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印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設施建後管護辦法
5月25日,記者從(c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獲悉,結合我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工作實際,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製定下發《全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工程設施建後管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辦法》所稱的建後管護是指對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的田塊整治、灌溉與(yu) 排水、田間道路、農(nong) 田防護與(yu) 生態環境保護、農(nong) 田輸配電和農(nong) 田建設相關(guan) 的其他工程及其配套設施等進行管理、維修和養(yang) 護工作。要確保農(nong) 田表層耕作土壤不被自然和人為(wei) 破壞,保持梯田田坎完整。灌排站、機電井、灌排溝渠、輸水管道、配套建築物、灌溉設備完好且無安全隱患,滿足規定的灌溉設計保證率和排水要求。路麵平整、路肩完好,能夠滿足農(nong) 用運輸車輛和農(nong) 業(ye) 機械的正常通行。農(nong) 田防護林保存率達到85%以上,能夠充分發揮作用。輸電線路、變配電設施及相關(guan) 配套工程設施完善,運行安全。農(nong) 田建設其他工程及其配套設施完好、正常運行。
《辦法》指出,建後管護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原則,建立健全管護機製,明確管護主體(ti) ,製定管護製度,落實管護責任,保障管護經費,保證工程設施在設計使用期限內(nei) 正常運行。高標準農(nong) 田工程設施受益對象為(wei) 行政村、項目區農(nong) 民合作組織等受益主體(ti) 的,由受益主體(ti) 負責管護;受益主體(ti) 不明確的,由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工程設施的使用主體(ti) 負責管護。在符合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村民委員會(hui) 征求受益農(nong) 民代表同意的前提下,可通過承包、租賃、托管等方式落實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工程設施管護市場主體(ti) 。支持探索利用“保險+管護”模式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
建後管護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及使用對象,結合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和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合理確定管護主體(ti) 和管護方式。市、縣財政應當合理保障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費支出。由財政籌集的管護費主要用於(yu) 在工程設計使用期內(nei) 的公益性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工程設施和設備的日常維修,包括必要的小型簡易管護工具和運行監測設備購置等。(記者王秀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