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 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
■ 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guan) 我國生態安全、事關(guan) 強國建設、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ye) 。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wei) 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wan) 裏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li) 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
■ 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這是一個(ge) 滾石上山的過程,稍有放鬆就會(hui) 出現反複。像“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這樣的重大生態工程,隻有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才能幹成。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ge) 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men) 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men) 的祖先和後代。林場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繼續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實踐中形成的真知變成論文,當黨(dang) 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專(zhuan) 家
■ 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為(wei)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相繼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工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ju) 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重點治理區實現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保護生態與(yu) 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環,荒漠化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實現“雙縮減”,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製,防沙治沙法律法規體(ti) 係日益健全,綠色惠民成效顯著,鑄就了“三北精神”,樹立了生態治理的國際典範。實踐證明,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jue) 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而且荒漠化地區與(yu) 經濟欠發達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導致的生態災害,製約著三北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構成挑戰。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ti) 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麵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麵尚未根本改變。這兩(liang) 年,受氣候變化異常影響,我國北方沙塵天氣次數有所增加。現實表明,我國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yan) 峻。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反複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站位,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
■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guan) 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wei) 主攻方向,以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根本目標,因地製宜、因害設防、分類施策,加強統籌協調,突出重點治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力爭(zheng) 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wei) 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 要堅持係統觀念,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要統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複,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著力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係統。要強化區域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行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統籌謀劃,構建點線麵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要優(you) 化農(nong) 林牧土地利用結構,嚴(yan) 格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態空間,保護好來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 要突出治理重點,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要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毛烏(wu) 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賀蘭(lan) 山等為(wei) 重點,全麵實施區域性係統治理項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護修複河套平原河湖濕地和天然草原,增強防沙治沙和水源涵養(yang) 能力。要全力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科學部署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工程項目,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全麵抓好祁連山、天山、阿爾泰山、賀蘭(lan) 山、六盤山等區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護,加強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複,確保沙源不擴散
■ 要堅持科學治沙,全麵提升荒漠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堅持以水定綠、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大力發展節水林草。要科學選擇植被恢複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類型和密度,堅持喬(qiao) 灌草相結合,營造防風固沙林網、林帶及防風固沙沙漠鎖邊林草帶等。要因地製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 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積極參與(yu) 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重點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引領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信息共享,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
■ 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製,完善政策機製,強化協調配合,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相關(guan) 重點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ti) 係,建立穩定持續的投入機製。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鍥而不舍推進“三北”等重點工程建設,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本報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6月6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近日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guan) 我國生態安全、事關(guan) 強國建設、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ye) 。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wei) 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wan) 裏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li) 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
5日至6日,習(xi) 近平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孫紹騁、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陪同下,深入巴彥淖爾市的自然保護區、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林場、水利部門等調研。
位於(yu) 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wu) 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國北方多個(ge) 生態功能交匯區,是控製京津風沙源的天然生態屏障。5日下午,習(xi) 近平來到這裏,了解當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促進生態環境恢複等情況,察看烏(wu) 梁素海自然風貌和周邊生態環境。習(xi) 近平強調,治理好烏(wu) 梁素海流域,對於(yu) 保障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烏(wu) 梁素海治理和保護的方向是明確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嗬護,一以貫之、久久為(wei) 功,守護好這顆“塞外明珠”,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一個(ge) 山青、水秀、空氣新的美麗(li) 家園。
