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數據基礎 岢嵐縣實現網格信息台賬“硬提升”
“截至目前,全縣99個(ge) 行政村、5個(ge) 社區共摸排16514戶41320人,比之前16777戶40742人,少了263戶多了578人,信息核查登記率、平台信息錄入一致率、人房關(guan) 聯率均達到100%。”今年以來,岢嵐縣從(cong) 速、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從(cong) 效開展網格基礎信息摸排工作,通過一表單全采集、一張圖全覆蓋、一平台全聯動,全麵掌握網格“人、地、事、物、組織”底數,實現網格基礎信息台賬“硬提升”,夯實社會(hui) 治理數據基礎。
從(cong) 速——“雙軌”編碼,“一表”采集
第一時間召開完善網格基礎信息台賬推進會(hui) ,製定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建立網格基礎信息台賬的通知》,確定“鄉(xiang) (鎮)黨(dang) 委牽頭抓總、村(社區)黨(dang) 組織具體(ti) 實施”工作總基調,按照“不漏一戶(屋)、不少一人、不錯一項”的要求,采用組織信息網格編碼、人員信息戶編碼的方式,製作統一的網格基礎信息采集表,采集員一次性即可完成“人、地、事、物、組織”五要素信息采集,做到應采盡采、應變盡變,助推信息摸排工作有序、有效、有力。
從(cong) 嚴(yan) ——整合力量,創新形式
以“底子清、數據準、情況明”為(wei) 摸排調查登記的指導原則,按照以房找人的方法,動員“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網格員、小區黨(dang) 組織成員等力量,組建網格基礎信息摸排隊伍,逐村(社區)、逐網格、逐小區采集核對、更新完善網格信息,做到“專(zhuan) 人采集、專(zhuan) 人錄入、專(zhuan) 人負責、專(zhuan) 人更新”。創新采取錯時采集與(yu) 合作采集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早中晚居家高峰上門摸排,信息化手段線上聯係在外居民,對居民的家庭、人口動態變化進行“一戶一檔”詳細摸底登記,切實做到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
從(cong) 實——“雙向”比對,分類登記
建立行業(ye) 部門信息推送“雙向比對”機製,統籌公安、民政、教育等15個(ge) 縣級行業(ye) 部門,以村(社區)為(wei) 單位,分別提供所分管領域的資源信息和人口信息清單,采集員與(yu) 實地摸排掌握信息進行數據對碰,更新底冊(ce) 數據。對商戶、學校、企業(ye) 、流動人口、在校學生、鰥寡孤老人員、社區矯正人員、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員、優(you) 撫對象等重點關(guan) 注和特殊關(guan) 注人群等23個(ge) 類目分別建立台賬,實現網格信息分類別、無死角、全覆蓋,確保源頭數據準確完整。
從(cong) 效——關(guan) 聯綁定,實時更新
信息采集完成後,繪製網格居住人口示意圖,用不同的顏色和圖標標明網格內(nei) 的常住戶、黨(dang) 員戶、門店、企業(ye) 、學校、特殊人群等信息,做到“一圖在手,信息全有”。並將核準後的基礎數據分別錄入山西省社會(hui) 治安治理信息係統、岢嵐縣社會(hui) 治理精細化管理平台,實現所有數據真實完備、一鍵查找。與(yu) 此同時,在數據電子表格上逐房、逐人關(guan) 聯綁定,做到網格全要素信息的精準化摸排、精細化管理、立體(ti) 化展示。(李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