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切實解決執行難 兌現勝訴當事人權益(法治聚焦)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人民法院能動司法(執行)典型案例,最高法執行局局長黃文俊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在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同時,更加注重通過能動執行,將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的決(jue) 策部署落到實處。
善意文明執行,最大限度降低對被執行人的影響
近年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國法院執結917萬(wan) 餘(yu) 件執行案件,執行到位金額首次突破2萬(wan) 億(yi) 元,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群眾(zhong) 合法權益。
“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盡可能采取‘活封活扣’,最大限度降低對被執行人的影響。”黃文俊介紹,在具體(ti) 執行中,要在不影響債(zhai) 權實現、不構成財產(chan) 價(jia) 值明顯貶損前提下,對能“活封”的財產(chan) ,不進行“死封”,使查封財產(chan) 物盡其用,社會(hui) 流通不因執行受阻。
例如,在陳某某與(yu) 某公司財產(chan) 保全案中,執行法院探索對被凍結基本賬戶和影響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關(guan) 鍵賬戶的解凍、置換、歸集,為(wei) 企業(ye) 資金賬戶鬆綁,平衡了財產(chan) 保全案件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在某藥業(ye) 公司係列欠款糾紛執行案中,麵對被執行企業(ye) 資金斷流拖欠眾(zhong) 多供貨商貨款的情況,執行法院引入“臨(lin) 時管理人”機製,監管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促成當事人達成和解,實現了生產(chan) 不停工、企業(ye) 不破產(chan) 、工人不下崗。
在有效防止亂(luan) 執行方麵,今年最高法將推進失信、限消、拒執罪等司法解釋的修訂,出台進一步規範執行行為(wei) 的司法政策文件,配合強製執行法立法程序,織密製度鐵籠。執行係統內(nei) ,將堅定不移地落實防止幹預司法“三個(ge) 規定”,建立“零報告負麵清單”,對違反規定未報告人員嚴(yan) 肅追查。同時,開展專(zhuan) 項督導,著力解決(jue) 長期存在的隊伍建設、消極執行、錯誤執行等問題。執行係統外,將更加主動接受紀檢監察專(zhuan) 項督察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新聞媒體(ti) 等各種監督,主動接受檢察機關(guan) 法律監督,打造立體(ti) 化執行監督體(ti) 係。
提升執行查控能力,深入開展聯合信用懲戒,助推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建設
履行生效法律文書(shu) 確定的義(yi) 務是每個(ge) 人的法定義(yi) 務。但有的失信被執行人明明有錢,卻通過假離婚、關(guan) 聯交易等方式提前轉移財產(chan) ,導致“無錢”可執行。對此,最高法執行局副局長王富博表示,以各種方式規避、逃避、抗拒執行的失信被執行人,是人民法院執行工作重點打擊的對象。
“打擊規避執行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執行工作能力的提升。其中,首要的就是提升執行查控能力,進一步拓寬網絡查控係統功能和覆蓋範圍。”王富博說,目前已建成以最高法“總對總”為(wei) 主、以地方法院“點對點”為(wei) 輔的網絡查控係統,該係統已經與(yu) 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聯網,可以查詢存款、車輛等16類25項信息,基本實現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chan) 形式和相關(guan) 信息的有效覆蓋,極大提升了執行效率,有力維護了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與(yu) 此同時,深入開展聯合信用懲戒,助推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建設。“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製度以來,與(yu) 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簽署文件,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製建設,采取11類37個(ge) 大項150項懲戒措施,彰顯了法律權威和司法公信力,真正實現了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效果,有力助推了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王富博介紹,截至2023年4月初,有1144萬(wan) 餘(yu) 人次迫於(yu) 信用懲戒壓力履行了義(yi) 務。
近年來,人民法院聯合公安、檢察院等政法機關(guan) 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包括聯合開展集中懲治拒執罪專(zhuan) 項行動、出台《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等規定,暢通公訴和自訴渠道,發揮典型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等,建立常態化打擊拒執犯罪工作機製,保持打擊拒執罪的高壓態勢,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探索建立大數據智能分析係統,讓逃避執行行為(wei) 無處遁形。廣州互聯網法院開發“E鏈雲(yun) 鏡”智能分析係統,搭建“靜態數據+動態行為(wei) ”分析模型,整合被執行人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大額消費、網絡活動軌跡、信用等級評估等動態數據,構建被執行人履行能力5級評價(jia) 體(ti) 係,一鍵生成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報告,讓失信被執行人原形畢露。
例如,在馮(feng) 某欠付某公司5416元貸款案中,馮(feng) 某自稱失業(ye) 在家、無力償(chang) 還,但係統分析發現其同期網絡消費支出近4萬(wan) 元,其中“直播打賞”超1萬(wan) 元,係統自動評定其完全具備履行能力。
適時出台新的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罪司法解釋及規範性意見,加大聯合打擊力度
現實生活中,一些被限製消費的被執行人利用漏洞,找“黃牛”買(mai) 票,乘坐飛機、高鐵的行為(wei) ,屬於(yu) 典型的規避執行行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
“逃避執行、規避執行、妨害執行等拒不執行行為(wei) ,嚴(yan) 重侵害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yan) 重損害司法公信和社會(hui) 誠信,是切實解決(jue) 執行難道路上的‘攔路虎’,必須依法嚴(yan) 厲打擊。”最高法執行局副局長毛立華介紹,人民法院對此一直保持高壓態勢,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法院開展“織網行動”專(zhuan) 項執行活動,重拳打擊失信被執行人通過“黃牛”規避限製高消費令行為(wei) 。上海寶山區公安機關(guan) 共抓獲“黃牛”11人,對規避限高措施的違法行為(wei) 形成有力打擊和震懾。
記者了解到,近期,最高法計劃將被執行人違反限製高消費規定乘坐飛機高鐵的名單進行全麵調查核實,結合調查結果和案件實際情況,依法依規開展打擊行動,包括采取罰款、拘留等措施,直至追究其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罪刑事責任。同時,對“黃牛”順藤摸瓜、露頭就打,依法依規開展打擊。
罰款、拘留、追究刑事責任構成一個(ge) 層層遞進的懲戒體(ti) 係,對不同情節的拒執行為(wei) 施以相應懲戒,體(ti) 現強製執行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特點。毛立華說,“特別提醒有錢不還的被執行人,切莫自作聰明、切莫以身試法。”
據介紹,2022年,人民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罪追究刑事責任3198人。下一步,最高法將適時出台新的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罪司法解釋及規範性意見,發布一批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罪典型案例,聯合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開展集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犯罪專(zhuan) 項行動,建立健全公檢法機關(guan) 依法懲治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犯罪的常態化工作機製,不斷凝聚依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jue) 、裁定犯罪的強大合力,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誠實守信的社會(hui) 風尚。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4日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