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豐收

發布時間:2023-06-28 16:0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5日 第 01 版)

  皖北大地,雨過天晴,一台台收割機轟鳴出動。“見地就下,逢麥就收,正是出力的時候,我一天能收150畝(mu) 以上。”安徽省臨(lin) 泉縣正大生態果蔬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機手張勇說。

  “麥子入庫,心就落定了,700多台農(nong) 機3天搶收24萬(wan) 多畝(mu) 。”合作社負責人楊增玲說。安徽引導各類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加快麥收進度,投入聯合收割機超20萬(wan) 台,小麥機收水平逾98.6%。

  中原“糧倉(cang) ”,收割機、烘幹機接力,無縫對接,小麥從(cong) 田裏運到庫裏。“我們(men) 托管了500多畝(mu) 小麥,提供耕種收儲(chu) ‘套餐’服務,今年小麥畝(mu) 產(chan) 能打1100斤左右。”河南省安陽縣永和鎮小寒村金土地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技術負責人貟長青說。

  搶收搶烘、跨區作業(ye) 、代管代收、全程托管……夏收時節,麵對黃淮地區的大範圍持續降雨天氣,各類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大顯身手,發揮規模優(you) 勢,提供多元服務,全國共投入1650萬(wan) 台(套)各類農(nong) 機裝備,助力夏糧應收盡收,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經營體(ti) 係強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時代十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把推進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作為(wei) 實現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製,按照主體(ti) 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zhuan) 業(ye) 、競爭(zheng) 充分的要求,積極培育各類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數據顯示,全國現有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超過104萬(wan) 個(ge) ,服務麵積超過18.7億(yi) 畝(mu) 次,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超過8900萬(wan) 戶。

  ——“田保姆”不斷湧現,社會(hui) 化服務推動經營體(ti) 係變革。

  切割、剝殼、脫粒……農(nong) 機駛過,小麥歸倉(cang) 。“過去收麥子,頂著太陽,淌著汗水。如今夏收交給合作社幹,不僅(jin) 保質保量,還管烘幹收購,省心放心。”山東(dong) 省嘉祥縣仲山鎮布山村種糧大戶史成行今年種麥600多畝(mu) ,畝(mu) 產(chan) 量達900多斤。

  農(nong) 戶下單,“田保姆”接單。為(wei) 史成行提供服務的是加寬農(nong) 機作業(ye) 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整地機、播種機、收割機、烘幹機有100多台套,一應俱全,我們(men) 提供跨區作業(ye) 、訂單作業(ye) 等服務。有幹不了的、幹不好的、幹起來不劃算的,交給我們(men) 沒問題。”合作社負責人王傳(chuan) 生說。合作社年作業(ye) 麵積8萬(wan) 多畝(mu) 、烘幹糧食上萬(wan) 噸。

  “大國小農(nong) 是我們(men) 的基本國情農(nong) 情,決(jue) 定了不可能家家高投入、戶戶有裝備。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要求依托雙層經營體(ti) 製,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化服務,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有效促進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進而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專(zhuan) 業(ye) 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浙江大學中國農(nong) 村發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說。

  從(cong) 夏收一線看,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是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的重要戰略舉(ju) 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下一步,將持續鼓勵引導各類專(zhuan) 業(ye) 服務公司、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服務專(zhuan) 業(ye) 戶等加快發展,力爭(zheng) 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專(zhuan) 業(ye) 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wei) 規範、全產(chan) 業(ye) 鏈覆蓋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

  ——新技術推廣應用,社會(hui) 化服務推動標準化生產(chan) 。

  “今年夏收用上農(nong) 機‘新套餐’,一邊收麥子,一邊秸稈粉碎還田,省工省錢,一畝(mu) 地減少糧食損耗30多斤。”山東(dong) 省慶雲(yun) 縣常家鎮窪劉村村民劉紹安說,“啥時候澆水最合適、施啥肥能壯苗,從(cong) 種到收,都有詳細說明書(shu) ,我們(men) 跟著幹就行。”

  線上服務,線下指導,農(nong) 戶用上新技術。“從(cong) 春播、夏收、秋收到冬灌,我們(men) 都有統一的‘技術包’‘服務包’,標準化生產(chan) 讓種糧有賺頭。”常家鎮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負責人馬成華說。

  “今年夏收最受歡迎的就是烘幹機,我們(men) 敞開收,加快烘,盡快把損耗降下來、質量提上去。”江蘇省沭陽縣金鑫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李建寶說。沭陽縣調動各類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的積極性,整合454台烘幹設備,為(wei) 全縣140多萬(wan) 畝(mu) 小麥保駕護航。

  新時代十年來,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加快推廣應用現代農(nong) 機裝備、先進適用技術、綠色生產(chan) 標準,有力破解農(nong) 業(ye) 科技落地的“最後一公裏”。

  ——新模式不斷湧現,社會(hui) 化服務助力節本增效。

  “過去靠自己,一畝(mu) 小麥支出720多元,而今托管給合作社,一畝(mu) 一季費用555元。”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下鄭村村民史起書(shu) 算了一筆賬,“成本降了,質量也高了。”

  “我們(men) 跟56個(ge) 有意願的村簽訂托管服務協議,就是想著多幫大家夥(huo) 掙錢。”沙河市金福臨(lin) 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宋麗(li) 介紹。

  各類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針對小農(nong) 戶多樣化需求,因地製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相關(guan) 調查顯示,與(yu) 農(nong) 民自種和流轉土地種糧相比,采用生產(chan) 托管方式種糧,畝(mu) 均成本最低、產(chan) 量最高,純收益平均提高20%以上,對提高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深入實施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創新試點,積極培育服務主體(ti) ,著力創新服務模式,支持拓展服務領域,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