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學子創業成功後反哺母校
“這是學長指導我們(men) 做的創業(ye) 計劃書(shu) ,我們(men) 的項目拿到了大學生‘雙創’大賽,拿到省級銀獎。”武漢東(dong) 湖學院稅收學專(zhuan) 業(ye) 學生黎子怡說。
他口中的學長,不是別人,正是東(dong) 湖學院“創業(ye) 明星”吳明昊。從(cong) 手機膜起家,到電商創業(ye) ,賺了錢之後,他第一件事情是返回母校,為(wei) 學校“返家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社會(hui) 實踐隊”提供項目經費,號召大學生到農(nong) 村開展“電商助農(nong) ”項目,積極回饋母校和家鄉(xiang) 。吳明昊透露,“去年,團隊成員一起拚搏,孵化了多個(ge) 創業(ye) 項目,營業(ye) 額超過2500萬(wan) 元。”
黎子怡原本製作了一份創業(ye) 計劃書(shu) ,項目是烘幹機。“和學長指導過後的相比,我以前的計劃書(shu) 沒有考慮生產(chan) 環節、簡單的財務報表,也沒有預算計劃,就連營銷方案都十分簡單。”黎子怡說。
吳明昊說:“我根據自己創業(ye) 經驗,給他們(men) 提供了一些建議。首先烘幹機太籠統,我希望他們(men) 可以針對細分市場,同時他們(men) 之前做的產(chan) 品設計太過簡單了,功能也非常單一。”
聽取了吳明昊的建議後,黎子怡首先收集了大量信息,然後設計了針對母嬰市場的便攜式多功能烘幹機。她說:“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有快速烘幹功能,可以定時,定功率,還可以除蟎和消毒。這些功能的設計,我們(men) 參考了市麵上的產(chan) 品。”在財務報表上,黎子怡重新進行了製作,尤其是原材料費用方麵,吳明昊帶著他一起去了解價(jia) 格,收集了大量的數據。
黎子怡說:“相當於(yu) 他帶著我們(men) 在‘創業(ye) ’,從(cong) 生產(chan) 原材料到銷售環節,再到財務規範,給我們(men) 提供了實踐經驗。”最終,黎子怡和隊員們(men) 拿下湖北省雙創大賽的銀獎。
能夠提供這樣的經驗,源於(yu) 吳明昊豐(feng) 富的創業(ye) 經驗。明昊數碼、明昊美妝、明昊閑置二手……讀大一時,校內(nei) 創業(ye) 的吳明昊通過學校創業(ye) 基地選拔賽,成功進駐武漢東(dong) 湖學院大學生創業(ye) 基地。2020年12月2日,他注冊(ce) 了武漢滿創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yu) 電子產(chan) 品銷售、廣告設計和軟件開發。
吳明昊說,“創業(ye) 始於(yu) 2019年,那時候主要是賣手機。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跑武漢各大高校,通過免費送手機膜加好友來累積客戶量。進貨的錢是從(cong) 自己的生活費裏擠出來的,然而這種方式並沒有成功。貼了很多膜,但是沒有人買(mai) 手機,投資虧(kui) 了不少,一度靠跑腿代拿快遞以補足生活費。”
2020年,他將自己攢的1500元生活費買(mai) 禮品作為(wei) 學校新生晚會(hui) 的讚助。“雖然有了一點微薄的收益,後來又進入了瓶頸期,入不敷出。”吳明昊表示,那時候,他開始思考為(wei) 什麽(me) 電子產(chan) 品線下銷售困難,利用專(zhuan) 業(ye) 課上學習(xi) 的知識思考一係列問題。
於(yu) 是,他開始利用抖音平台做宣傳(chuan) 推廣。“一開始沒抱多大期望,但是發現有人是看了視頻之後來谘詢產(chan) 品的,我就開始認真經營抖音號。”他開始研究很多抖音上的大號,他們(men) 做了哪些內(nei) 容,每個(ge) 鏡頭是怎麽(me) 拍的,大家為(wei) 什麽(me) 喜歡,他把抖音號的運營當成電商專(zhuan) 業(ye) 的一種實踐。
他在身邊找題材,征求顧客同意後,他開始拍攝最原始真實的視頻案例,用抖音記錄送貨,為(wei) 客戶定製專(zhuan) 屬視頻方案,持續記錄顧客電子設備的體(ti) 驗感……一個(ge) 個(ge) 具有鮮明特點的真實客戶案例被拍成抖音小視頻,經過專(zhuan) 業(ye) 後期剪輯製作,在抖音號上進行推廣,最終吸引了一批顧客。
2023年即將完成學業(ye) 的吳明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創業(ye) 實戰成績單。2020年,他通過招聘組建了6人的穩定團隊,投資了30萬(wan) 元進行選品和店麵裝修,年銷售額達到近600萬(wan) 。2021年,他帶領學弟學妹們(men) 一起嚐試電商創業(ye) ,輔導學弟學妹們(men) 參加創業(ye) 基地入駐答辯,給學校的應屆畢業(ye) 生提供就業(ye) 崗位,團隊擴展到18人,企業(ye) 銷售額超過1300萬(wan) ,淨利潤達到400萬(wan) 。2022年,為(wei) 了回報母校,他為(wei) 學院“返家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社會(hui) 實踐隊提供項目經費,號召大學生到農(nong) 村開展“電商助農(nong) ”項目,積極回饋母校和家鄉(xiang) 。作為(wei) 創業(ye) 團隊的隊長,他帶領團隊一起拚搏,孵化了多個(ge) 創業(ye) 項目。(張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