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糧倉”三產融合 讓保供“不掉鏈”
日前,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武清區明確5個(ge) 方麵18項重點工程、103項重點任務和15個(ge) 亮點工作,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推進行動有關(guan) 情況。
從(cong) 發布會(hui) 獲悉,武清區始終堅持發展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定位,守牢用好耕地、宅基地、林地“三個(ge) 地塊”,其中在抓耕地上,堅持保麵積、保質量、保產(chan) 能,年內(nei) 徹底整治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問題地塊,實現新增糧食播種麵積6000畝(mu) 。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4.9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5.8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實現開工建設。推廣玉米精密種植10萬(wan) 畝(mu) ,實現單產(chan) 產(chan) 能提升10%以上。素有“津沽糧倉(cang) ”“京津鮮菜園”等美譽的武清區,截至5月底已實現糧食播種麵積68.4萬(wan) 畝(mu) 、蔬菜播種麵積14萬(wan) 畝(mu) 、生豬出欄12.88萬(wan) 頭、雞蛋產(chan) 量1.344萬(wan) 噸、生鮮乳產(chan) 量6萬(wan) 噸、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1900噸,均超額完成計劃任務數。2023年預期實現糧食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分別增長1.4%、4%,切實做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工作。
武清區積極做強拉長糧食、果蔬、畜禽“三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促進提升三產(chan) 融合發展。其中在糧食產(chan) 業(ye) 鏈條方麵,引進小麥、鮮食玉米一批優(you) 特新品種,擴大小麥繁種和示範推廣麵積,打造一批武清“當家品種”。具體(ti) 而言,今年試種培育小麥品種200個(ge) 左右;采取“公司+農(nong) 戶”合作模式,擴大小麥繁種麵積至1萬(wan) 畝(mu) 左右;支持山東(dong) 種業(ye) 集團啟動投資1億(yi) 元左右的種子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建設,發展小麥品種育、繁、推產(chan) 業(ye) 鏈。在果蔬產(chan) 業(ye) 鏈條方麵,武清區將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的電商平台,打通盒馬鮮生等高端銷售平台,力爭(zheng) 建成首個(ge) “盒馬村”等。
武清區還將創建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國家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先行區3個(ge) 國家級項目。圍繞創建福運武清都市農(nong) 業(ye) 公園,謀定導入一批項目、策劃一些節日、推廣一係列技術、打造一批亮點等十項任務。依托津北森林公園、南湖公園、津溪桃源3個(ge) 公園,輻射帶動構建多個(ge) “一心N點”農(nong) 文旅發展格局,實現由“園”到“源”轉變,打造京津城市人群“周末消費”和鄉(xiang) 村旅遊目的地。多措並舉(ju) 拓寬增收致富渠道,讓農(nong) 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記者 劉雅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