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織密織牢文物安全防護網(法治頭條)
“寶貴的文物失而複得,我們(men) 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yu) 落了地。”追回被盜文物,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刑偵(zhen) 支隊文物犯罪偵(zhen) 查大隊辦案民警李曉丹長舒一口氣。隨著“10·21”特大倒賣文物案成功告破,公安機關(guan) 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行動再添新戰果。
近年來,公安部會(hui) 同國家文物局等部門推動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行動向縱深開展,破大案、挖團夥(huo) 、抓重犯、摧網絡、追文物,切實織密織牢文物安全防護網,堅決(jue) 捍衛國家文物安全。
日前,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工作方案(2023—2025年)》,針對我國文物資源特點、安全風險狀況、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工作實際需要等,明確提出17項重點任務,這是完善聯合長效工作機製,進一步遏製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重要舉(ju) 措和具體(ti) 行動。
專(zhuan) 項打擊,形成針對文物犯罪的強大震懾
“一麵‘昭君出塞’銅鏡疑似在洛陽等地古玩市場被某商人收購,該麵銅鏡上兩(liang) 次出現‘中國’字樣以及相關(guan) 史實,極具曆史價(jia) 值。”民警在工作中發現相關(guan) 信息後,洛陽市公安局迅速組成專(zhuan) 案組展開偵(zhen) 查。
通過綜合分析研判,專(zhuan) 案組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為(wei) 銅鏡賣家,並發現多名上家、下家,逐漸查清了犯罪鏈條。專(zhuan) 案組集中收網,抓獲多名犯罪嫌疑人,並在某展覽會(hui) 上追回該銅鏡。經鑒定,該銅鏡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
成功追繳涉案文物、抓獲案件主犯後,專(zhuan) 案組又陸續發現多名涉案人員涉嫌倒賣文物,涉及20餘(yu) 個(ge) 省份。
“各線索之間交叉重疊,我們(men) 決(jue) 定抽絲(si) 剝繭、順藤摸瓜。”洛陽市公安局副局長馬建平介紹,專(zhuan) 案組最終鎖定盜掘“昭君出塞”銅鏡的源頭,並查實銅鏡從(cong) 被盜掘出土到先後4次被倒賣的全過程。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9名,實現全鏈條偵(zhen) 破。
“該案的偵(zhen) 破有力震懾了文物違法犯罪行為(wei) ,凸顯了公安機關(guan) 加大文物保護的決(jue) 心與(yu) 力度。”公安部刑偵(zhen) 局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guan) 堅持全鏈條偵(zhen) 辦案件,上打盜掘盜竊,下查倒賣銷贓,對各類文物犯罪“零容忍”。
此前,有群眾(zhong) 向廣西桂林興(xing) 安縣公安局舉(ju) 報有人在賓館倒賣文物。收到線索,興(xing) 安縣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立即行動,現場抓獲多名倒賣文物犯罪嫌疑人並繳獲多件文物。因嫌疑人拒不交代文物來源,案件偵(zhen) 辦一度陷入瓶頸。重新梳理案件線索、多次進行信息研判後,警方發現了一些眉目,案件迎來轉機。
辦案民警介紹,涉案文物鑒定既是案件偵(zhen) 辦和司法審判的重要依據,也是打擊文物犯罪工作的重要環節。為(wei) 了加快案件偵(zhen) 辦速度,警方邀請文博專(zhuan) 家參與(yu) 案件偵(zhen) 辦,對相關(guan) 涉案贓物進行甄別和初步鑒定。最終,警方成功破獲“5·26”係列盜掘古墓葬案。
“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文物犯罪形勢,公安部始終保持對盜掘、盜竊、倒賣、走私等文物犯罪的高壓嚴(yan) 打態勢,已會(hui) 同國家文物局連續6年部署開展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行動,成功偵(zhen) 破了一批文物大案,及時追繳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公安部刑偵(zhen) 局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guan) 將持續推進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行動,把矛頭對準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文物犯罪行為(wei) 。
依法嚴(yan) 懲,文物司法保護更加嚴(yan) 格有力
在遼寧朝陽淩源市與(yu) 建平縣交界處,萬(wan) 畝(mu) 鬆林,四季常青,這裏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依法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典型案例,其中姚某忠等12人搶劫、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倒賣文物案與(yu) 該遺址有關(guan) 。
早在2014年底,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建設控製地帶外周邊出現大批盜墓痕跡,多處古墓葬群、古文化遺址遭到嚴(yan) 重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盜。在公安部的指揮協調下,經文物保護部門全力協作和警方艱苦偵(zhen) 辦,這起案件得以成功偵(zhen) 破,犯罪分子被繩之以法。
