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方位引才引智 山西晉城打造聚才“強磁場”

發布時間:2023-05-19 10:37: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在全省率先啟動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設,累計掛牌各類基地596個(ge) ;

  2022年,發放各類人才(團隊)獎補5594.2萬(wan) 元,創曆史新高;

  啟動“引鳳興(xing) 晉”人才計劃,實施“七個(ge) 一批”係列活動,精準、柔性吸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ye) ,走出了一條緊貼晉城實際、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強市新路子……

  一項項創新舉(ju) 措,一組組驕人成績,一次次“雙向奔赴”的背後,是晉城市委、市政府廣納天下英才的胸襟,是不拘一格用才的氣魄,是用心用情留才的溫度,是一座城與(yu) 一群人努力打造新時代“才聚城興(xing) ”的生動實踐。

  引鳳興(xing) 晉 傾(qing) 心盛情“邀人才”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以人才為(wei) 核心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決(jue) 定著城市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2022年,晉城實現GDP增速連續3年排在山西省第一位,總量突破2300億(yi) 元,人均GDP達到10.5萬(wan) 元,高於(yu) 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同時,以改造提升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和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方向,加快構建起“1+5”多元支撐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正處在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時期的晉城求賢若渴。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頂層謀劃是引擎。

  今年,晉城市啟動“引鳳興(xing) 晉”人才計劃,持續“搶灘布陣”,為(wei)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贏得主動和先機。

  “我們(men)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條件成就人才。”

  “我們(men) 將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生活待遇等各個(ge) 方麵,給予最大的優(you) 惠和傾(qing) 斜,讓大家都能在晉城舒心生活、安心工作、專(zhuan) 心發展……”

  4月14日,晉城市“引鳳興(xing) 晉·城就未來”(北京)宣介會(hui) 如期舉(ju) 行。

  晉城市委書(shu) 記王震作主旨宣介,為(wei) 在京的晉城籍優(you) 秀學生和畢業(ye) 生代表介紹了晉城的發展優(you) 勢、資源稟賦和發展戰略,闡釋了晉城的良好發展態勢,表達了晉城對人才的真切渴求,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廣大學子發出“英雄帖”,邀請大家積極參與(yu) 晉城高質量發展,與(yu) 家鄉(xiang) 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當天,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等知名高校的40名晉城籍優(you) 秀學生和畢業(ye) 生參加了宣介會(hui) 。

  5月10日,晉城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薛明耀率隊赴武漢大學洽談市校合作,真誠希望武漢大學把最好的科研成果、創新理念和優(you) 秀人才帶到晉城,攜手開啟一段雙向奔赴、彼此成就的新征程,合力打造市校共建、合作共贏典範。

  “引鳳興(xing) 晉”計劃啟動以來,全市多名黨(dang) 政領導、各個(ge) 縣(市、區)、開發區以及部門組成的宣介小分隊,進高校訪名校,先後走進北京、廣州、成都、太原、上海、徐州、武漢等地開展多場政企進名校宣介活動。

  傾(qing) 一城誠意,邀天下英才。一座城與(yu) 一群人的“雙向奔赴”,在這個(ge) 時代,正在晉城加速演繹。

  互利共贏 不拘一格“用人才”

  3月18日,“牽手阜外”暨“引鳳興(xing) 晉”人才計劃啟動儀(yi) 式在市人民醫院白水院區舉(ju) 行。這也是繼2月26日,首批33名晉城籍在京高層次醫學專(zhuan) 家通過柔性引才方式成功與(yu) 市人民醫院簽約後,該市醫療界的又一大盛事。

  市民李先生身患胰頭癌,原本打算轉到上級醫院進行手術。得知此次“引鳳興(xing) 晉”專(zhuan) 家中有相關(guan) 領域的權威專(zhuan) 家趙向前教授,便決(jue) 定留在市人民醫院做手術,手術非常成功。

  “北京專(zhuan) 家技術精、服務好,我們(men) 家屬心裏很踏實!”

  “感謝市人民醫院牽線搭橋,請來北京的專(zhuan) 家,感謝各位晉城籍專(zhuan) 家不忘家鄉(xiang) 人民。”

  ……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患者和家屬們(men) 讚不絕口。而這,隻是“引鳳興(xing) 晉”計劃中“七個(ge) 一批”係列活動的一個(ge) 縮影。

  除引進一批晉城籍醫療專(zhuan) 家外,在引進一批高水平教育團隊、一批專(zhuan) 業(ye) 型央企高管、一批高校博士服務團、一批“1+5”現代產(chan) 業(ye) 高端人才、一批知農(nong) 愛農(nong) 新型人才和一批“雙師型”高層次技能人才方麵,同樣碩果累累。

