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滄州:讓千年大運河文化煥發璀璨光彩

發布時間:2023-06-09 10:44: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千年運河水,碧波映蒼翠。這幾天,一場“大運河上的園博會(hui) ”令河北滄州廣受關(guan) 注。

  自5月26日滄州園博園正式開園後,每天網上預約進園的名額都會(hui) 在短時間內(nei) 被一搶而空。不僅(jin) 是13個(ge) 各具特色的城市展園、1000餘(yu) 項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以及承載滄州一代人記憶的大化工業(ye) 遺存等成為(wei) 大家爭(zheng) 相討論的話題,與(yu) 之密切相關(guan) 的“大運河”也成為(wei) 網搜熱詞。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對於(yu) 大運河的保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滄州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城市,大運河在滄州境內(nei) 流經8個(ge) 縣(市、區),全長216公裏。近年來,滄州堅持做好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文章,深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加強文化遺產(chan) 保護,提升生態環境水平,促進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大運河已成為(wei) 滄州最具魅力的生態名片、文化印記和產(chan) 業(ye) 高地,流動的大運河文化正煥發出璀璨光彩。

  岸綠水清文化興(xing) 千年運河活力迸發

 

滄州園博園風光。 滄州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好景!好玩!好去處!”5月30日,滄州市民鄭建明在遊覽完園博園後連說三個(ge) “好”。

  在13個(ge) 城市展園裏,他入生態之綠,聽曆史故事,感受各具特色的曆史文化;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館裏,他觀非遺項目,賞運河沿線城市標誌性街區和節慶場景,體(ti) 驗獨特的人文風情與(yu) 多元民間藝術;在滄州大化老廠區裏,他看工業(ye) 遺產(chan) 的活態利用和令人震撼的化工裝備展示,逛富有時代感的工業(ye) 遺產(chan) 街區……“園博園真是給了我太多驚喜!”

  園博園的美,隻有真正走進才會(hui) 被驚豔到。昔日的荒蕪之地,如今已化身城市天然“綠肺”,園區內(nei) 100萬(wan) 平方米的園林綠化,猶如一襲“青衫”披在大運河周邊。

  “大運河南運河段南北縱穿滄州園博園,大運河的自然生態風光與(yu) 園博園院落式建築、園林花卉景觀有機地融為(wei) 一體(ti) ,園博園已成為(wei) 滄州大運河文化帶上的一個(ge) 重要節點。”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強說。

  除了園博園,滄州還在運河沿線建成12座旅遊碼頭,於(yu) 2022年9月實現大運河中心城區段旅遊通航,兩(liang) 岸建成百獅園、運河公園,複建朗吟樓、南川樓等古建築,引入雜技、武術等民間非遺文化,再現大運河千年風韻。

  “你看看,現在大運河周邊到處是綠樹、鮮花、飛鳥,漂亮得很呢!”住在大運河畔的李寶軍(jun) 是土生土長的“老滄州”。在他的記憶裏,大運河曾經常年缺水,周邊環境髒亂(luan) 差。“這兩(liang) 年,河道疏通、道路整修,環境越來越好。大運河實現遊船通航後,我的小飯店更火了,來吃飯都要提前預定的呢!”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館是大運河的另一道風景。特別是以“一船明月過滄州”為(wei) 主題的滄州非遺保護成果展,格外引人矚目。對於(yu) 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滄州不遺餘(yu) 力。

 

“一船明月過滄州”滄州非遺保護成果展。人民網 楊文娟攝

  張強介紹說:“目前,滄州共有非遺700多項,我們(men) 對這些非遺實施了分類保護。”比如,對泊頭勝利橋沉船等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對青縣馬廠炮台等文物進行了保護修繕,認定了65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捷地分洪設施水工遺產(chan) 展示園對外開放。

  這幾天,東(dong) 光縣東(dong) 光鎮油坊口村新建的非遺傳(chuan) 習(xi) 所內(nei) ,雕花陶球泥塑傳(chuan) 承人金保成正在免費授課。選土、過濾、團球、雕刻、燒製……金保成傳(chuan) 授完“秘訣”,遊客們(men) 就開始了泥塑製作的體(ti) 驗之旅。

  “其實,這個(ge) 非遺研習(xi) 所的建立,與(yu)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推進息息相關(guan) 。”金保成說,因為(wei) 大運河全線通水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村裏一口幹涸多年的古井重新複湧清泉,引來眾(zhong) 多遊客。油坊村借此新建和改造了村內(nei) 景觀,也為(wei) 非遺文化傳(chuan) 承提供了場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wei) 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增添了無限活力。”

  創新機製成效顯 解開運河活力密碼

 

滄州複建的運河古樓南川樓。 滄州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河北與(yu) 滄州的共識。河北省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六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對此,滄州則是堅持高位謀劃、高頻調度、高效推動,緊密對接國家、省上位規劃,切實“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是重大發展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滄州市委書(shu) 記康彥民表示。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滄州創新機製,在保持大運河外觀、風貌原真性、唯一性的基礎上,高質量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做好頂層設計,是滄州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關(guan) 鍵。“我們(men) 成立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指揮部,設立了大運河建設管理的行政部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並以大運河集團作為(wei) 開發建設平台,運河沿線各縣(市、區)也對應成立機構,形成了‘小組管統籌、部門抓管理、企業(ye) 搞建設、社會(hui) 做研究’的完整組織架構。”滄州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向輝介紹說。

