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馬河為農展館後湖補水8萬餘噸 勾勒美麗生態畫卷
近日,在北京東(dong) 三環附近的農(nong) 展館後湖,湖麵上小荷初露尖尖角,鴛鴦雙飛,天鵝暢遊,與(yu) 回廊亭台、碧瓦黃簷古典建築群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美麗(li) 的生態畫卷。
農(nong) 展館後湖位於(yu) 全國農(nong) 業(ye) 展覽館主展館東(dong) 側(ce) ,包括北湖、中湖及南湖,總麵積4萬(wan) 平方米,是遊客、周邊居民遊覽觀賞的主要景點。“湖區自身需水量大,此前,由於(yu) 沒有活水補充,湖區主要依靠收集雨水補給,遠遠不能滿足景觀效果。如何解決(jue) 補水需求成了一大難題。”農(nong) 展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當得知農(nong) 展館的需求後,朝陽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對接需求,為(wei) 轄區內(nei) 中央機關(guan) 做好服務保障,將農(nong) 展館後湖補水工程列入重點項目。”朝陽區水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今年年初,亮馬河與(yu) 農(nong) 展館後湖“牽手”,朝陽區開始實施農(nong) 展館後湖補水工程。工程從(cong) 亮馬河(支流東(dong) 直門幹渠)橡膠壩上遊引水,沿麥子店街西側(ce) 、農(nong) 展館北路北側(ce) 鋪設引水管線,長度約560米。記者了解到,雖然管線長度不長,但難度也不小。引水管線穿行區域為(wei) 建成區,跨越了東(dong) 直門幹渠,穿越了農(nong) 展館北路,而且地下管線複雜,包括了燃氣、汙水、雨水、自來水、通信、熱力、照明等市政地下管線,管線數量達到近30條。“我們(men) 和相關(guan) 單位進行協調,同時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措施,躲避市政地下管線,保證引水管線的正常敷設。”朝陽區水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為(wei) 了減少項目對居民、沿街商鋪的影響,在項目實施過程前期,朝陽區水務局聯合屬地張貼告知書(shu) 提前進行了告知,施工過程中對周邊小區出入口采取了夜間斷路,臨(lin) 時導行的方式進行施工,減少居民出行不便。整個(ge) 工程不到20天就基本完工了。
如今,亮馬河每天3000立方米的補給,讓後湖“活”了,4個(ge) 多月來累計補水量達83000餘(yu) 立方米,成為(wei) 了白鷺、喜鵲、夜鷺等鳥類的樂(le) 園,更是為(wei) 市民遊客帶來了如畫的風景。
“有了亮馬河的水作補給,不僅(jin) 能幫助湖區改善水質,還能提高市民遊玩的舒適度,給農(nong) 展館的美景增色。”農(nong) 展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