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治實踐”
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是夯實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是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具體(ti) 實踐。
近年來,長治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積極探索黨(dang) 建引領、四級聯動、要素聚集、因村製宜、項目支撐、機製保障“六位一體(ti) ”發展路徑,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不斷提升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規模和效益,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實現係統化、市場化、差異化突破。
係統化
黨(dang) 建引領聚合力 四級聯動抓落實
“我們(men) 在整合各村資源基礎上,規劃建設了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設施農(nong) 業(ye) 園區,確保村村都有優(you) 質項目、有穩定收入、有發展活力……”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鄉(xiang) 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擂台賽上,屯留區上村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常璟激情講述,現場掌聲陣陣。
上村鎮堅持把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增強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促進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村發展的重要基礎,確立以發展循環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主線的發展方向,組織化推進、項目化實施,2022年全鎮一半以上村級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30萬(wan) 元以上。
長治市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wei) 重點,建立市委出題、縣委答題的“雙破題”機製,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工作專(zhuan) 班具體(ti) 承辦的“雙運行”機製,縣委書(shu) 記、縣長齊抓共管的“雙組長”機製,讓黨(dang) 政同責真正見效。選優(you) 配強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領頭雁”,開展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星級評定,健全完善村黨(dang) 組織、村委會(hui)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工作體(ti) 係。
基層的問題不能隻靠基層來解決(jue) 。針對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過程中出現的規模體(ti) 量小、組織化程度弱、市場對接渠道窄等製約瓶頸,該市建立市級統籌組織、縣級全麵負責、鄉(xiang) 鎮組織實施、村級項目落地的四級聯動機製。市委製定《全市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重點任務清單》,出台《長治市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ti) 經濟專(zhuan) 項規劃及三年行動方案》,做到市縣有規劃、鄉(xiang) 鎮有方案、村莊有項目。成立長治市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和發展協會(hui) ,12個(ge) 縣區和62個(ge) 鄉(xiang) 鎮分別成立了以村集體(ti) 股份合作社為(wei) 主導的市場主體(ti) 和產(chan) 業(ye) 聯盟,形成了“政府+平台+協會(hui) +合作社+農(nong) 戶”工作矩陣,通過政府引導、平台聚力、協會(hui) 服務、聯建共建,多途徑多措施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在黨(dang) 建引領,四級聯動機製的作用下,基層發展集體(ti) 經濟的“紅色引擎”被點燃。今年以來,市級先後舉(ju) 辦“踐行‘四敢’,共富有道”鄉(xiang) 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擂台賽和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亮曬評”活動,參賽選手圍繞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述實績、講經驗、亮做法、展風采,“比學趕超”氛圍濃厚。
5238名致富能手、返鄉(xiang) 人員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2775名機關(guan) 幹部和大學生到村任職,長治市通過打造一支懂經濟、會(hui) 管理的村幹部隊伍,不斷提升黨(dang) 組織帶富能力,以“組織力+市場力”集聚動能,繪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氣象。
市場化
要素聚集增動能 規範運行蹚新路
微風輕拂,一股濃濃的醋香夾雜著花椒的麻香從(cong) 會(hui) 場的產(chan) 品展銷區傳(chuan) 出,引來不少人一探究竟。“這是我們(men) 以花椒為(wei) 原料開發出的一係列農(nong) 產(chan) 品。”平順縣陽高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趙溪說。
產(chan) 品展銷中,前來參展的企業(ye) 、合作社、集體(ti) 經濟組織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實行產(chan) 品細分,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轉化增值和畜產(chan) 品加工增值,實現從(cong) 糧到食、從(cong) 農(nong) 到工的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延伸。據統計,現場共有農(nong) 產(chan) 品860餘(yu) 種,涵蓋糧食、中藥材、畜禽、蔬菜、水果、釀造、休閑食品、農(nong) 業(ye) 機械、非遺9大類。產(chan) 品適應個(ge) 性化、高端化市場需求,既“特”又“優(you) ”,大家爭(zheng) 相購買(mai) 。
功夫在會(hui) 外。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本質上是發展經濟,必須依靠市場。長治市強化市場意識、遵循市場規律、堅持市場導向,圍繞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資金、項目等要素,充分發揮項目培育、人才引育、兜底保障作用,努力蹚出市域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新路徑。
