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畔,一幅“科產城人”的融合畫卷
一大早,蠡湖未來城招商展示中心項目工地上,高杆噴淋開啟,兩(liang) 台電動挖掘機安靜作業(ye) ;一車渣土裝滿,電動自卸車在清洗車身後駛離。這是江蘇無錫首個(ge) “全電工地”。
由此向南500米,便是江南內(nei) 湖蠡湖。周末時分,市民高逸功和家人走進湖畔的公共休閑空間,麵朝青山綠水支起帳篷,時光的美好得以盡情享受。
在“全麵打造世界級湖區”的目標指引下,無錫濱湖區堅守生態底色,推動綠色發展,迸發創新活力,讓城市“顏值”在線、百姓樂(le) 享生活,一幅“科產(chan) 城人”融合共榮的“太湖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創新湖區
科創是濱湖區的“稟賦氣質”,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人民網注意到,在以濱湖區為(wei) 主要空間載體(ti) 的無錫太湖灣,擁有全市90%的省部級科研院所、70%的高層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和34.3%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得益於(yu) 優(you) 渥的科創資源和發展環境,眾(zhong) 多科技企業(ye) 和創業(ye) 者選擇在這裏落戶。
3月19日,無錫馬拉鬆賽道上4名安保人員手持反無人機管控設備,對賽道進行著安全保障。研發生產(chan) 這套裝備的企業(ye) ,是中交遙感天域科技江蘇有限公司。這家企業(ye) 的總部原來在北京,2017年遷至太湖畔,如今已成長為(wei) 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在其百餘(yu) 人的團隊中,研發人員占到了30人。
繼4年前成功研製出手持式反無人機管控設備後,中交遙感天域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今年初又開發出了隻有手機大小的無人機反製棍,預計新產(chan) 品下半年就可投放市場。
從(cong) 發動機節能減排領域轉換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在國內(nei) 馬達鐵芯行業(ye) 成為(wei) 佼佼者,同樣離不開“創新”二字。在濱湖區蠡湖胡埭工業(ye) 園內(nei) ,總投資20億(yi) 元的隆盛新能源工廠投產(chan) 將近一年,“從(cong) 簽約到開工,僅(jin) 用了66天時間”。
“鐵芯是新能源汽車電機裏的核心部件,我們(men) 通過提高馬達鐵芯的成型工藝來提升電機功率,增加了續航裏程,新能源汽車的噪音也隨之降低。”項目相關(guan) 負責人顧傑站在不久前封頂的二期廠房旁說,他們(men) 的馬達鐵芯精密衝(chong) 壓智能車間,設備自動化比例達到80%以上。
2020年9月,無錫市提出建設太湖灣科創帶,濱湖區隨之啟動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以開放的眼光接納多元並蓄,以包容的胸懷孕育創新“火種”,科創強音在濱湖區持續奏響。截至去年底,該區累計培育2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11家國家級“小巨人”、78家省級和118家市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
生態湖區
572平方公裏的區域,坐擁207平方公裏太湖水域,集聚無錫市區90%的太湖岸線。生態是濱湖區的底色,綠色更是當地矢誌不移的理念。
濱湖區蠡湖大道2009號,大門設計別具一格,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chan) 業(ye) 園的招牌橫臥在紅色龍門吊上。這裏曾是無錫市最大的軋鋼廠——雪浪初軋廠。
為(wei) 了響應太湖治理,雪浪初軋廠在2008年關(guan) 停,但這處老工業(ye) 遺存並未落幕。走進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chan) 業(ye) 園,融入現代元素的影視劇布景、科技影棚與(yu) 廠房融為(wei) 一體(ti) ,曾經運送鋼材的碼頭被改造為(wei) 5D光影秀場,一係列經典影視劇在這裏製作後走向全國。
