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強企業山西行】以環境之“優” 謀發展之“進”
“企業(ye) 在投資過程中,往往有這樣的困惑:法律法規很健全,但並不清晰,往往一些條款不是非常明確。對於(yu) 外資企業(ye) 來說,很難理解吃透。這就需要有相關(guan) 機構或個(ge) 人幫助消化,並有長久延續的法律法規保障和良好的政策支持。”
在“500強企業(ye) 山西行”活動山西綜改示範區座談會(hui) 上,參會(hui) 的國創智庫企業(ye) 研究員陶維的一番話引發大家共鳴。他表示,在聽完山西綜改示範區相關(guan) 負責人對於(yu) 製定並完善了26項體(ti) 製機製政策製度的介紹後,頓覺眼前一亮。
山西綜改示範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範兆森在與(yu) 來賓的互動中,特意提到“營商環境比黃金更重要”,並多角度闡釋了自己的理解。山西綜改示範區自成立以來就特別注重營商環境建設,記者注意到,與(yu) 會(hui) 嘉賓提到的這26項體(ti) 製機製政策製度覆蓋了管理體(ti) 製、運行機製、產(chan) 業(ye) 發展、創新創業(ye) 、成果轉化、人才引進、企業(ye) 孵化、園區建設等各個(ge) 方麵,為(wei) 招商引智、園區建設、企業(ye) 發展提供了多維度、全鏈條、便利化政策支撐。
連日來,無論是主題論壇舉(ju) 辦期間,還是調研參觀企業(ye) 的路途中,關(guan) 於(yu) 營商環境的討論一直是熱點。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江必新在主旨演講中強調,一流營商環境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沃土,要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關(guan) 鍵一環。
山西在打造“無差別、無障礙、無後顧之憂”“可預期、可信賴、可發展”的“三無”“三可”營商環境中取得的成效,江必新予以高度肯定,並從(cong)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個(ge) 方麵進行了總結。例如,在市場化方麵,加強市場監管,更加公平公正地保護各類所有製企業(ye) 的知識產(chan) 權、著重查處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不公平競爭(zheng) 現象、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等。在法治化方麵,相繼頒布實施《山西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山西省“一枚印章管審批”條例》等一係列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加強營商環境普法宣傳(chuan) ,增強監管執法透明度,及時了解和回應企業(ye) 訴求等。在國際化方麵,加強對接國際通行經貿規則,持續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持續優(you) 化口岸營商環境等。
“營商環境是企業(ye) 生存發展的土壤,是堅持創新驅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工程。”江必新對營商環境建設提出多點建議。首先構築營商環境法治化的製度基石,為(wei) 各類市場經濟主體(ti) 公平參與(yu) 市場經濟、為(wei) 要素充分流動和優(you) 化配置提供製度保障。其次擴大經濟政策製定的民主參與(yu) ,加強政策溝通和預期管理水平,解決(jue) 政策執行過程中的能力短板和本領恐慌問題。第三加強對外對內(nei) 的製度型開放,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統籌安全與(yu) 發展,實現雙循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第四突出對創新發展的支持,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高的標準保護知識產(chan) 權,完善鼓勵支持創新的製度和政策體(ti) 係。第五要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完善融入環境、社會(hui) 、企業(ye) 治理(ESG)因素的監管政策體(ti) 係。
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大家對於(yu) 營商環境建設的理解在不斷升華,也對未來山西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提升有了更多期待。(記者閆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