  目前,澤州縣與(yu) 北師大(教育集團)合作成立了澤州一中教育集團,全力培養(yang) “留得住”的“永久牌”本土教育人才;

  10名能源領域的專(zhuan) 家人才已到晉城市發改委、能源局、應急管理局等單位任職,為(wei) 晉城能源革命提供科技支撐;

  博士劉楊帶隊開展的“城市泛在智聯關(guan) 鍵技術與(yu) 應用示範”研究項目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算例與(yu) 網絡融合關(guan) 鍵技術”研究項目也正在申報中;

  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光機電產(chan) 業(ye) 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範守善院士、鴻智納米光機電研究院,引進武漢理工大學陸平教授團隊、中南大學黃伯雲(yun) 院士,共同參與(yu) “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合作啟動“六新”產(chan) 業(ye) 項目,為(wei) “世界光穀”插上人才的“翅膀”;

  澤州縣和陵川縣紛紛出台相關(guan) 引才政策,成功引進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並同農(nong) 業(ye) 院校深入合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注入科技創新活力;

  晉城職業(ye) 技術學院圍繞機電、信息、文旅康養(yang) 等緊缺專(zhuan) 業(ye) ,聘請到17名省內(nei) 高校專(zhuan) 家、企業(ye) 技術能手、技能大師、非遺傳(chuan) 承人等擔任客座教授,4名企業(ye) 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實現了校企崗位互通,教師“雙向互駐”。

  引天下英才而聚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晉城,不斷壯大的人才方陣,奔湧出如大江大海般永不枯竭的創新倍增活力。

  厚植沃土 用心用情“留人才”

  5月的晉城,正是櫻桃豐(feng) 收的季節。澤州縣晉廟鋪鎮櫻桃山莊內(nei) ,博士李安正和她的團隊查看櫻桃長勢。

  李安是河北人,曾在歐洲學習(xi) 工作15年。2019年底,在遊子情懷和政策扶持的共同催化下,她毅然決(jue) 然來到澤州農(nong) 村紮根創業(ye) 。如今,她團隊負責的櫻桃示範園有800多畝(mu) ,是國內(nei) 少有的規模化櫻桃自建種植基地,同時可帶動周邊剩餘(yu) 勞動力1000餘(yu) 人。

  車厘子引進創新栽培示範推廣項目更是在澤州大地落地開花。截至目前,助建的櫻桃小鎮和庭院經濟項目,在20個(ge) 行政村的35個(ge) 自然村推廣實施,基本形成了老年人就業(ye) 、青年人創業(ye) 的良性產(chan) 業(ye) 結構,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新動能。

  在晉城,像李安這樣的外鄉(xiang) 人還有很多。得益於(yu) 晉城市優(you) 厚的人才政策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近悅遠來的良好生態讓越來越多的“千裏馬”在晉城大地競相奔騰。

  麵對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zheng) 環境,近年來,晉城市緊扣人才“引、育、用、留、服”全鏈條,定政策、搭平台、抓協調、強服務,實施一攬子人才創新政策,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人才評定標準,加大人才發展投入,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的好態勢不斷鞏固。

  2022年,省校市校合作新掛牌各類基地355個(ge) ,簽約大學生實習(xi) 實訓、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科研平台延伸等合作項目414個(ge) 。設立市校合作專(zhuan) 項資金,投入910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人才引進、人才公寓、創新研發、學科建設等。通過“12大基地”的牽引帶動,目前全市各領域共引進本科以上人才4300餘(yu) 人,其中,10名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鍛煉,人數全省最多。此外,本土人才培養(yang) 持續加強,全年培訓各類人員4.8萬(wan) 餘(yu) 人次。

  人才紅利加持下,企業(ye) 發展紛紛闖出新路子,捧回了真金白銀。截至目前,該市30家單位與(yu) 18所高校在煤層氣、煤炭、裝備製造、數字經濟等產(chan) 業(ye) 合作開展38個(ge)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果轉化費用達1792.38萬(wan) 元。

  晉城對人才的關(guan) 愛,不僅(jin) 滲透在服務理念裏,更流淌在發展環境中。2022年,全市人才專(zhuan) 項經費大幅提升,市縣兩(liang) 級在人才補貼、創業(ye) 資助、平台獎勵等方麵的人才支持經費達3.05億(yi) 元。

  在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4.68萬(wan) 平方米的全省首個(ge) 人才主題公園風景如畫,74套高層次人才住房和507套人才公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一花一樹,一物一景都在表達著這座城市對人才的最真誠禮遇。

  城市因人才而興(xing) 、人才因城市而榮。如今的晉城,已成為(wei) 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廣闊舞台,一幅“產(chan) 、城、人”共融共享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高春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