  同時,對標對表國家、省級各項規劃要求,滄州還形成了以《滄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實施規劃》為(wei) 統領的全域大運河“1+6+1+1”規劃體(ti) 係,並建立由市大運河辦牽總,各縣(市、區)和相關(guan) 市直部門參與(yu) 的聯席會(hui) 議製度,真正實現全市統籌、上下一體(ti) 。

 

滄州南川樓文化商街夜景(航拍圖)。 滄州日報社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公開招標,滄州引入了戰略投資者,通過組建項目公司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推進由單一項目建設向成片區域開發轉變,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園博園、滄州大化工業(ye) 遺存文化區改造提升、南川樓文化商街等項目均已完工並投入運營。”張強表示,這一做法為(wei) 項目建設闖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健全文化遺產(chan) 數據庫,修繕保護滄州鐵獅子、青縣給水所等曆史遺跡;用好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館,實現大運河文化“活態傳(chuan) 承”;依托運河沿線生態景觀、文化資源,推出一批旅遊精品線路,帶動人氣商機……圍繞建設“中國大運河非遺之城”的目標,滄州正在加快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努力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上實現新突破。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經濟活 兩(liang) 岸人民幸福綿延

 

遊客乘船在京杭大運河滄州城區段水麵上遊覽觀光。 傅新春攝

  滄州因河而美,因河而興(xing) 。在加強運河沿岸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的同時,滄州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帶的構想也正在變成現實。

  “再有半個(ge) 月,就到采摘期了,今年桃子長勢不錯,又是個(ge) 豐(feng) 收年。”滄縣捷地回族鄉(xiang) 傅家圈村桃實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付寧說,“我們(men) 村緊鄰大運河,從(cong) 前道路不通,農(nong) 產(chan) 品出不去。這幾年,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運河堤頂路的貫通,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了,越來越被外界所熟知。村民們(men) 自己種的桃子不用去批發市場銷售,坐在田間地頭就被遊客們(men) 搶購一空了!”

  沾了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光,桃園人氣越來越高,傅家圈村村民們(men) 還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賞桃花、摘鮮桃、逛美麗(li) 鄉(xiang) 村、品運河故事……以桃樹種植為(wei) 基礎發展休閑旅遊,傅家圈村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沿著大運河蜿蜒向北來到滄州青縣,曆史上這裏是水運交通要道,兩(liang) 岸商賈雲(yun) 集。如今,這裏借著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東(dong) 風,又再次熱鬧起來,“蔬菜宴”讓度假遊客對這裏讚不絕口。

  “一桌蔬菜配上一小碗醬,直接就能吃,菜品非常多,這種體(ti) 驗很特別。”日前,從(cong) 天津前來品嚐蔬菜宴的遊客楊琦直言不虛此行。大司馬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銷售部經理潘豔自豪地說:“俺們(men) 村蔬菜特別受京津人士歡迎,尤其在周六日,自駕前來采摘的人特別多。”

 

大司馬蔬菜宴(資料圖)。 青縣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青縣蔬菜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量156萬(wan) 噸、產(chan) 值43億(yi) 元。其中,大司馬、旺耕等20多個(ge) 知名蔬菜品牌先後與(yu) 北京新發地、天津王頂堤等20餘(yu) 家大型蔬菜批發市場、近百家客商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年供京津蔬菜100餘(yu) 萬(wan) 噸。”青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負責人劉會(hui) 平說。

  眼下,“這麽(me) 近 那麽(me) 美 周末到河北”漸成人們(men) 休閑度假的新風尚。泛舟大運河,尋古跡、看美景、品美食,眾(zhong) 多遊客慕名來到滄州。

  這兩(liang) 年,滄州發揮運河優(you) 勢,積極完善提升吳橋雜技大世界等運河沿線15個(ge) 重點旅遊景區,加快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不僅(jin) 如此,滄州還實施了總投資225億(yi) 元的18個(ge)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點項目。截至目前,該市已在運河沿線建成80個(ge) 縣級以上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打造了15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同時,推進了運河沿線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種植,大運河由南至北初步形成吳橋中藥材種植區、南皮特色林果產(chan) 業(ye) 區等10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種植區。

  “接下來,我們(men) 將全麵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滄州段建設,完成大運河非遺展示園、連鎮謝家壩核心展示園和泊頭冶鑄技藝核心展示園建設,完善提升捷地分洪設施核心展示園、吳橋雜技核心展示園及18個(ge) 特色展示點,為(wei) 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滄州貢獻。”張強表示。

  千裏通波,大美運河。以文化為(wei) 靈魂,以生態為(wei) 基底,以產(chan) 業(ye) 增活力,以共享惠民生。置身其中的滄州,正借助“大運河上的園博會(hui) ”,讓這座以“雜技之鄉(xiang) ”“武術之鄉(xiang) ”聞名世界的古城再現運河文化之光,也為(wei)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繪上精彩一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