共建共聯闖市場。市縣平台公司發揮項目融資、產(chan) 業(ye) 投資、資產(chan) 運營、兜底服務等職能,投入7.3億(yi) 元扶持村集體(ti) 項目;金融部門向集體(ti) 經濟組織授信36.1億(yi) 元。市場主體(ti) 通過組團、聯盟、聯合等形式,先後組建8個(ge) 電商產(chan) 業(ye) 園、18個(ge) 產(chan) 業(ye) 聯合體(ti) 、78家聯合社,帶動832個(ge) 村集體(ti) 經濟在生產(chan) 經營、產(chan) 品銷售等環節取得突破,實現“產(chan) 、供、銷”產(chan) 業(ye) 鏈相互銜接、係統配套,形成上下遊有效聯動、區域互促發展的有機整體(ti) ,推動全市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經營性收入增加2.28億(yi) 元。
項目支撐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立全市村級集體(ti) 經濟項目庫,2436個(ge) 行政村儲(chu) 備項目2562個(ge) ,落地產(chan) 業(ye) 項目1057個(ge) ,涉及山區開發、綠化造林、生態保護、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等方麵。突出產(chan) 業(ye) 賦能集體(ti) 經濟,重點實施山西高粱產(chan) 業(ye) 集群、山西穀子產(chan) 業(ye) 集群、山西道地藥材產(chan) 業(ye) 集群,平順西溝中藥材、長子宋村設施蔬菜國家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等一批特優(you) 農(nong) 業(ye) 項目,確保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去年以來,長治市推動農(nong) 村集體(ti) “三資”監管平台和產(chan) 權交易平台建設,市場交易整體(ti) 溢價(jia) 率超過30%;推進“清化收”,新增地源25.65萬(wan) 畝(mu) ,新增資源收費8643.1萬(wan) 元,所有新增交易均納入平台管理。
同時,健全完善村級集體(ti) 經濟分紅機製和風險防控機製,把分紅率和分紅占比納入典型選樹、評優(you) 評先、專(zhuan) 項考核,有力推動集體(ti) 創收,全市村集體(ti) 分紅1.47億(yi) 元,分紅村536個(ge) ,戶均財產(chan) 性收入增加900元,讓村民共享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成果。還通過建立到村工作大學生擔任報賬員製度、開展村級集體(ti) 經濟保險試點、村幹部任期經濟責任追究辦法等,完善風險防控機製,確保風險有預判、防控有措施、止損有保障。
差異化
分類施策促提升 因村製宜謀共富
潞城區神泉村依托蛋雞養(yang) 殖與(yu) 西紅柿種植有機循環發展,村集體(ti) 收入增加71萬(wan) 元。
沁縣走馬嶺村建設休閑度假村,村集體(ti) 收入增加30萬(wan) 元。
黎城縣晉福村采用“1+6+N”托管模式,村集體(ti) 收入增加95萬(wan) 元。
壺關(guan) 縣鳳凰山莊和嶺東(dong) 村合作成立全市首家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村民實現薪金、股金、租金“三金”分紅。
武鄉(xiang) 縣興(xing) 盛堖村打造電子商務集聚地,讓村裏的小米通過電商變成“金米”,山貨變身“香餑餑”。
……
市場化之下的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因為(wei) 各村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現狀的不同,出現了差異化發展。強村如何更強?弱村如何不掉隊?長治市將全市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分為(wei) 示範村、提升村、薄弱村三個(ge) 類別,根據集體(ti) 經濟收入總量、結構、增幅劃分,以技術支持、項目傾(qing) 斜、兜底服務等方式同步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
在這次推進會(hui) 上,全市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成果展推介了6種發展模式,覆蓋全市83%的行政村,帶動群眾(zhong) 大力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推動集體(ti) 經濟收入新增4億(yi) 元。
資源開發利用型。通過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方式,對村集體(ti) 閑置的建設用地、機動地、四荒地、閑置資產(chan) 等進行盤活利用,增加村集體(ti) 收入。
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型。采取“龍頭企業(ye) +村集體(ti) ”“農(nong) 民合作社+村集體(ti) ”等形式,大力發展種植養(yang) 殖、設施大棚、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手工藝品等特色產(chan) 業(ye) ,增加村集體(ti) 收入。
生產(chan) 生活服務型。以生產(chan) 托管為(wei) 主,為(wei) 農(nong) 戶提供耕、種、防、收等社會(hui) 化服務;以生活服務為(wei) 主,為(wei) 村民提供保潔保安保育、加工銷售谘詢等社會(hui) 化服務,增加村集體(ti) 收入。
物業(ye) 經濟租賃型。通過興(xing) 辦標準廠房、倉(cang) 儲(chu) 設施、商業(ye) 門麵等,進行租賃經營,增加村集體(ti) 收入。
文旅融合引領型。利用農(nong) 村土地、山水、田園等特色自然資源和生態優(you) 勢,開發農(nong) 家樂(le) 、民宿、休閑農(nong) 業(ye) 等新業(ye) 態,增加村集體(ti) 收入。
聯合發展創新型。通過整合各類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資金,創新利益聯結機製,強村帶弱村,企業(ye) 加項目,項目促增收。
2022年,全市197個(ge) 薄弱村全部實現收入突破10萬(wan) 元。壯大提質,多元發展,生機勃勃……一條具有長治特色的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之路正在形成。
集體(ti) 經濟活力足,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伐穩。踏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節拍,我市按照省委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工作部署,大力弘揚“四敢”精神,在探索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徑上不斷前進,跑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速度”,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農(nong) 村治理、農(nong) 業(ye) 發展的長治新篇章。(趙雪崗、牛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