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開展五方麵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
近日,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領導小組製定了《2023—2024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工作方案》,提出今年6月至2024年5月,京津冀生態環境部門重點圍繞大氣環境、水環境、固體(ti) 廢物、移動源、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行為(wei) 5方麵開展聯合聯動執法。
大氣環境方麵,圍繞臭氧和顆粒物協同治理,聚焦重點區域、行業(ye) 和領域,開展涉揮發性有機物、消耗臭氧層物質和秋冬季大氣汙染攻堅等專(zhuan) 項執法行動,以鋼鐵、焦化、水泥、玻璃、電力、垃圾焚燒、工業(ye) 爐窯等高架源,石化、化工、製藥、汽車製造、機械設備製造、家具製造、包裝印刷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行業(ye) ,工業(ye) 集聚區等集中排放區域為(wei) 重點,嚴(yan) 厲查處環保設施擅自停運、汙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在線監測數據造假、通過旁路直排偷排等環境違法行為(wei) 。加強對加油站、儲(chu) 油庫油氣回收係統檢查。對消耗臭氧層物質銷售、使用等環節開展檢查,嚴(yan) 查未備案使用、違法排放等行為(wei) 。加大對揚塵源、工業(ye) 源和燃煤源等大氣汙染源的檢查力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執法精準度。加強秸稈禁燒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移交屬地依法查處。做好重大活動期間環境質量保障工作。強化區域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按照當地應急預案的有關(guan) 要求,持續開展執法行動。
水環境方麵,加強密雲(yun) 水庫、於(yu) 橋水庫、官廳水庫、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等飲用水源地和重點水域水質保護,完善落實流域聯防聯控機製,推進白洋澱入澱河流上下遊及大清河、潮白河、永定河、灤河、大運河等流域沿線專(zhuan) 項執法,組織相關(guan) 市、區生態環境部門按照季節特點,結合非現場執法工作,加強跨境河流、河道斷麵水質巡查,適時開展跨區域、流域水環境聯合執法檢查,嚴(yan) 厲打擊廢水直排、超標排放水汙染物、跨地區跨流域傾(qing) 倒廢水等環境違法行為(wei) 。加強對大運河沿線各類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及時發現並消除環境風險隱患,推進大運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固體(ti) 廢物方麵,重點打擊跨省非法收集、轉移、排放、傾(qing) 倒、處置危險廢物的違法行為(wei) ,以廢酸、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產(chan) 生單位作為(wei) 重點,積極搜尋投訴舉(ju) 報線索,聯合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持續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對檢查中發現的涉及外省市的違法線索及時移送相應的生態環境部門處理,協同調查處理跨省涉危險廢物突發環境事件。嚴(yan) 格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監督執法。
移動源方麵,京津冀三地共同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落實京津冀新車抽查聯合工作機製,開展新車銷售環節協同抽查工作。加大京津冀三地交界處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檢查力度,對檢驗造假機構聯合打擊。加大主要國省幹道重型柴油車、重型燃氣車檢查力度,加強對施工工地、物流園區、機場、鐵路貨場等機械重點使用場所的執法檢查,對煤炭、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運輸及集疏港貨物運輸開展聯合執法管控,嚴(yan) 厲打擊移動源超標排放等違法問題,共享超標車輛處罰信息。
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行為(wei) 方麵,共同謀劃在環評、環境監測、自動監控運維等領域,對跨區域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的機構聯合檢查,聯合打擊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wei) ,營造公平、合法、健康的市場環境。建立互通共享機製,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定期通報案件辦理情況,形成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行為(wei) 的執法合力。
京津冀生態環境部門將創新聯動工作機製,在已建立的定期會(hui) 商、聯動執法、吹哨報到、信息共享等製度基礎上,探索建立執法互認、源頭追溯、隊伍聯建製度。(記者馬朝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