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好生態帶來好生活(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3-06-09 09:3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天津市薊州區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京津冀生態涵養(yang) 區和天津市重要水源地。近年來,薊州區紮實推進古樹保護,守好青山、護好綠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樹覆一寸雪,香飄十裏村。

  近日,天津市薊州區羅莊子鎮三道嶺村,一棵有著541年樹齡的流蘇樹進入盛花期。流蘇樹約有五層樓高,粗可環抱、虯枝如鐵、繁花勝雪。流蘇樹下,遊人如織。

  這是薊州區全麵加強生態保護成效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薊州區立足京津冀生態涵養(yang) 發展區定位,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加強監測巡護,古樹保護措施更實

  “這棵樹美得令人心醉”“今天真是不虛此行”……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讚歎聲此起彼伏。

  “這棵流蘇樹可是村裏的寶貝。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樹下打卡,今年‘五一’假期每天能來四五千人。”今年55歲的三道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丁春立是這棵樹的“樹長”。每天早上7點,他會(hui) 準時到樹下巡視。

  “我們(men) 不打藥,也不過度人為(wei) 幹預。”丁春立自豪地說,“我們(men) 不剪伐這棵樹的任何一根小枝條。以前因為(wei) 其他原因剪伐過,誰知導致小枝條所在的枝幹枯萎。後來為(wei) 保護流蘇樹,村裏再也不動這棵樹的一枝一葉,現在這棵樹每年都花繁葉茂、茁壯成長。”

  為(wei) 避免遊客對古樹造成傷(shang) 害,三道嶺村村委會(hui) 在其周圍設置圍欄,定期清理周邊環境。每逢花期或者旅遊旺季,村幹部每天巡護。

  “我們(men) 村子不大,寶貝不少,還有一棵樹齡619年的香柏樹。”丁春立說。跟著他沿陡峭的山路攀爬,一棵挺拔高聳的香柏樹映入眼簾。

  扶著樹邊的石頭圍欄,丁春立說,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也會(hui) 定期查看樹木生長情況,全方位確保古樹安全。

  羅莊子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鵬嶽介紹,羅莊子鎮為(wei) 鎮內(nei) 18棵古樹都安裝了護欄、定位器進行保護和監測,並安排專(zhuan) 人對全域林地進行巡護,嚴(yan) 格落實林長製。

  目前,薊州區3831棵古樹名木全部由區直單位、村(社區)和區直站所三級樹長包保,同時因樹製宜、一樹一策。目前所有古樹名木都已納入天津市智慧林長平台,實現古樹名木的信息化、可視化和精細化管理。

  守山、護水、淨氣,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窺一村而知全貌。在薊州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如今的薊州區,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京津冀生態涵養(yang) 區和天津市重要水源地。好生態,已然成為(wei) 薊州區的“金字招牌”。

  “薊州曾是天津市的建材基地,粗放的發展方式嚴(yan) 重破壞了生態環境。”說起過去,薊州區生態環境局汙控科科長田紅霞很是痛心,“後來,我們(men) 下定決(jue) 心,對標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典範城市建設目標,不遺餘(yu) 力‘守山、護水、淨氣’,治理效果顯著。”

  近年來,薊州區生態治理成效顯著。守山,實施國家生態儲(chu) 備林基地、礦山創麵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薊州區完成封山育林8萬(wan) 畝(mu) 。護水,薊州區完成城區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加強京津冀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做好水源地保護工作,於(yu) 橋水庫平均水質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淨氣,薊州區強化PM2.5治理,嚴(yan) 格控製“兩(liang) 高”行業(ye) 新增產(chan) 能,組織實施臭氧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削減臭氧汙染。

  今年“五一”假期開始,國網天津薊州公司應用全地域無人機智能巡檢車,對跨越林區的輸配電線路開展無人機協同自主巡檢,為(wei) 山區用電和林區樹木提供安全保障。“我們(men) 在山區重點點位部署固定機巢和智能巡檢移動機巢,利用無人機紅外鏡頭增強線路本體(ti) 故障精準檢測能力,在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之間架起一座綠色能源基礎設施的橋梁。”國網天津薊州公司總經理劉井軍(jun) 說。

  目前,薊州區林木綠化率達53.5%,其中北部山區達81%。薊州區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在2018至2022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jia) 與(yu) 考核中,薊州區連續5年被評定為(wei) “變好”等次。

  發展綠色農(nong) 業(ye) 、文旅產(chan) 業(ye) ,生態產(chan) 業(ye) 化步入快車道

  生態興(xing) ,產(chan) 業(ye) 旺。“嚐嚐我們(men) 這兒(er) 的西瓜,清脆沙甜。”薊州區桑梓鎮桑梓村的大棚中,西瓜藤沿鐵絲(si) 攀援而上,35歲的崔興(xing) 旺正在西瓜大棚裏忙碌。

  “我們(men) 這兒(er) 不僅(jin) 有山有水生態好,而且土壤是半沙土,適合種西瓜。”崔興(xing) 旺笑著說。

  “現在我們(men) 桑梓鎮西瓜遠近聞名,甜度高,瓜皮薄,特別受市場歡迎。”桑梓鎮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這裏的西瓜批發價(jia) 達6元一斤,好生態帶來了富民瓜。

  依托好山好水,薊州區積極打造“薊州農(nong) 品”區域共用品牌。目前,全區有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6個(ge) 、綠色標誌產(chan) 品32個(ge) ,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達到30萬(wan) 畝(mu) 。

  薊州區還在東(dong) 後子峪礦區開展了“春山裏”生態教育國際生活示範區項目。昔日坑窪不平的廢棄礦山,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良好生態促進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據薊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宋偉(wei) 龍介紹,薊州全區已建成各類景區23個(ge) ,其中國家4A級及以上景區就有6個(ge) ;旅遊業(ye) 輻射14個(ge) 鄉(xiang) 鎮、旅遊特色村達到120個(ge) ,其中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鎮村就有20個(ge) ;發展農(nong) 家院2362家,其中精品民宿達到271家,生態產(chan) 業(ye) 化步入快車道。

  “現在全區常年旅遊接待保持在2000萬(wan) 人次以上,旅遊直接收入在30億(yi) 元以上。”薊州區委書(shu) 記賀亦農(nong) 說,“薊州區將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氣資源稟賦,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人居環境與(yu) 自然生態融合發展,著力提升全域旅遊環境,實現‘城區秩序化’‘農(nong) 村清潔化’‘景區品質化’,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 2023年06月08日 第 1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