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區“改”出幸福新生活
新建的門頭、平整的道路、整潔的牆麵、錯落有致的植被,老人們(men) 在運動場地上鍛煉身體(ti) ,不時傳(chuan) 來孩子們(men) 的歡聲笑語......在武漢市江漢區萬(wan) 鬆街道武展社區,改造後的小區實現“逆生長”,看不出它已有30多歲。
武展社區是武漢市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ge) 縮影。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持續推進,武漢市一個(ge) 個(ge) 老小區華麗(li) 變身,一棟棟老居民樓煥發新顏,改善了人居環境,居民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居民當“主角”
“以前,這裏的環境大家看了直擺頭,總想找機會(hui) 搬走。” 家住武漢市新華街江北社區的王女士已在小區居住了三十餘(yu) 年。
2021年,江北社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隔離樓宇的院牆被推倒,引進了健身器材,有了公共休閑的場所;破舊的地麵變成了平整的泊油路;漏水的樓頂、牆壁做了防水處理;在不影響采光的基礎上添置了適量綠植花壇點綴……一係列的改造項目完成後,王女士的生活變了樣兒(er) :“環境變得整潔了,配套更齊全了,每天一出門都感覺心裏敞亮了,鄰裏也越來和睦。”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居民,一頭連著政府,怎麽(me) 改?居民意見很重要。“雖然生活在一個(ge) 小區,但各戶居民之間利益訴求各有不同,想要達成意見統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需要提高居民全過程的參與(yu) 度。”武漢市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揮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橫堤社區的“鄰裏夜話”、西橋社區的“小區治理月月談”、德潤社區的“七點半議事廳”等議事平台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居民參與(yu) 率,充分保障小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yu) 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從(cong) 拆除私搭亂(luan) 建、粉刷樓體(ti) 、增補綠地等外部施工,拉升小區“顏值”,到更新鋪設水、電、氣、暖等管道設施,疏通小區“血脈”,2022年,武漢市江漢區29個(ge) 老舊小區294棟“從(cong) 麵子到裏子”全麵提檔升級,改造建築麵積135.35萬(wan) 平方米,惠及19353戶居民。
老樓披“新綠”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牽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2022年,節能環保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中,武漢市也在綠色、低碳上做足了文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北湖街道建設社區新華小區,太陽能光伏板、太陽能路燈、運動發電健身器材、垃圾智能分類減量管理站隨處可見。新華小區作為(wei) 武漢市首批舊改低碳試點小區之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整個(ge) 片區,大量運用新材料、新技術。
“武漢夏天天氣炎熱,安裝屋頂分布式光伏板,整體(ti) 建築的溫度會(hui) 下降5到7度。”建設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李鍾介紹道,社區還引入社會(hui) 資本投資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樁)、居民閑置物品及可回收垃圾智能化收運係統,設立社區公益碳基金;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打造小區共享花園、樓頂花園。
同樣引入綠色環保理念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的還有武展教委宿舍院,“武展教委宿舍院的改造,不局限外表的美觀,還延伸到了屋內(nei) 環保,為(wei) 徹底解決(jue) 做飯產(chan) 生的‘油鼻涕’,我們(men) 為(wei) 居民更換安裝了無煙環保灶台。”武展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鄭紅介紹道。
“將傳(chuan) 統老式外直排油煙的方式改造為(wei) 淨化油煙分離的排煙方式,既減少環境汙染,還能讓外立麵更美觀,清洗也方便,現在做飯也更有幸福感了。” 家住14號院的馮(feng) 奶奶主動帶著記者去看了家裏新換的無煙灶台。
成果靠“管理”
暖暖新家園,穩穩幸福感。老舊小區改造,“三分改、七分管”。老舊小區裏拆了的私搭亂(luan) 建是否還會(hui) 加裝回來?規劃好的綠地是否會(hui) 被小區居民的私人物品占據?老舊小區改造後的維護和治理也是一個(ge) 難題。
為(wei) 解決(jue) 老舊小區的長效治理和可持續化運營難題,武漢市江漢區探索出政府出一點、百姓給一點、經營補一點“三個(ge) 一點”模式。通過政府、企業(ye) 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來建立自我“造血”機製,逐漸改變老舊小區當下“無人管、管不好”的狀況,以實現老舊小區的長效治理。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件解民憂、暖民心的民生實事,要想把實事兒(er) 辦好,把改造成果鞏固住,還需要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長效機製。”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揮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為(wei) 提升老舊小區物業(ye) 服務水平,踐行“先服務、後收費,不服務、不收費”的服務承諾,物業(ye) 進駐先行服務3個(ge) 月,試用期後再次通過居民滿意度調查進行考評,對考評結果較差、居民群眾(zhong) 意見大的物業(ye) 企業(ye) 實行退出機製。
“現在小區成立了業(ye) 委會(hui) ,引進了新的物業(ye) 公司,監控實現了全覆蓋,盜竊沒有了,亂(luan) 停車的現象也沒有了,物業(ye) 費繳費率由舊改之前的不到30%提升到90%。”沁園春小區的業(ye) 委會(hui) 主任丁秀娟對記者說。
目前“全域智能運營”模式已在江漢區逐步鋪開。預計到2023年底將完成江漢區302個(ge) 老舊小區專(zhuan) 業(ye) 化物業(ye) 服務全覆蓋目標。
2023年,武漢市江漢區將持續重點解決(jue) 老舊小區市政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健全、物業(ye) 管理缺失等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針對居民的不同需求,按照“因地製宜、一區一策”的原則,對老舊小區實施精細化改造,讓居民住得更順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