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滁州市琅琊區全麵加強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發布時間:2023-05-22 11:09: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滁州市琅琊區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歐陽修、辛棄疾、王陽明等文人墨客,名宦賢達都曾在這裏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物資源。琅琊區現存不可移動文物64個(ge)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ge)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ge)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個(g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8個(ge) 。近年來,琅琊區強化措施,主動作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

  密織保護網絡。開展長江流域文物普查工作,建立117項文物檔案庫,發掘新增8個(ge) 文物點,現狀照片500餘(yu) 張,測繪最新文物數據信息600餘(yu) 個(ge) ,對14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兩(liang) 線”矢量數據進行測繪,全麵掌握轄區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情況。堅持保護第一,市以上文保單位均劃定保護範圍、建設控製範圍,嚴(yan) 格落實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示製度、文物巡查製度,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方式,聘請文物保護員和第三方文物管護,定期巡查文物安全,進行文物本體(ti) 周邊環境整治,近年來,累計報告並解決(jue) 文物安全隱患20餘(yu) 個(ge) ,省級文物琅琊寺內(nei) 違建拆除案例榮獲第三屆全國文物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

  牢抓重點項目。圍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點和非遺等曆史文化遺產(chan) 現狀,深入謀劃一批重點項目,申報文物本體(ti) 保護、安全防護、數字化利用等項目12個(ge) ,以項目為(wei) 抓手強化文物安全保障,推進數字化展示,豐(feng) 富曆史文化傳(chuan) 播形式。成功獲批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安防、無梁殿保護修繕、無梁殿防雷、豐(feng) 樂(le) 亭修繕、琅琊寺明月觀保護修繕等重點文保單位項目6個(ge) ,實施摩崖石刻及碑刻數字化檔案庫、田野文物數字化監控、琅琊文旅VR雲(yun) 遊平台等數字化利用類項目3個(ge) ,獲上級專(zhuan) 項經費支持1390萬(wan) 元,到位資金635萬(wan) 元。

  創新利用傳(chuan) 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多重價(jia) 值,打造“一幅畫、一本書(shu) 、一項體(ti) 驗”。一幅畫,豐(feng) 富呈現維度,設計製造文物主題創意產(chan) 品,以醉翁亭、琅琊寺、清流關(guan) 等文物保護單位和非遺項目為(wei) 原型設計“畫意琅琊”係列文創產(chan) 品,展現文物與(yu) 當代生活間的感性連接。一本書(shu) ,擴大受眾(zhong) 廣度,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研究,編製《琅琊區曆史文化遺產(chan) 名錄》,收集特色文化、古建築、古城老宅、古遺址、非遺等方麵內(nei) 容76處。一項體(ti) 驗,加大傳(chuan) 播深度,推出“探尋老城文化,聆聽老城故事”古城研學、琅琊山《醉翁亭記》誦讀等地方曆史文化遺產(chan) 體(ti) 驗式項目,打造中國金絲(si) 楠宮博物館研學旅行基地、琅琊區曆史文化遺產(chan) 研學基地,開展傳(chuan) 播體(ti) 驗活動50餘(yu) 場,參與(yu) 人數達4萬(wan) 人次。(武夢穎)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