法院查明,姚某忠等人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並存在搶劫、盜竊、倒賣文物等犯罪事實,涉案文物等級高、數量大,非法獲利巨大。最終,法院依法嚴(yan) 懲,主犯姚某忠被判處死刑,緩期兩(liang) 年執行。
“該案體(ti) 現了法院依法懲治和預防文物犯罪、維護文化遺產(chan) 安全的決(jue) 心和成效。”最高人民法院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人民法院堅持依法重拳出擊,全麵打擊文物犯罪網絡,嚴(yan) 懲文物犯罪團夥(huo) 首犯,徹底斬斷文物犯罪鏈條。
青銅器一直是古玩收藏行業(ye) 極為(wei) 特殊的領域。然而,李某、胡某卻想通過給青銅器鑄刻銘文“偽(wei) 造身份”,並通過拍賣公司倒賣從(cong) 中牟利。經人舉(ju) 報,北京公安機關(guan) 先後將李某、胡某抓獲。
案件移交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後,檢察院認為(wei) 李某、胡某在涉案文物表麵鑄刻銘文,不僅(jin) 對文物本體(ti) 造成實際損害,也破壞了文物的曆史價(jia) 值、科研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致使國家珍貴文物資源受到損害。
“檢察院對二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根據民法典、文物保護法的有關(guan) 規定,要求李某、胡某承擔文物修複等費用。”辦案檢察官說。
“文物的有效保護利用離不開法治的有力保障,今年最高法、最高檢的工作報告都明確寫(xie) 入文物保護的司法創新實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力宇表示,我國高度重視以嚴(yan) 格有力的法律手段加強文物保護。近年來,文物保護相關(guan) 的法律體(ti) 係不斷完善,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先後出台,各地聚焦所要解決(jue) 的問題也有一些專(zhuan) 門立法。2022年8月,多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幹問題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法律適用問題,為(wei) 打擊防範文物犯罪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
聯防聯控,防範化解文物安全風險
文物保護重在防患於(yu) 未然。《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文物安全聯合工作機製更加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打防結合、群防群治”的文物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檢察機關(guan) 通過開展公益訴訟,督促相關(guan) 部門加強文物保護,有利於(yu) 維護國家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近日,就湖北隨州市博物館開展安全隱患整改、加強文物保護的情況,隨州市人民檢察院舉(ju) 行了一場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會(hui) ,一名聽證員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此前,隨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在工作中發現,隨州市博物館存在部分監控攝像頭無法正常使用、部分硬盤錄像機存在故障等安全隱患。經調查核實後,隨州市人民檢察院向隨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監督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督促博物館對安防係統存在的故障進行處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收到檢察建議後,隨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迅速對博物館安防設施維修升級,並要求隨州市博物館強化安全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維修,確保館內(nei) 安防設施規範運轉。如今,安防設施整改等工作已完成。
“堅持打防結合,及時整治安全隱患和問題,防範化解文物安全風險,能夠有效防範文物違法犯罪案件發生。”朱力宇說,有關(guan) 部門要加強聯防聯控,建立健全聯動共建工作機製,比如,在重要的文物博物館單位、文物資源分布密集區域,設立公安派出所或者警務工作站;加強聯合巡邏防控,檢查督辦安全隱患整改整治,強化文物博物館單位及周邊治安防控;堅持源頭治理,開展執法督察和安全檢查,加強市場監管,整治安全隱患,建立行刑銜接製度機製等。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除了形成多部門的工作合力,還應注重發揮群防群治力量,提高全社會(hui) 的法治觀念和文物保護意識,鼓勵群眾(zhong) 在發現、舉(ju) 報和製止盜賣文物犯罪以及提供破案線索等方麵發揮作用,共築保護文物的銅牆鐵壁。”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裴洪輝舉(ju) 例說,在最高法發布的魯某、羅某才故意損毀文物這一典型案例中,法院在依法審判的同時,采取以案說法的形式在文物保護區內(nei) 進行宣講,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和自覺性,起到了“懲處一個(ge) 、警示一片”的教育作用。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8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