) 鍵核心技術優(you) 勢,架構其與(yu) 上下遊企業(ye) 、科研機構共建創新聯合體(ti) 、技術聯盟的橋梁,探索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揭榜掛帥”創新機製;提升“鏈主”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影響力,促進產(chan) 業(ye) 集群融合創新發展,構建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引導“鏈主”企業(ye) 向中小企業(ye) 開放創新資源和場景,強化產(chan) 業(ye) 鏈發展韌性;加強“鏈主”企業(ye) 發展的金融支撐,提升“鏈主”企業(ye) 在特定產(chan) 業(ye) 基金投資中的決(jue) 策地位,撬動社會(hui) 資本深度參與(yu) 補鏈強鏈延鏈,引導各類金融資源向“鏈主”企業(ye) 傾(qing) 斜,提升產(chan) 業(ye) 、金融、科技融合水平。

  記者了解到,立足江蘇省情,早在2020年我省就提出“百企引航”三年行動計劃。業(ye) 界有一個(ge) 形象的比喻:“艦隊出海,‘鏈主’企業(ye) 可能是‘主艦’,但‘引航’企業(ye) 是開在最前麵的‘急先鋒’。”

  省工信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加速“產(chan) 業(ye) 強鏈”,我省瞄準企業(ye) 培育,建立“鏈主”企業(ye) “一企一策”、“引航”企業(ye) “直通車”、中小企業(ye) 服務專(zhuan) 員、重點企業(ye) 融資“白名單”等製度,省市聯動累計培育107家“引航”企業(ye) 。下一步,我省將持續加強對大企業(ye) 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在項目審批和資金、榮譽評選上給予優(you) 先照顧,在土地、用能和排放指標等生產(chan) 要素的安排上給予適當傾(qing) 斜,全力推動江蘇更多“引航”企業(ye) 成為(wei) “主艦”,力爭(zheng) 形成一批主導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的“鏈主”。(付奇 許願 杭春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