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看湖南 | 衡陽高新區:聚人才團隊 建創業平台

發布時間:2023-06-28 15:0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湖南衡陽高新區探索“園區+高校”聯合引才模式

  聚人才團隊 建創業(ye) 平台

  洗掃、幹掃、噴霧、對衝(chong) 多功能作業(ye) ,提前導入高清地圖路線實現無人駕駛……這是湖南省衡陽市落地的首個(ge) 市場化開放式場景智慧環衛項目,由酷哇機器人何弢團隊自主打造。該團隊深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與(yu) 應用多年,曾研發出具備全路況清掃、智能規劃路徑功能的無人駕駛掃地車。

  在衡陽,何弢團隊有多重身份:團隊負責牽頭組建南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可使用學校科研資源;衡陽高新區又專(zhuan) 門設立酷哇機器人衡陽智能研究院,為(wei) 團隊轉化研發成果提供平台。

  “團隊進駐衡陽3年多,累計完成投資超3000萬(wan) 元,合作研發的智能化垃圾分類設備已在石鼓區全域投入測試,智能網聯雲(yun) 平台開始投入使用。”何弢團隊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衡陽是老工業(ye) 基地,不沿邊、不靠海,在科教、科研等方麵不具備明顯優(you) 勢,如何破解“高精尖缺”人才團隊引育難的瓶頸?衡陽高新區探索“園區+高校”聯合引才模式,通過資源疊加整合,增強對高層次創新創業(ye) 人才團隊的吸引力。

  高校提供科研資源,園區提供成果轉化平台。衡陽高新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園區+高校”聯合引才,既能增強高校科研實力,帶動相關(guan) 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又能為(wei) 園區導入先進製造業(ye) ,拉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長。“在這一模式下,引來的人才團隊既是科學家,又是創業(ye) 者,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間環節,實現產(chan) 學研用多贏。”該負責人說。

  通過“園區+高校”聯合引才模式,衡陽高新區先後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ye) 人才團隊10個(ge) ,引進關(guan) 聯企業(ye) 25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ye) 12家。

  引團隊,創新品,辟賽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春熹團隊,在光纖陀螺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衡陽市政府牽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衡陽高新區建設北航衡陽產(chan) 學研中心,團隊成員成立的產(chan) 業(ye) 化公司累計訂單超過1億(yi) 元。如今,該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新一代光子晶體(ti) 光纖陀螺的生產(chan) 建設又將全麵落地高新區,投產(chan) 後將實現年產(chan) 10萬(wan) 軸、產(chan) 值超過10億(yi) 元,進一步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

  目前,衡陽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ye) 26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456家,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超10億(yi) 元,2022年實現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287億(yi) 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6日 第10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