隨後,習(xi) 近平來到位於(yu) 烏(wu) 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察看土壤、種子樣品等展示,對當地開展鹽堿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推動科學灌溉,推廣現代農(nong) 業(ye) 表示肯定。習(xi) 近平走進田間,仔細察看小麥、辣椒長勢,向現場農(nong) 技人員詢問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情況。他指出,示範園區要在推廣現代農(nong) 業(ye) 方麵真正發揮作用,不斷探索,找到適宜這裏的品種、技術和耕種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來,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河套地區條件得天獨厚,雖然不缺水,但也要節約水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和節水產(chan) 業(ye) ,不能搞大水漫灌。總體(ti) 上看,內(nei) 蒙古的草原已經過牧了,要注意休養(yang) 生息。
6日上午,習(xi) 近平來到臨(lin) 河區國營新華林場,了解“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工程建設情況。自1978年起,該林場大力治理耕地鹽堿化造成的土地沙化問題,累計造林3.9萬(wan) 畝(mu) 。在林場,習(xi) 近平聽取內(nei) 蒙古“三北”工程建設和林場治沙造林情況介紹,並實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習(xi) 近平強調,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這是一個(ge) 滾石上山的過程,稍有放鬆就會(hui) 出現反複。像“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這樣的重大生態工程,隻有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才能幹成。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ge) 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men) 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men) 的祖先和後代。林場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繼續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實踐中形成的真知變成論文,當黨(dang) 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專(zhuan) 家。
習(xi) 近平隨後來到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考察。河套灌區是我國3個(ge) 特大型灌區之一,現已形成完整的7級灌排體(ti) 係。習(xi) 近平結合沙盤、屏幕,聽取當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區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水資源綠色高效利用等情況介紹。習(xi) 近平強調,河套灌區灌溉工程是千年基業(ye) ,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繼續完善提升,提高科學分水調度水平。同時要量入為(wei) 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機製,盡可能調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
6日下午,習(xi) 近平在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hui)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孫紹騁、甘肅省委書(shu) 記胡昌升、寧夏回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梁言順先後發言。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相關(guan) 省區負責同誌提交了書(shu) 麵發言。
聽取大家發言後,習(xi) 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為(wei)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相繼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工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ju) 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重點治理區實現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保護生態與(yu) 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環,荒漠化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實現“雙縮減”,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製,防沙治沙法律法規體(ti) 係日益健全,綠色惠民成效顯著,鑄就了“三北精神”,樹立了生態治理的國際典範。實踐證明,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jue) 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習(xi) 近平指出,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而且荒漠化地區與(yu) 經濟欠發達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導致的生態災害,製約著三北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構成挑戰。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ti) 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麵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麵尚未根本改變。這兩(liang) 年,受氣候變化異常影響,我國北方沙塵天氣次數有所增加。現實表明,我國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yan) 峻。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反複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站位,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
習(xi) 近平強調,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guan) 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wei) 主攻方向,以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根本目標,因地製宜、因害設防、分類施策,加強統籌協調,突出重點治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力爭(zheng) 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wei) 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習(xi) 近平指出,要堅持係統觀念,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要統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複,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著力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係統。要強化區域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行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統籌謀劃,構建點線麵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要優(you) 化農(nong) 林牧土地利用結構,嚴(yan) 格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態空間,保護好來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習(xi) 近平強調,要突出治理重點,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要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毛烏(wu) 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賀蘭(lan) 山等為(wei) 重點,全麵實施區域性係統治理項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護修複河套平原河湖濕地和天然草原,增強防沙治沙和水源涵養(yang) 能力。要全力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科學部署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工程項目,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全麵抓好祁連山、天山、阿爾泰山、賀蘭(lan) 山、六盤山等區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護,加強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複,確保沙源不擴散。
習(xi) 近平指出,要堅持科學治沙,全麵提升荒漠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堅持以水定綠、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大力發展節水林草。要科學選擇植被恢複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類型和密度,堅持喬(qiao) 灌草相結合,營造防風固沙林網、林帶及防風固沙沙漠鎖邊林草帶等。要因地製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習(xi) 近平強調,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積極參與(yu) 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重點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引領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信息共享,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
習(xi) 近平最後強調,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製,完善政策機製,強化協調配合,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相關(guan) 重點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ti) 係,建立穩定持續的投入機製。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鍥而不舍推進“三北”等重點工程建設,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陪同考察並出席座談會(hui) 。
李幹傑等陪同考察並出席座談會(hui) ,何立峰陪同考察,馬興(xing) 瑞及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有關(guan) 省區負責同誌參加座談會(hui) 。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7日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