去年初,總投資20億(yi) 元的三期項目開工,元宇宙創新產(chan) 業(ye) 園、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園同時掛牌,無錫向著打造4.0版全球標杆電影產(chan) 業(ye) 園又邁出了一步。
沿著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chan) 業(ye) 園一路向北,太湖之濱,舉(ju) 全市之力打造的蠡湖未來城正在加緊建設。它也是太湖灣科創帶“一核三灣、一城十元”空間布局中的“一城”。
穩定實現一湖碧水是蠡湖未來城建設的重中之重。生態清淤、汙水截流、退漁還湖……這些年來,蠡湖水質及周邊環境得到全麵修複和改善,如今38公裏的沿湖岸線散落著渤公島、漁父島、蠡湖國家濕地公園等20多個(ge) 生態公園,為(wei) 蠡湖未來城注入了濃厚的生態底色。
“這是蠡湖未來城最先施工的項目,也是無錫首個(ge) ‘全電工地’。”在蠡湖未來城招商展示中心項目建設現場,項目負責人施佳慶介紹,從(cong) 挖掘機到攪拌車,再到負責工地揚塵的灑水車,都是“清一色”的新能源車輛。
“除了工地圍擋噴淋,我們(men) 還在施工現場安裝了高杆噴淋對挖掘現場降塵,兩(liang) 台新能源灑水車也是不間斷作業(ye) 。施工現場不再充滿揚塵和柴油味。”施佳慶給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一台自卸車百公裏消耗柴油約55升,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50千克,在200天的施工周期內(nei) ,這個(ge) 項目預計可節省柴油28.7萬(wan) 升、減少碳排放766噸。
近年來,濱湖區紮實推進“治太保源”工作,實施太湖治理工程117個(ge) ,有力保障太湖無錫水域水質達到Ⅲ類標準,環太湖生態保護圈、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係統得到有效保護。
宜居湖區
蠡湖未來城向東(dong) 不遠處,蠡湖國家濕地公園旁的“薄荷空間·蠡岸”是一處網紅打卡地。撐一頂帳篷,擺幾把椅子,三五好友圍坐,是當地人的尋常樂(le) 事。
“最近天氣適合露營,完了再去美食街吃上一頓!”一邊喝著咖啡,市民高逸功一邊把拍下的美景分享到朋友圈。他說的美食街,是日均人流量3.5萬(wan) 人次的湖濱商業(ye) 街。
時尚的“外擺”、個(ge) 性化的店招,漫步在1.38公裏長的街區,總會(hui) 找到一家適合自己的美食。目前,湖濱商業(ye) 街入駐商戶接近400家,首店比例達到七成,月銷售額近1.5億(yi) 元,正在成為(wei) 集“食、購、遊、娛、宿”於(yu) 一體(ti) 的休閑文化新地標。
既有休閑放鬆,也有味蕾盛宴,這是年輕人對一座城市宜居的定義(yi) 。對於(yu) 71歲的顏伯康來說,晚年生活同樣豐(feng) 富多彩。他家住在濱湖區震澤二村,從(cong) 家到蠡湖街道文化活動中心步行隻要10分鍾,“上午讀書(shu) 看報,下午和老友打打乒乓球,生活有滋有味兒(er) 著呢。”
宜居,同樣離不開好生態。從(cong) “口袋公園”蠡溪西苑步入太康橋,泰康浜的河岸立著一塊水質監測儀(yi) “水精靈”,氨氮、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等水質指標一目了然。湊近一看,水體(ti) 清澈見底。 “我們(men) 先後花了兩(liang) 年時間對泰康浜、芙蓉池進行治理,河道水質目前穩定在Ⅲ類水質,水體(ti) 生態係統得到全麵恢複。”榮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錫豐(feng) 說。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曹誌明是土生土長的濱湖區人,他見證了這些年的變化,“不隻是泰康浜,和梁溪河相連的支浜都變了模樣。走!我帶你去瞧瞧。”沿著水清岸秀的梁溪河北岸,河岔口的濕地化改造讓人眼前一亮,與(yu) 正在進行的梁溪河景觀帶提升工程相得益彰。
夕陽西下,賞景、鍛煉的市民多了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